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每周阅读一本书 | 战略战术篇
Louiscard(IF ... THEN ...)
1 战略战术篇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很多人觉得焦虑,甚至觉得有一点失控。每天几十条推送信息、满屏 APP 的提醒角标、公众号里上百篇未读文章,有没有觉得自己像个永远完不成作业的小学生,满心忧愁,只能靠刷一刷朋友圈缓解下抑郁的心情。
当知识变成商品,所有的信息都装扮成能让你受用终身的样子,音频课程、付费专栏、知乎 live、KOL 直播都呼喊着「干货很多,帮助很大」,当你关注到的时候其他它们就已经在榨取你的注意力资源啦。跟阅读两三百页的书籍相比,1 小时搞懂知识管理、21 天学会高效写作、3 个月成为全栈工程师,这些所谓的干货,真的让你成长了么?有多少微课,听完之后只记得一个关键词,有多少文章看完一个礼拜什么都回忆不起来。
我们的选择越来越多,但是,一天还是 24 小时,僧多粥少,如何分配,如何排序就成了必须要考虑清楚的问题啦。
如果你说等我把付费专栏看完,谈判技巧的微课听完、英语的播客刷完再去读书,那么你将永远没有读书的时间,在知识产品上花了成百上千元,一定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自己知识的焦虑感,但是,作为代价,你也必将丧失读书这个最简单原始的学习方式。所以,本质上讲,想要每周读完一本书,不是一个提升阅读方法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时间管理的问题。
这一年过去,如果在给你一次机会,让你在 500 篇公众号文章和 50 本书中间选择,你如果选择的是 50 本书!那么从现在开始,请坚定不移地提升读书这件事的优先级,先读 10 分钟书,再听一个小讲、再刷一篇专栏文章,如果再有时间就去刷刷朋友圈和微博,没时间就算了。所以,当别人问你,你怎么有那么多时间读书啊,你可以谦虚地说,我哪有那么多时间读书,我只是把你们看订阅号、刷朋友圈、听微课的时间用来读书而已。
说完了战术,我们来说说战略上,毛主席他老人家说过:要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战略上藐视敌人。其实,要想养成读书的习惯,本质上也是这么回事。所谓的战略上藐视,说白了就是:不能把读书太当回事。
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很多人把读书和学习考试习惯性联系在了一起,然后天然地觉得读书应该是一件严肃认真的正经事。
首先你得专门安排出大块的时间,挑一本经典的好书,然后泡一杯咖啡,打开台灯,调整姿势,拿出纸笔,卸下书签,再严重一点就得沐浴更衣了。
所以,我们得想办法让自己别太把读书当回事,具体啊,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来进行。
内在啊,就是心态方面,我们的目标是得把读书赶下神坛,把它看成和刷微博、刷朋友圈一样的事情。比如我最近白天在看村上春树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我就忍不住想翻翻,这个 68 岁的老头又说了什么有意思的事儿,又吐槽了谁,分享了什么写作心法。晚上看《穷查理宝典》,睡觉之前能听一个 90 多岁的老人家给你讲普世智慧,给你复盘可口可乐的品牌战略,这不比那些 20 多岁就给你讲认知升级,财富自由的 KOL 要靠谱得多?
形式上,我们搞清楚一件事情,哪些是帮助我们提升阅读状态的形式,比如我自己就尝试过使用橘子放松法、番茄工作法、听巴赫来帮助自己更快地进入阅读状态。哪些是不必要的形式,比如非得正襟危坐在书房、打开电脑的 Word 文档这种苛刻的条件。
对于前者我们要坚持,同时也慢慢简化,对于后者,我们要想法设法的去除,最终实现看书就像刷朋友圈一样的轻松简单。
说明:我准备启动系列的文章更新啦,第一个系列是关于「阅读」,我会通过 7 篇文章跟大家分享如何科学养成阅读习惯,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
福利:6月6日至6月30日点击链接购买少数派出品的《用印象笔记打造知识管理系统》,扫码添加我的微信,并发送购买成功截图,我将免费送你一次在行线下团课,价值 ¥ 299。(备注:购买专栏需在网页端操作)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每天读书一小时自律打卡 (山山出川)
- 记录自己读过的书 (nono)
- 阅读记录2025-2026 (清风明月)
- 每天分享见到的好句子 (鹿井大酱)
- 坚持而佛系的阅读记录 2025 (窝在角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