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宽忍民族器乐音乐赏析会
来自:素心(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中国音乐之美”系列活动之二 刘宽忍民族器乐音乐赏析会 笛子——旷野中的歌唱 箫——书斋里的吟诵 埙——远古的呼唤 古琴——老者的苍凉 时间:2010年6月12日(周六)晚18:30-20:30 地点: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一楼院士报告厅(北四环西路33号,从情报所西北门进入,北四环路北,融科资讯中心斜对面) 网上地图:http://www.aibang.com/detail/566221028-428092260 报名邮箱:xiaoyi_121@126.com 电话或短信:靳妍13811397465(请注明姓名、手机、邮箱地址以及本次讲座,以免与其他课程报名混淆) 场地费:50元/人(未成年人免费,但6岁以下的低幼孩童不建议参加,以免孩子哭闹影响他人)。 形式:现场演奏与讲解 内容:一、笛曲: 演奏:《姑苏行》、《喜相逢》、《秦吟》、《帕米尔高原的春天》、《牧民新歌》、《牧笛》 讲解:1、笛子南北风格的对比; 2、笛子的地方风格表现的多样性; 3、“刘森风格”的特点 二、埙曲: 演奏:《风竹》、《苏武牧羊》、《白纻舞》、《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讲解:1、埙的发展史简介以及它的音乐之美 2、贾平凹的《废都》与埙 三、介绍几种民族乐器:巴乌、陶笛、篪 演奏:《渔歌》等 讲解:1、巴乌的特殊音色与乐器构造的关系 2、陶笛与埙的关系;为什么叫陶笛;演奏陶笛最应该注意什么 3、篪与笛的关系;埙篪合奏与儒家思想 埙篪相和 四、古琴曲: 演奏:《忆故人》、《阳关三叠》 讲解:介绍古琴的几种音色:泛音、散音、按音 古琴音乐的魅力 演奏和主讲人:刘宽忍 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中国第一位民族管乐器硕士学位获得者,硕士生导师、教授。中国埙文化学会会长,中国笛子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名誉会长,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陕西省政协常委。 刘宽忍1963年出生于陕西蒲城。他七岁开始随父亲学习二胡,1977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附中, 学习笛子专业, 1983年附中毕业,师从元修和、梁欣两位先生。同年考入本院民乐系继续学习笛子专业,同时辅修古琴专业,师从李仲唐先生。大学四年间,深入地学习了中国的多种民族管乐器演奏,并较早地接触了当时还鲜为人知的古老乐器——埙。1987年大学毕业,分配到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从事专业演奏。1989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研究生班,学习民族管乐器演奏及研究,1990年南下杭州,从师于笛子大师赵松庭先生。研究生学习期间对埙乐器的演奏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在埙的演奏技法和曲目创作上作了大量的尝试与开发工作, 1991年研究生毕业,成为中国第一位民族管乐器硕士获得者,并留校任教,从事笛子专业的教学工作。曾先后得到刘管乐、刘森等大师的悉心指导。2000年调入陕西省文化厅任副厅长并兼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西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他的演奏最大特点是兼容南北风格,以情感人,演奏极富歌唱性。他将二胡揉弦的技法巧妙地运用到笛子与埙的演奏中,使得音乐更为细腻感人。长于表现陕西地方风格的朴实、内在、大气、自然的独特韵味。 先后出版音像作品有:《刘宽忍笛子独奏专辑》、《刘宽忍贾平凹埙乐专辑》、《刘宽忍笛埙专辑》。主要著作有:《笛子演奏法》、《埙演奏法》;学术论文:《中国笛子的南北风格及演奏技巧》、《怎样演奏三五七》;代表作品有:笛子独奏曲《秦吟》、《秦川行》,埙曲《风竹》、《坐望》、《夜行》等;科研成果:与制埙大师张荣华先生共同研发出宽音域十孔埙。 曲目及介绍: 1、《喜相逢》 笛子独奏 民间乐曲 冯子存改编 原为内蒙古一首民间乐曲,后成为河北梆子和二人台等地方戏曲的过场音乐,常用于戏中角色入洞房、拂拭灰尘等动作的伴奏。经冯子存先生改编成为笛子独奏曲,表现一对情人惜别和重逢时的心情。 全曲分四个段落,结构为民间器乐曲中常见的变奏曲式,在速度上一段比一段要快。