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问希区柯克的,就问拉康吧》(齐泽克)
王小白(间歇性卷)
导言 一个人无论阐释技艺多么千差万别,都能够欣赏艺术作品的传统乐园,如今已经无可挽回地失去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的断裂,就在于文本及其评论间的这种内在联系。一件现代主义的艺术品从定义上就是“难以理解的”,它是一次震惊,一次创作突入,破坏了我们日常生活安适自得的常规性,并拒绝被主流意识形态的象征领域所整合。因而,将由阐释登台——告诉我们,创造标记并向我们指出“常规”日常生活那令人震惊的堕落性。 在后现代主义那里恰恰相反,它的最佳客体是广受大众欢迎的产品(《终结者》《银翼杀手》《蓝丝绒》),阐释者的工作是从中找出拉康、德里达或福柯理论的例证。 现代主义阐释的乐趣在于最终识别出并“净化”对象那令人不安的神秘,而后现代主义阐释的目标则在于使最初平淡无奇的事物陌生化。 如果说有哪一位作者集中了这种使最平淡无奇的内容“陌生化”的阐释乐趣,那就是希区柯克。这有赖于他的电影那非凡的移情能量。 “现实主义”代表经典好莱坞1930-1940年,“现代主义”1950-1960,“后现代主义”即是我们今天的。希区柯克在某种方式上同时是所有三者。 1930年代的希区柯克电影,伴侣关系的产生可以说是“来自外部”,爱情不是内心深处的激情感受,而是外在偶然相遇的结果:按照相爱中那样来行事,爱情自己就会浮现。 第二阶段:在结尾,伙伴关系成功了,伴侣快乐地结合了,付出的代价是一个第三人,这一牺牲赋予大团圆一种潜在的悲苦滋味,它至少暗示,这一大团圆是对资产阶级平庸日常生活的顺从接受。 第三阶段:每一合作关系不是注定失败,就是完全缺乏利比多满足,伙伴关系和爱情关系在互相排除:我们越是从外部进展到内部,爱情越是要失败,或表现出致命的一面。 注:“征兆合成人”(拉康):由征兆和幻象合成的假人,它的主体是在经过精神分析的“阐释征兆”和“穿越幻象”的两个阶段之后仍然无法放弃的关键征兆,是主体生存能够保持最小限度的一致性的根基。征兆是包含需要阐释的信息的意指结构,它对快感进行组织;征兆合成人则是渗透快感的意指结构,直接为快感赋形。 三环扭结为一个著名的拓扑结构,三个互相勾连的环,切开任何一个都将使另外两个解开。拉康用来描述想象界、象征界和实在界之间的关系,即三者同等重要,两两之间相互独立自主、互不相连,只有通过第三者的介入才能够发生关联。 《教父》三部曲,一是现实主义的(叙事的封闭性),二是现代主义的(单一叙事线的倍增,是教父一的双重附录,同时是已讲完的故事的前传和后续),三是后现代主义的(一堆叙事碎片的杂凑拼合,不再被有机联系或形式上的虚构框架整合一体)。 《致命的诱惑》《散弹露露》《蓝丝绒》也构成了一种三部曲。集中在对“第三者女人”(other woman)的三种不同态度上。《致命的诱惑》仍保持在标准家庭意识形态的界限之内,第三者的恶被拒绝并遭到扼杀,而《散弹露露》则相反,第三者把男人从虚伪的中产阶级世界中解救出来,《蓝丝绒》则避开了这种简单的对立,表现出含混性,同时使男人感到诱惑和厌恶。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海上花列传》 [清]韩邦庆 人物表 (王小白)
- 《新千年文学备忘录》&《美国讲稿》 (王小白)
- 剧本存档 (王小白)
- 魔鬼的枪——安吉拉•卡特 (老李非刀)
- 莉兹的老虎——安吉拉 卡特 (老李非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