留在过去沉重的外影包里面的日子
无风(Blow as deep as you could)
94年开始学习黑白冲洗,95年开始学习彩扩和暗房技术,97年开始正式拥有第一台单反每年4次每次14天采风,99年开始用练习拍正片。那个时候最想望拥有的是Nikon的FM2, 就是因为全手动全机械。03年的时候,放下相机,放下跟随了7年的外影包,一放,就到了现在了,那时正是一个数码时代的开始。 --------------------------------------------------------------------------------- 94年的时候,和好几个男生一起在暑假的时候跟在王爷爷的后面在市一医院的摄影室里面学习黑白暗房。那个时候我小学三年级。显影液和定影液都由我们这些小猴子来调配,然后我们拿到菲林,拍完,回来学习冲洗。 95年左右的时候,家里面修了一个暗房。小学的功课不着紧,我小学印象里面的夜晚都是在暗房里面度过的。爸爸会教我如何在暗房里面适应黑暗中的操作,如何操作多重曝光,如果在过爆的地方通过遮掩来调整,如何一张一张地试直到最后达到需要的效果。彩色冲洗远远复杂于黑白冲洗,四年级的头脑还不能理解全部的过程,只是隐约记得我们在黑暗中裁切彩色相纸,有时候发现之前裁切的相纸漏光了。我记得那个时候的彩色相纸都是卷成筒的,那个筒子竖起来比我要高,因为贵,我一般只是打下手,很难得可以去自己调节色彩(如果我没有记错,放大器上面试三色调节的,我常常学习使用一些广东暗房操作的用语,比如说色彩偏品,就是偏红的意思;偏青,就是偏蓝的意思。也要学习怎么样去调色)。 在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家里渐渐聚集了更多的影友了。爸爸玩摄影玩了30年了,现在一起玩的人越来越多了。那个时候每个月我们家都会有摄影沙龙,虽然只有小小78平方的房子(所有面积加起来),但是却常常要坐下20多个人。我们家有投影仪,然后有一堵墙就专门用来投影。常常是大家出去玩去外拍回来,就把各自的正片带过来------对!那个年代的投影还只能投正片,就是常说的反转片。负片通常都只是带到现场去传阅。 就这样,在我还很小的时候,我就学摄影,更早的时候,学习美术,然后观摩别人的作品,同时,在幻想中,去到各个不同的地方。 97年的1月1号是我第一次正式的拍摄。我们计划了4天的行程,20个影友两台面包车出去采风。在出发的前一天,爸爸问我要不要我自己的相机,要不要我自己去玩----于是我就拥有了我的第一台相机,美能达X700,和两支镜头,35-70mm, 70-210mm。然后我被教导,任何时候任何情况外影包都要随身,所有的封口必须在封住,不能任由摄影包打开就背着走。 之后拍的东西就很多了。从静物,到风景,攀山越岭。用了一年的时间走完了整个广东,再用一年的时间分3次把广西北部中部南部各走完了。油菜花,十万大山,土匪拦路,仫佬族的罗城,寒冬中小村落的江边,我一个人坐在大石头上。我们都是到了一个地方,就互相散开了各自拍摄,于是很多时候我都会一个人在村子里面乱逛。这样的时候或者在现在的中国也不敢再有了。 有时候为了一个好的取景,人直接就躺在了地下,或者爬到很高的地方,或者跪在田里。为了去到不通交通的龙脊梯田,要背上沉重的外影包(一机两镜加上20-30卷菲林)和脚架(为了稳定性,通常都比家用的脚架要重)走村民走的山路爬过山走上一天才到。住的地方就住在村民家里,在市场里买了肉,然后自己在村民家里做菜。------现在想起来,或者那个时候就奠定了我日后到处背包的基础了吧。 那个时候也有一个刚好30岁和我聊得不错的叔叔。那个时候我12岁。 现在他也应该45岁了吧,,听起来仿若也快到50岁了,突然感觉,恍如隔世。 97年到03年,我背着相机去了很多地方,爬过很多山,走访过很多村落,见到过很多种生存状态。也想过很多问题。最近去唱K唱起很久以前张惠妹的《剪爱》,突然间,那个时候的感觉都回来了。年少张狂的时候。 也拍摄过很多运动会---那时候我觉得我应该比很多运动员都要累。全场唯一一个场地摄影师,而且因为语文老师搞摄影同时也是训导主任的缘故,我享有了可以去到运动场任意一个地方的特权。一整天,甚至是两天,在整个体育场里面跑。最紧张是刚开始径赛的时候,要就着日出拍跨栏,有时候为了构图要躺在跑道了,按下快门后迅速逃离。这通常都会让我想起追拍日出日落的时候-----我记得在《廊桥遗梦》里面有过这样一段描写,就是说追赶日落光线的那种紧张只有外科医生能够体会到。然后田赛开始的时候,我就要在场地的两端来回跑,因为铅球标枪类和跳远类隔着整整一个体育场。。。手上的赛程表通常都翻烂了。二中的校运会,每一届,都在我的相机里。 摄影其实也是一种孤独的爱好。无论有多少人一起,最后按下快门的时候,只有你自己。况且我很多时候情愿一个人去跑。 到了03年的时候,我觉得我需要完全离开摄影一段时间了。我开始想拍真正的自己的东西。不只是一个景有多美,一朵花的背景虚化得多好,构图有多独特。而是别的东西,属于摄影的精神类的东西。我彻底放下了了,然后说,直到我找到这样东西,我不会再碰单反机和不会去试图拍出一些什么。不单纯是对光线的捕捉,不单纯是一个设计,一个构图。摄影应该意味着更多。甚至超出写实性, 但是,不幸的是,伴随我作出这样的决定,数码时代也来临了。就是03年开始,数码相机风卷全球,当年我们几百卷几百卷批发的菲林几乎都绝迹了。我们托熟人虽然也买到了很多,但是那个数码时代前的传统摄影已经消失殆尽了。暗房技术也由软件取代了,后期处理变得非常速成,我觉得一时间失去了过去的味道了。--------是啊,我还是怀念那7年的拆装胶卷的心情。 05年的时候其实还是拿起过单反,去了内蒙古,在塞罕坝拍摄夏天的草原。大学的时候我更多地是钓鱼露营,偶尔拍些生活照,发现手也开始抖了。过去四分之一秒曝光完全不会抖动的功力已经没有了。07年的春天还带过小白去拍海鸟,发现小白真是太重了。。。。。。 我发现还是很想用菲林,正片负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