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渠首位凿渠者“禄”身世之谜
伊達(做梦中事 当局外人)
史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为了统一南方百越各部,发动了“秦攻百越之战”。始皇帝命尉屠睢率大军五十万,分五路向百越之地(东瓯、西瓯等地)进军。当秦军进入湖南、广西交界的五岭地段时,因陆路坎坷崎岖,水路湘江与漓江又不连接,给大部队的行军作战、粮饷补给带来了一系列困难。为解决后顾之忧,秦始皇遂“使监禄凿灵渠运粮,以使深入百越”(《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比《史记》这段记录更早提及灵渠开凿者的古籍是《淮南子·人间训》,书中也只有两句共十六个字:“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以通粮道”。
从上述古籍中我们不难得知,这位灵渠开凿者名字叫“禄”。令后世历史学家头疼的是,翻遍史籍,他们都找不到关于“禄”姓氏的记载。这位监御史“禄”,他的身世情况完全是一个谜:关于他的族别、籍贯、家庭、婚姻、仕途等,在史籍中一概缺失,《淮南子》之后无论《史记》还是《汉书》,直到宋代的《资治通鉴》等正史及注家,都没有作任何补充。
“禄”之谜
在这里我们必须指出,“禄”其实既不姓史,也不姓监,后来历朝历代的史志把他称作“史禄”或“监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种称呼渐渐约定俗成、成为惯称。“监御史”是秦代的官职。当时,中央派遣御史担任郡的监察官,即为监御史,地位相当于今天省级检察院检察长;此外,秦南征百越时,这位“监禄”同时又身兼秦军负责运送军饷的官职,他率领士卒开凿灵渠、开辟了粮道,为大秦帝国征服百越立下了汗马功劳。
到了明代,广东顺德人欧大任编撰了一本《百越先贤志》。书中专门为“史禄”留下传记,关于“史禄”身世部分的描写是这样的:“史禄,其先越人,赘婿咸阳。禄仕秦,以史监郡。”耐人寻味的是,当今史学界对欧大任这段关于“史禄”的记录有相当一致的态度:那就是多荒谬、不可信。

灵渠景区四贤祠内关于“史禄”的介绍,“越人”之说亦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