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也得来个入门贴
S.Dummy(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
拉斯冯提尔与逗马宣言 [转] 拉斯冯提尔(Lars Von Trier)是现今被认为最具原创力的导演之一,1956 年生于丹麦,毕业于丹麦电影学院。学生时代的作品《梦幻夜曲》( Nocturne)和《影像多面向》(Image of Relief )都曾获最佳影片。随后的「欧洲三部曲」(三部电影片名皆以E开头)以催眠的映像当作电影的本体诉求,他十分执着于影像多重性的探索,所以也被称作「后设电影」,他自组制片公司为电视台所拍摄的电视影集《医院风云》(The Kingdom),以手提摄影机的视角移动手法开启了他的电影风格,他曾自谓好的电影都具有催眠的能力,并强调他对形式的注重;因为精神并非最重要的,而是肉体。 1995年3 月13日拉斯和另一名导演汤马斯温特保(Thomas Vinterberg)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签署「逗马宣言」(Dogma95),针对现今全球的拍片模式提出其反潮流的新概念。当时由国家的文化部门通过,并赞助其资金,但是遭到丹麦电影协会的极力反弹。三年后,人口约五百万,每年电影拍摄量仅10到15部的丹麦,破天荒有两部电影进入坎城影展竞赛片,而这两部片子都是「逗马宣言」的成果,即拉斯冯提尔的《白痴》(The Idiots)与汤马斯温特保的《那一个晚上》(Festen),宣言就出现在两部片的片头,其内容是:1影片的拍摄必须在场景的现场完成,不得取用道具和加工的场景设计( 若是道具是非不得已需要,则需在道具可以被找得到的现场拍摄)2声音不得和影像的制作分离,反之亦然(音乐除非就存在于影片拍摄的 现场,否则不得使用)3必须使用手提摄影,任何移动或是固定的镜头,只允许在手提摄影里完 成(不得使用三脚架,影片必须在取镜的现场完成)4必须是彩色电影,不得使用特殊打光(若是灯光太弱不足以曝光,该场 戏就必须取消,或是只能使用附加在摄影机上的单一灯光)5禁止使用光学仪器(即滤光镜)6影片不得用浅薄的动作填塞(不得出现谋杀,武器等等)7禁止背离当时和现场(影片必须就发生在当时或当场)8不接受类型片9必须是Academy的35厘米底片10电影导演不得冠以作者之名,更进一步地,我发誓作为一个导演我要 压抑住自己的个人品味。我最重要的目标就是从角色和场景里逼近真实 。我发誓就用所有我可以取用的手段、可运用的任何好品味和美学的深思孰滤拍片。 有人根据这份宣言在影片中寻找破绽,不过,这一个看似奉行极简主义的宣言,纯粹用形式来粉碎形式,亦即其反美学形式的动作并不是为了建立新的美学观,很难理解其好品味及美学的深思孰虑是基于对形式主义的拥戴还是厌恶。或者,就像他们俩人自己透露的:「拍摄这两部电影,就好像在做心理治疗。」他们最大的企图就是将心理的病传染开来,而不是寻求治愈其美学品味的错乱。看来,世纪末的观众和影评人显然与之颇为契合。 就宣言中数项看似电影救世主的真知灼见,实则非经严谨思辩过程沉淀的无谓宣示,暴露其对电影美学的错误意识及电影制作技术的无知。拉斯冯提尔在《白痴》的影片制作纪录片《我是拉斯冯提尔,我是白痴》(The Humiliated)中,展示其建构一个伪造的纪录剧情片的过程,一再宣称的是镜头的即兴运动,却同时要求演员精准的声音表情,严格说来,就算其宣言中声称「电影导演不得冠以作者之名」,仍然导戏是意欲表现品味而非压抑品味。 其类型化也不能称为是一种新的类型片,纯以《白痴》的影像表现而言,与其说是就存在真实最自然的纪录,毋宁说是凸显家庭摄影记录日常生活的一百个错误技巧示范。再者,极简的制片条件不能是枉顾影片质量。所谓质量,是一种观赏的普遍性及愉悦的视觉经验的内涵,绝不是惩罚性的观赏经验,更不能形成观众歧视,即再好的剧本、再好的演员表现,观众的心理效应必须有生理(视知觉)的支撑做连结,除非,晕眩是情感表达的一部份。如果晕眩是一种重视肉体的实质,惩罚性的观影经验背离电影曾经为最大多数观众筑梦及仪式的美好过去,看电影就变成少数小脑平衡特佳者的权利,其它观众只能是对仰之弥高的电影导演的作品存着「传说中......」的景仰。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姜文评论《狗镇》 (何夜无月)
- Lars von Trier和Susanne Bier之间到底什么过节? (Ac)
- 【合集】拉斯·冯·提尔 Lars von Trier (幻影刺客)
- 请问正确字幕版本的《欧洲特快车》在哪里能看?求资源求资源... (Zero Chernobyl)
- 拉斯态度辛辣的电影,就得有态度辛辣的海报 (张迷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