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送书丨李屏宾:永远在路上的光影游子
Paul
如果不了解李屏宾的话,仅凭他的样貌,很难将他和许许多多的电影联系到一起,就我而言,(如果不认识他),我大概会觉得这个面目有些粗犷的男人也许是个矿工,是个伐木工之类,不修边幅,从事着比较艰辛的体力劳动。

事实上,他所从事的的确是消耗量非常大的体力劳动。不过,得益于他的体力劳动,我们从最后的成果中获得了深刻的情感以及记忆的体验。对于喜欢电影的人来说,这份体验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这其中包含了太多难以形容的温暖细腻的情绪,似是时间的脚步放缓,生命被拉长。
金庸小说《鹿鼎记》里写过这句话,“生平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这句话套用在李屏宾身上似乎并无不妥。假如你看过了很多(华语)电影,却不知道李屏宾是谁,要么压根没用心看,要么就是假装喜欢,可人是无法假装的动物,也无法欺骗自己。

李屏宾,终究是个无法错过的电影人,即使他始终躲在了镜头背后,他的光依旧耀眼。
01

据李屏宾讲述,童年时代不过两件事,一件是打架,其次就是去小剧场看电影。放学后本该老老实实回家温书写功课,却趁着妈妈不注意,跟着年纪稍大一点的孩子偷偷跑出去。被妈妈知道后,自然少不了一顿打。可当他很认真地跟妈妈讲自己喜欢电影时,妈妈也开始尊重他的看法。
对于进入电影行业这件事,李屏宾始终有一些“莫名其妙”。按照正常轨迹的话,他的人生应该是:从基隆海专毕业,然后成为一个海员,不出意外的话,可能会成为一名船长(我也完全可以想象到他穿着船长制服的样子)。

可那时,台湾刚好有一个政策,【提前入伍,提前就业】,而退伍之后,他又碰巧遇上了台湾中影的招生,要从两千个报考的人中筛选出二十五名。说起来真是奇怪,或许是缘分,总之,他就是这么阴差阳错被录取了。
02

24岁,开始作为组摄影师拍摄人生第一部电影《手足情深》,两年之后则是电影《皇天后土》,等到了30岁则交出了作品《策马入林》。这6年之间,作品不算很多,更像是积淀。毕竟,那个年代不像现在,技术与信息的获取渠道非常有限,而同行前辈也不太情愿为后辈答疑解惑。作品虽少,可质量颇高,《皇天后土》拿下第18届金马奖最具时代意义特别奖,《策马入林》斩获第30届亚太影展最佳摄影奖,直接为李屏宾打出声望。

之后的电影自不必再说,1985年《童年往事》,1986年《恋恋风尘》,1989年《悲情城市》,以及后面的《堕落天使》《花样年华》《太阳照常升起》《刺客聂隐娘》……每一部都在向世人证明,李屏宾与电影之间有着天生注定的因缘,绝非阴差阳错。

与他合作最多的侯孝贤如此评价他,【阿宾很厉害的,他已经厉害到一个地步,对影像、对情境、对整个真实空间、场景与人的掌握跟捕捉,养成对现实的某种眼光。他基本上已经是一个创作者了,用影像去创作。李屏宾已经到一个境界了。】
03

拍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剧组忽遇大雪,进度拖延,姜文询问李屏宾的意见,李屏宾反倒觉得沙漠中遇上下雪非常难得,应该继续拍下去,把握住这难得的天气条件。事实证明,李屏宾的判断非常正确,雪景的镜头确让电影的质感更加出众。

在接受采访时,李屏宾说道:【拍一部影片,是天时地利人和才会有一个好结果,但这不代表你是快乐的,而是必须说你必须顺势这些东西。】
回想起与侯孝贤一同拍摄《童年往事》,用他的话说,“天天都是是好天气!”晴天的时候可以拍,台风天也可以拍,风吹动树叶,风也有一种感情,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调整。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我们的确会非常依赖计划,但计划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对我们有所限制,“天天都是好天气”更像有着某种哲学意义——不要被眼前的境况所限制,换个角度态度,也许就会有新收获。
04

强如李屏宾,获得过诸多大大小小的奖项,但也有过非常艰难且焦虑的时光。
80年代末,台湾电影行业开始陷入困境,不少电影人纷纷转行,李屏宾只身前往香港继续拍片。面对采访,他坦言道,那段时间最害怕的事情是被炒鱿鱼,【被炒鱿鱼代表你的事情做得不好,别人对你失望,你自己肯定也会对自己很失望。】因此,常常连厕所都不敢去,嘴里的槟榔都忘记吐掉。(Tip:大量且长时间地嚼槟榔有碍健康!)

