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心理学的科学依据
ashly(不剧透会死星人VS反剧透联盟)
美国学者的最新研究表明:有一个好名字会使人更有魅力。研究者认为,对于女性来说,闭口音的女名最有魅力,比如“维多利亚”是个非常富有魅力的名字,而“艾米”则另人生厌。有位研究者将一名9个月大的婴儿带到了社会心理学课堂,他让大约一半的学生认为这名孩子的名字是“基斯”,而让另一部分学生认为他的名字是“凯伦”。然后他要求大学 生谈谈对该婴儿的印象,包括身体特点、课堂上的行为及人格。对于情景中提供了直接证据的两类判断———身体特点和课堂上的行为,“基斯”和“凯伦”的称谓没有造成什么差别。只是在人格方面,相对于“凯伦”而言,人们认为“基斯”比较好动、吵闹、主动、粗暴。由此可见,名字对于一个人给他人的第一印象,的确有一定的影响。 1名字实验” 这项“名字实验”的研究者是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现年40岁。他在25日开幕的第20届苏格兰爱丁堡国际科学节上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实验调查了近7000名参与者对名字的看法。怀斯曼给出20个男名和20个女名,让参与者分别选择他们认为最能代表成功、幸运及吸引力的名字。 怀斯曼发现,实验参与者普遍认为,名为瑞安的男性和名为索菲的女性最具吸引力;名为詹姆斯和伊丽莎白的人容易获得成功;杰克和露西这两个名字通常能给人带来好运。 此外,名为托马斯的人通常运气不佳、事业平平;名为约翰和海伦的人运气最差;名为乔治的男性和名为安的女性则最缺乏吸引力。 怀斯曼因此推断,好莱坞老牌男星杰克·尼科尔森和华裔女影星刘玉玲(英文名露西)的好运或许与他们的名字有关。 第一印象 怀斯曼在研究中还指出,人们对名字的直觉看法可能影响他们对其他人的第一印象。 “人们通常没有意识到,他们对名字有一些固有偏好,尤其是女性,”怀斯曼说,“这可能会影响一些人的决定,其中包括教师、白领,甚至政治家。” “名字实验”表明,当人们需要快速做出有关他人的决定时,更注意那些名字代表成功和吸引力的人,通常经过谨慎考虑再做决定。 早期研究也显示,人们对名字的直觉看法有一定预示力量。教师批改作业时可能会给名字具有吸引力的学生打高分;企业老板可能会选择提拔那些名字代表成功的员工,认为他们更有前途。 2第二信号系统驱使人们根据名字对人的特点产生联想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骆正教授说,我们都知道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原理。条件反射分为两种,他们分别属于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人们对于事物的自然属性的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为语言、文字信号系统,这一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通过这个信号系统,人们掌握了抽象的东西,并把抽象的东西通过主观的联想和想象具体化。举个例子来解释一下:我们“吃梅止渴”是非条件反射,而“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的一种,是看到了形象的梅子,感觉到了它的形态、颜色等信息,这就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而“话梅止渴”是人们在谈论梅子时,做出了分泌唾液的反应,而并没有见到真实的梅子,这就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我们在谈论名字时产生的联想与上边的例子是类似的。由于人们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已经把抽象的文字与现实中的东西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了稳定的条件反射,因此在提起一个人的名字时,人们就会从组成名字的字入手,产生主观心理反应。如果这个人的名字是与某些美好的事物相联系的,人们就会产生美感。 这种联系是要经过生活经验和学习来建立的。正好像你让一个人蒙着眼睛吃梅子,虽然他会感觉到梅子的味道是酸的,但由于他没有看到梅子的样子,今后也不可能“望梅止渴”。 3“人如其名”有心理学依据 经常有人会说某某人“人如其名”,这是因为,父母在给孩子取名字时,都寄予了某种期望,并把这种期望寓于名字之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会把这种期望告知孩子。同时,名字也会对孩子有一定的提醒作用和心理定式,指明暗示孩子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骆教授说:“比如说我的名字,骆正,母亲在给我取这个名字的时候,希望我将来是一个正大光明的人。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这个名字就一直提醒着我要正直。同时,父母因为期望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在教育孩子时,也会有一定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常常在名字中表现出来。” 需要层次理论使名字与心理需求产生密切联系 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需要、爱和被爱的需要、美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名字也可以从需要层次来理解,比如满足生理和生存需要的有:长生、健;安全和归属感需要的有:安,平;满足心理需要的有日、月、光、明等这些视觉刺激的;有反映美的需要的,比如用中国式的联想和比喻,给女孩子用花来命名;更有力与美的结合,给男孩子用虎、龙来命名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还认为,当人的低层次要求得到满足之后,就开始向往高层次的需求。因此,在经济不发达的时期,人们的名字多反映了生理需要,而在衣食无忧的今天,人们对于高层次的追求多了,这在名字中也能反映出来。 我们还可以把人的需要分为一般需要和特殊需要。以上我们说的都是人们的一般需要在名字中的反映。而有些时候人们的特殊需要也会对取名字产生影响。比如在“文革”时期,叫“卫东”、“文革”的孩子就非常多。还有四大名旦之一的陈砚秋,原名叫陈艳秋,以显示旦角的艳丽动人,后来他为了表现自己的刚强和有骨气,把“艳”改为“砚”。和尚的法号一般都有“空”或者“净”,这与他们的宗教信仰有关系。这就是人的特殊性需要在名字中的反映。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感觉我死了还好点。 (好吧,快来)
- 远离原生家庭不一定会过上好生活 (好吧,快来)
- 问ta|为什么感觉超级孤独空虚 (平安喜乐)
- 公益心理来访招募(有效中) (微风)
- 37岁无职场经验,这样会面领什么心理疾病? (祖国为我fc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