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9,简评李泽厚先生
---评《李泽厚、刘悦笛2017年哲学对谈录 》
周工
549,简评李泽厚先生 ---评《李泽厚、刘悦笛2017年哲学对谈录 》
李先生得意于和牟先生争译康德之星空及道德律句之好坏。其实星空不过天道,不过道。心中之道德律,不过道德二字而已。道,道德,如此而已。其实就是四个字:尊道重德。
怎么翻译都复杂,不去理就好了。把道/德文学化表达了而已,对中国人来讲,其实没什么意义。
说,道,德,理,道德,道理。中国人重理字,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讲理,是基本的沟通基础。但道理二字,还没有道德重。道德就是人与非人的界限了。孟子说禽兽。这个区别就是道德,道德是人的名字:人是道德的运物。
儒家诸经典,基本讲的就这两个字:道德。这些完全已化成风俗,成为民族血脉。
尊道重德,到这种程度,诸文化独此一家。神教徒重什么呢? 戒律/律,这种外在的约束。这是西方文化的底色。还很初级。
尊道重德,这个是中华文化的根本。讲都讲烂了,通俗至极。怎么还要借西方人这么繁复的文学化表达呢。没有什么意义。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近代传统文化的缺失。
其实康德和夫子比,差得太远了。把康德和夫子并列说,甚至还要借康德发展夫子。也太贬低夫子了。这是牟宗三先生的大格局局限,新儒家的通病: 五四格局,大修孔子。
一,
李先生还是西哲的路径/格局,这是两百年中国学界通病了。也是无可如何之事。但走出这个格局,才是有希望的。这很重要。
胡适论证了西哲的消亡。但这个惯性依然持续百年。西方哲学,初译为玄学。走出玄学,21世纪了,人类还要面对这个问题,很可悲。
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的近代人文已经走到尽头。文化红利已尽。社会治理乱象已显。此时,再唯西方亦步亦趋,就很可悲了。走出困局,不止是文化自信问题,更关系世界未来。
参:《再论中西文化》,《开百代宏基,创千秋伟业》
二, 割裂,这是西方人文的根本病灶。比如,社会/个人,经验/超验,感性/理性等等。
分析/分开说,是研究工具,方便而已。而不是事物本质,事物是一个整体,这是本质。道理要通达,这是最根本的。学者不应该只拿个手术刀,我割开,我看见。这太初级了。
三, 孔子为什么伟大。1, 整体观,通达。2,非本体论。
A, 比如近些年流行的情本体说,有很多人这样讲,比如庞朴先生,还有李先生等等。一则,这可能是受新出土战国简的影响,以为这是儒学的发展。二则,可能是出于对理学的反动。
道统不需要发展,不需要更新。孔子不需要超越。只需要更深入地理解。这是两千年的根本问题所在。
当我们可以肯定自己的东西可以流传两千年之后,再谈超越吧。
比如这个情本体。问题太大了。其流无所不至。后现代的问题摆在那里。
仁本含情。仁者爱人,在内为爱人之性,发而为爱人之情。内在超验,发则经验。又含智,即理性又感性。怎么可以用西学的手术刀硬割呢。超验经验,感性理性,这样硬分,问题就大了。
情本感性,有仁在,再拿出一个情字来说。有反理性,反智的效果在,这倒是西方后现代的节奏。可以说是后现代的中国版吧。还是唯西方亦步亦趋。
理学有其弊在,后儒皆未及圣人境界,有问题是理所当然的。但以情去理智,就不止是矫枉过正的问题了。
学问,学道德也,要先做到在谈学问。立德立言,只求立言,其谬千里矣。
孔子太伟大了,我们需要的还是仰望。俯视,用手术刀割来割去,移植嫁接之类,其勇有余,其如仁智何。
B, 再如,道德之先验。本来鄙人极不愿用这些词,也不太愿谈本体之类。既然针对讨论,就说说吧。 道,道德。概念/定名,搞清楚,就极简单了。
道,宇宙/万物之规律也(道是不是本体不讨论)。德者,道之动也。即道之效果/作用,用造化这个词比较好。天地造化,这样就更好理解了。
这个德字,可以只以人言。然动物亦有其道其德,本能/自然道德也。
人道是天道的一部分。孟子说仁义礼智根于心本于性,强调的就是道的必然性。性近习远,说习远,就强调文化的重要。说道德本于性,四端生而有之。用现在的话说,基因就是道德的。
四, 学岂分古今中西,一理字而已。
西方人文急需突破。否则其治理之乱局无从得解。问题已经凸显,时势格局如此,再跟在西方后面走,没有出路。
尊孔的程度,反映一个学者的学识程度/境界。要超越西方,而不是超越夫子。深耕夫子,超越西方。这是世界的唯一出路。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有想一起读李泽厚的吗,人少组个搭子,人多组个群 (焦焦~)
- 回归人类本质——构建心灵家园邀请函 (相子)
- 有没有群啊?我们建个群吧?以便交流 (七色堇)
- 人生九十,至今未悟:李泽厚的最后一刻 (木瓜)
- 有上海的交流群吗? (遇见珊瑚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