初到香港的艰辛被张艾嘉看在眼里,她说,李屏宾需要拍摄很多动作电影镜头,这些镜头对摄影师的要求,一是快,二是准,尽管这些镜头对当时的李屏宾也算是一种练习,但其他方面他应该都比较沮丧,你可以感觉到他在片场集中精神,就像打仗一样,他穿得也像个战士,只要他站在那里,现场就可以被他把控住。也是因为高度的专注,不断的联系,这之后才有了电影《花样年华》,一部电影连续在坎城影展、金马奖、亚太影展获得最佳摄影大奖。

还是拍摄《太阳照常升起》,应姜文之邀,李屏宾前往剧组,然而见面时,姜文非常意外。

他诧异地问:“你的人呢?”
李屏宾也很诧异:“我一个人啊,我一直都是一个人。”
事后姜文才知道他的做事方式,一个人来,一个人走,但就是把电影给拍了。(说一个人完成拍摄有些夸张,电影是一个团队合作的结果,摄影也有自己组,姜文给他配了几个助手,合作两天之后,没有一个不佩服李屏宾的。)
这其中的原因也可想而知,不仅因为他粗犷凶悍的外形,更是因为他的专业度,并且他乐于谈论以及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经历。
05


【要做一个摄影师,首先要了解灯,你不关心光影,光影不会找你!】
【我希望把真实的光影和人物放在一起,我希望能够把我知道的光线在不同的场景里拿回来。】
【我比侯孝贤小七八岁,但他的故事比较接近我的经历,因此他想展现生活中真实的光影,于是在拍摄时常把很多生活中的灯光当作现场灯。】
【我打灯的时候,本来是一个灯就打完了,但是因为演员的动作造成光影的变化,所以那个光,就有生命了。】
【你一直要观察,有时候你看到东西好像来不及,但火车也不能停,你不能回头,这些东西都是跟你过日子一样,过了就过了,很多东西是临时掌握,掌握之后必须记录那些瞬间,演员情绪的感觉。】
…………
只要一谈起电影,总能轻而易举地从李屏宾的脸上找到笑容,一种发自内心的愉快,仿佛大丰收的年头,辛勤的庄稼汉聊起收成,也毫无顾忌地将自己对电影、对光影理解分享出去,真诚且坦诚。
面对同行亦是如此,乐于讲述自己的技术和风格。喜欢收集老瓷器,喜欢水墨画,不止一次地提到李可染对他的启发。随身带着轻便的数码相机,把日常看到的有趣的影像放进去,会因为看到一株摇摆的植物,而开心兴奋。

一个猜想——拥有趣味,热爱生活的且心态开放的人,更容易察觉到美的细节,把握住一些珍贵的时刻。在《光影诗人李屏宾》一书中,他也不吝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





06

有一份既能赚钱又可以到处玩的工作,大概是很多人都渴望的吧,(所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自由职业者),而李屏宾的工作恰恰如此,能赚钱,能拿奖,能到处“玩”,可常年在外拍摄,自然便少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时光。

在与一位合作过的导演喝酒时,被对方打趣说,“你看,你实现了美国梦,有一栋带游泳池的大房子,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李屏宾面带笑容,可表情似乎有些微妙。
2008年,李屏宾获得台湾最高的艺术荣誉奖项——国家文艺奖,而当时他正在新疆工作,休息的间隙里打开手机,几分钟内容20几通电话,他开始不安,在获知真实情况后,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于是,那篇获奖词便成了对家人的告白。
■ 获奖感言 ■
【那天,我在新疆的荒漠大地上拍摄一部新导演的片子。当中间休息时,我的手机内有20几通未接的电话。
我接过手机,心中却担心着一定是出事了。我内心祈祷着,千万不要是家人出了事。但是,还能有什么事呢?几分钟内20几通未接的电话,从未发生过。我心中发麻,脸色凝重地拨动着手机,一通通的电话都是代号,不知何人何处打来。我的手开始颤抖了。
最后,紧张慌乱的心情归于平静,在一封友人的短讯中得知获得本年度国家文艺奖。在最低沉的情绪里面,面对最高荣誉的国家文艺奖,无力嘶喊,无人拥抱,无法夸耀的荣耀,一切都安静地放在心中。
在刹那之间,突然更清楚明白看到一道真理,原来,我们心中最关心在乎的事情是亲人的安危。家人的平安是如此平常,它一直都在那里,却一直被自己忽略,家人呐!】

我想,大概每个人都可以从李屏宾那里领悟到一些什么:
◎心态开放,保持乐观,积极面对
◎尽力去控制自己,以及自己选择的道路或职业
◎光影,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同时也要保持耐心
◎如果你喜欢做什么,那么,就必须付出百分之百,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努力,不要让别人失望,更不要让自己失望
◎家人,永远是最重要的

李屏宾,是我个人非常非常喜欢的摄影师,也值得被更多的人喜欢,希望他的光影故事可以一直继续下去。
-END-
本文参考资料:
纪录电影《乘着光影旅行》
书籍《光影诗人李屏宾》
-文末福利-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WCL《浪淘沙》全新修复蓝光收藏版开箱大赏 (heaven851102)
- 老片鉴赏『超级赛事』 (影)
- 求一部国产老电影,里面有傻儿子和坏妈妈 (iSeeYou)
- 求一部和《侠盗王子罗宾汉》1991版剧情差不多的外国电影。女... (北烈焰)
- 万达电影券免费送,招募采访者 (瀚H_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