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人以群分”
来自:珊珊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断认识和了解他人并被他人所了解,形成“我们”与“他们”关系,建立自己所归属的群体。日常生活是既是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也是个人存在的社会证据。在日常互动中,人们内在地确认各个对象与自己的差异,并对这些对象进行类型化,这就是社会标记。
每个人都在参与社会交往,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类型化是如何完成的,并没有在社会学的理论框架下充分解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司汉武、李蓓等人对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标记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被刊登在汉斯出版社《社会科学前沿》学术期刊上。
日常生活是由非职业、非正式且充分自主的人际互动关系和内容构成的生活领域,是同个体生存直接相关,维持个体生存和再生产的各种活动的总称。文中描述,日常生活具有世俗性、非公共性、重复性、非正式性这四种特征。日常生活使人们在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捕获到生活的意义,无论人们介入何种领域的活动,日常生活都是重要的生活领域和内容。在其中,个体对自我和变形自我的了解是同时发生的,这种共时的相互领会使我们彼此共存成为可能。
社会标记是人际互动中主体划分他人所属人格和社会类型的内在意识过程。社会标记具有阶段性——初识阶段、探索阶段、情感投入/退出阶段和稳定阶段。社会标记具有满足安全感、社会归属和自尊需要的积极功能,也有群体同质化、影响社会冲突以及造成社会区隔的消极功能。经由标记,个人选择自己所中意的交往对象,并形成相对紧密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表面上看是纯粹生活式的,而非功利式的,但这种标记和确认,实际上构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附带有社会资本的人际关系网络。正是通过这种网络或者场域,每一个实现了社会标记的主体,才逐渐扩展出对他们来说有实在意义的社会关系网络。
现代社会是一个由若干职业经由市场交换联系起来的分工社会,各专门领域分工合作而形成了诸多正规化的互动仪式和规则。这些领域是人们谋求满足其日常需要的社会世界。如哈贝马斯所说,这些领域正在使人的日常世界不断被蚕食或殖民化,并使原本在日常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生活变得单调,越来越多的人成为马尔库塞笔下的“单向度的人”,外在世界日益变成人精神自由的牢笼。
社会标记是现代社会人们寻求自由和安全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化对人施加的压力。社会区隔与社会标记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所难以摆脱的命运。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标记,不过是人们在现代化进程中,试图寻找归属和安全感的一种努力,这种努力则又造就出人际、群体和社会区隔。这就是人类文明的现实命运。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如何缓解焦虑? (嘤其鸣矣ymjj)
- 移动游戏用户参与意向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珊珊)
- 同性恋,是真爱还是刺激? (每天一点新鲜事)
- 日常生活中的“人以群分” (珊珊)
- 社交媒体发展史上的核心人物是谁? (紫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