第一段以散板的形式开始,加之缓慢的速度和滑音等技巧的运用,表现亲人依依惜别时难舍难分的心情。第二段表现久别重逢的喜悦。第三段表现返回家乡时欢欣雀跃的情绪。最后一段气氛更为热烈,描绘出全家团聚时的欢乐情景。 2、《姑苏行》 笛子独奏 江先渭曲 江先渭先生作于1962年。采用昆曲音调,具有江南风味,是一首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受的竹笛经典名曲。“姑苏”为苏州的旧称,故曲名为游览苏州之意。这首乐曲旋律优美亲切、风格典雅舒泰、节奏轻松明快、结构简练完整,是南派曲笛的代表性乐曲之一。乐曲如同一幅描绘江南美景的水墨丹青,亦如一蛊雨前清茗——其清香沁人心脾。 乐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宁静的引子,是一幅晨雾依稀、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诱人画面。抒情的行板,使游人尽情的观赏精巧秀丽的姑苏园林。中段是热情的小快板,游人嬉戏,情溢于外。接着再现主题,在压缩的音调中,更感旋律婉转动听,使人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连忘返,令人寻味。此曲韵味深长,发挥了曲笛音色柔美,宽厚而圆润的特征,再结合南方笛子演奏常使用叠音、打音、颤音等技巧,使乐曲表现更加动人完美。 3、《秦吟》 笛子独奏刘宽忍曲 乐曲创作于 1991年,以陕西秦腔音乐为素材,描述了秦人生活的艰辛,抒发秦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乐曲开头就把大家带到了那片载满了黄土的那片热土上,秦汉的辉煌、隋唐的鼎盛,古城已盛景不再,乐曲含着无奈和悲凉的情感描述着秦地人们生活的苦闷。中段表现了秦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遐想,最后乐曲再现主题,又回到了现实中来,回到了那个依然载满黄土的秦川大地上,耐人寻味。 4、《帕米尔的春天》笛子独奏 李大同曲 李大同先生作于1975年夏,以塔吉克族民歌为素材,吸取玉树藏族歌舞曲《依》,乐曲旋律优美,乐曲描绘了帕米尔高原壮丽多姿的风光,表达了塔吉克族人民纯朴豪放的性格,以及生活在社会主义祖国怀抱中的幸福和喜悦心情。 全曲分四个乐段,全曲围绕哈萨克风格的八七拍和四二拍,吹出明亮欢快的塔吉克舞曲主题。乐曲中笛子连续的双吐快速的技巧性演奏,极富生机,竹笛流畅优美的旋律,犹如塔吉克牧人在蓝天白云、冰山雪岭下歌唱春天的到来,尾声在欢快而有弹性的旋律中,造成全曲高潮而结束。乐曲表现了玉树大草原辽阔而丰美的景象,刻划了藏族人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描绘了他们高歌欢舞的热烈场面和气氛。 5、《牧民新歌》 笛子独奏 简广义王志伟曲 乐曲吸收了内蒙伊克昭盟的音乐素材,以浓郁清新的民间音乐风格,亲切感人的旋律,活泼跳动的节奏展现出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和牧场上一片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乐曲的引子,描绘了宽广辽阔的大草原,蓝天白云下,牛羊成群……短暂的离调,使动人的引子又增添了迷人的动力。第一段抒情的慢板,内蒙民歌风味的曲调,倾吐了牧民对新生活的热爱。第二段在羽调旋律上,再配上活跃的节奏型,描绘出牧民骑着骏马奔驰的欢乐情景。接着进入第三段,节奏放宽,旋律舒展,表达牧民们对社会主义的衷情歌颂。第四、五段音乐情绪更加高潮,运用了花舌、吐音、飞指等技巧,形象的模拟骏马的嘶鸣声。最后,在强烈的节奏音型衬脱下,旋律更加急骤,进一步的渲染了一望无边的草原上人欢马叫的热烈气氛,在高潮中结束了全曲。 作品是既有北方梆笛高亢明亮、灵活爽朗的风格,又极富南方曲笛圆润含蓄、抒情柔美的气质,可谓深情而又豪放,出新却不落俗套。至今都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欢。 5、《鹧鸪飞》 民间乐曲 赵松庭改编 这是江南笛曲的主要代表曲目之一。原是湖南民间乐曲,后经著名笛子演奏家赵松庭对乐曲进行了改编。本曲以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唯有鹧鸪飞。”为依据改编的。并在原曲后加了一段快板,用循环换气技巧演奏,指法要极富弹性,可以一口气连吹三遍,最快时要达到每分钟160拍。 改编后的笛曲充分发挥了南方曲笛音色圆润悠扬的特点,灵活运用了“颤”、“叠”、“打”等技巧,以及力度强弱的细致对此,乐曲最后用虚指颤音演奏的长音,给人一种鹧鸪鸟向茫茫无际的天边飞去的意境。音乐形象生动鲜明,给人一种健康悠远的暇思,具有浓具的江南风格。 6、《牧笛》 笛子独奏 刘炽曲刘森改编 《牧笛》作于1958年。是刘森先生根据刘炽为双人舞《牧笛》写的舞蹈音乐改编的。