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琅嬅正名(一不小心有写成长评)
Jim's Bean(阳刚漏气~)
今天晚上七阿哥薨逝的情节,董洁的哭戏真的是出色,试分析一二。

先是跪坐在门口,一副已经哭木了的表情,眼神都直直的,面对素练的告慰也恍若不闻。

接着宫人报了七阿哥薨逝了,皇后眼神其实没变,但是嘴角开始抽搐。

皇后眼中蓄泪却流不出来,口微张却发不出声响,这一段看得我鼻子都酸了,真的创痛大约是让了木了心智、哑了喉咙,像钝刀割一样疼。

之后皇后颤巍巍支起身想要进去看儿子最后一眼,却体力不支。


最后皇后依靠着素练,泪才终于落下来,露出了仿佛是认命的表情。
———————————————————
因为毕竟故事是以继后的视角展开。皇后成了陪衬。评论里对于皇后的角色也是多有批评。但是讲实在我是理解并怜悯皇后的。作为名门闺秀,她嫁给皇帝的那一天起,就要求自己克己、贤德,为皇帝操持好后宫,身后又挑着家族的期许,可以说她是负累重重。明知道丈夫属意于她人,她即使会妒,但也要维持明面上平正端和。
在如懿初入宫之时,即使她知道太后不喜如懿,在择定位份的时候也没有失去公允,即使分宫室时略加搓磨,但也是看太后的眼色。初入宫,太后处处弄权,婆媳关系难处理,她如履薄冰。之后两次失子事件让她笃定了如懿是“恶人”,她主持纲纪处置了。直到她认为娴妃咒杀儿子,这才出碰到她的底线——孩子,既然情谊淡泊,孩子成了她唯一的指望,成了她的未来与母族的荣光,但有人诅咒她的孩子,她第一次动了杀心,她的恨都是向着如懿,于她而言并没有错,杀子之仇不共戴天。但她终究不曾伤害宫中任何皇子,就连平衡弹压妃妾都力不从心,白白让金玉妍得了空子,坐收渔利。
看到剧里的皇后,又想到了宜修说的“不得已的贤惠”便是如此,只是同样面对丈夫的冷淡,宜修选择牺牲别人的孩子与性命为自己铺路,而皇后却还是一心想要通过操持内务的贤德、养育孩子的恩义来稳固自己的地位,她扛着责任气喘吁吁、举步维艰,她所恨的人也是她认为合该恨的人。你可以说她庸碌、无能、能力配不上权位,但你还是说皇后歹毒、邪恶,那我是真的为她抱屈。最终她落了个被人猜忌、替人受过的结局,当然是她的一些私心让她一步踏错(镯子的事尚无定论,但这也许就皇后最最愧疚不安的一件事了)满盘皆输,但是她就不可怜吗,一面受着举案齐眉的疏远,一面尽心竭力的操持家业,最终含冤而终。
可能国人看剧还是喜欢那些简单的人物设定,因为戏折子上人物都是红脸白脸画得分明,好人怎么可以有错漏,史书钦定的“白月光”,怎么会妒忌,遇到害死自己孩子的人怎么会报复,她就该是故纸堆里圣人样子,一副受难的姿态。就如皇后所说,她不是慈心观音,她也终究只是个凡人。品一个人物是否是丰满就在于她人性的厚度,就在于若是你与她并肩,她的选择你是否能够理解,她的命运是否值得我们慨叹。《如懿传》中里的富察皇后是打动我的,因为异地而处,我自诩不能比她做的更好,我对她的命运感叹不已。比之史料里那个干瘪的宛如神龛里的木像的富察皇后,这个皇后更加让我触到真实的温度。
终有一日,当如懿坐上了那个琅嬅走下来的位置,她也许就会体会到当皇后的秘辛,只是不同的性格,最终把她导向了更加惨烈的结局。
(又写长了,准备发剧评区)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有没有和我一样喜欢李玉超恶心进忠的 (OKOK)
- 太后对李金桂的态度和甄嬛传不一样 (责)
- 如懿传配上还珠的音乐 (责)
- 高氏初封就是贵妃 (责)
- 金玉妍自己想着世子,却污蔑如懿跟大师私通,要脸吗? (豆友18407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