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元白詩箋証稿辯護
古渡秋山(TEMPVS MEA POSSESSIO.)
元白詩箋証稿係寅恪先生集中運用詩史互証方法的重要著作,釋詩之精,証史之博,世所罕有。 然而早在1958年的政治運動中,這本書就開始背負罪名。書中對於連昌宮詞、琵琶行等詩的釋証,被當作“資產階級學術考證繁瑣,情調低下”的“典型案例”在全國的批判文章中頻繁徵引。 那段歷史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可是今天還有人在舊話重提,徵引同樣的“例證”來説明寅恪先生治元白詩之“繁瑣與無用”。 寅恪先生曾說:“整理史料,隨人觀玩,史之能事已畢。”此語聼來輕鬆淡然,實則道出陳氏史學最難以企及的過人之処——史料掌握方面異常的廣博與深刻。因是寅恪先生每能于浩繁卷幀見人所未見,每能由習見典籍發人所未發。而他在著述中詳盡引用史料的行文習慣,使得種種發見,層層論述皆有事可据,有書可攷,而絕無臆斷之語,也是為他人備好了進一步思考和商榷的材料與綫索。正因爲如此,元白詩箋証稿一經問世,不但唐史、文學史的學者為之驚喜,社會、民俗、思想史等等領域亦從中有意外的收穫。此等著作,落于流俗之見,則成繁瑣無用之書。王觀堂嘗道:“迂遠繁瑣之譏,學者有所不避焉。”是哉此言!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陈氏中古史的讨论(一) (古渡秋山)
- 為元白詩箋証稿辯護 (古渡秋山)
- 陈寅恪先生传略[转贴] (古渡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