表现了五十年代农村年轻人对生活以及大自然的热爱,极富时代气息。 表现了五十年代农村年轻人的美好生活,可称之为《新小放牛》。清新、明快的引子将人们带到新的农村生活。第一小段小快板表现了男女青年在放牧嬉戏时的快乐心情。第二段慢般优美、动人,抒发的年轻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恋人的热爱。第三段稍快的小快板是第一段小快板旋律的再现和发展。 《牧笛》属于北派吐、垛、花、滑的演奏风格,但又与和常见的北派民间演奏风格不同。刘森先生将北派传统技法予以升华、发展,并将北派的刚与南派的柔结合,吸收长笛气震等技法,形成了既民族韵味浓烈,又富于时代气息的、发自肺腑、极富感人魅力的新风格。 7、《风竹》 埙独奏 张晓峰 刘宽忍曲 以陕西地方戏曲为素材,如歌的旋律描绘出风来竹面,雁过长空的美丽图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与热爱。曲调婉转细腻而又荡气回肠。 8、《苏武牧羊》埙独奏 古曲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苦愁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旅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在塞上时听笳声,入耳心痛酸。 转眼北风吹,群雁汉关飞, 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大节总不亏, 定叫匈奴心惊破胆,拱服汉德威。 9、《白纻》 埙独奏 张延武曲 根据古籍记载,白纻舞最早出现于三国时期的吴国。吴国统治着长江中下游一带,其中有些地区出产纻布,特别是江西宜黄,盛产纻麻,也盛行用纻麻织布。那些织造白纻的女工,用一些很简单的舞蹈动作来赞美自己的劳动成果,创造了白纻舞的最初形态,并在民间流传开来。到了晋代,白纻舞逐渐受到封建贵族的喜爱,进入豪门,逐渐发展为一种有着较高技巧和难度的舞蹈种类,一段舞蹈跳下来,舞女都是“流津染面散芳菲”。唐代李白的《白纻辞》亦有“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希”的句子。 10、《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埙独奏 阿拉腾奥勒 曲 11、《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埙独奏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插曲,歌词大意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红得好像燃烧的火,它象征着纯洁的友谊和爱情.。花儿为什么这样鲜? 鲜得使人不忍离去,它是用了青春的血液来浇灌. …… 12、《渔歌》 巴乌独奏 13、《忆故人》古琴独奏 古曲 最早刊于1973年《今虞琴刊》。与《神奇秘谱》中的《山中思友人》实为两曲。乐曲以简练的音乐素材,做了既完整有多变的发展,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一段:感怀 —— 茅斋满屋烟霞,兴何赊,老梅看尽花开谢,山中空自惜韶华。月明那良夜,遥忆故人何处也。 二段:忆旧——青山不减,白发无端,月缺花残。可人梦寐相关,忆交欢会合何难。叠嶂层峦,虎隐龙蟠,不堪回首长安。路漫漫,云树杳,地天宽。 三段:知我——慨叹参商,地连千里,天各一方,空自热衷肠。无情鱼雁,有留韶光,流水咽斜阳 14、《阳关三叠》琴箫合奏 古曲 “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诗人王维的这首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使为送友人去关外服役而作。诗中渭城指的是秦时的咸阳城,阳关在今天的甘肃敦煌西南,是出塞的必经之地。表达了朋友间送别时的深情厚谊,该曲又称《阳关曲》或《渭城曲》。 而琴曲《阳关》的形成年代已经无从考证。全曲共分三大段,其主体音调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 主办者:共生书院 协办者:北京立品图书有限公司(收起)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活动区|诗词接龙之…词组接龙 (己已巳注销)
- 开个新游戏:诗词问答 (云上小树🌲)
- 来玩逆向诗词接龙 (曾以为已注销)
- 活动区|复活赛之——重复不连续字接龙 (己已巳注销)
- 活动区|双~单○飞花令(致敬之前经典游戏) (己已巳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