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闲闲书话《我不怪易中天抄袭,我只怪他抄袭都抄错》
盲刺客(猴郎达树)
钟 少 松 10月12日,长沙网友黄守愚因易中天著作涉嫌抄袭,已将后者推上被告席。在网上看到这条消息后,我想说的是:我不怪易中天抄袭,我只怪他抄袭都抄错。 大家知道,我在网上批评易中天,说的都是有根据的话。那么我说易中天“抄袭都抄错”,证据何在呢? 我先举一个地图的例子: 易中天《读城记》第42页,有一幅“明清北京城示意图”。这幅未注明来历的地图,显然不是易中天本人的研究成果,因为我在好多有关北京的图书中都看到过这幅地图。例如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先生主编的《中国七大古都》、北京大学历史系编写的《北京史》等,里面就有这幅地图。 最初见到《读城记》中这幅地图的时候,我以为它是易中天从别人书中直接复印过来的。可是仔细一看,又发现不对:因为别人书中的这幅地图,比如说《中国七大古都》第37页上的“明清北京城示意图”,明清北京城外城的左安门在东边,右安门在西边;而《读城记》第42页上的“明清北京城示意图”,却将右安门和左安门换了位置,结果变成左安门在西边,右安门在东边。易中天也许觉得别人书中左安门、右安门的方位,和我们常说的“左西右东”不符,他认为别人都“错”了,所以他抄书的时候就要改过来,改成他《读城记》中的“正确”版本。 可是,易中天先生忘了:我们现在说的“左西右东”,是以观察者“座南朝北”为前提的;而“明清北京城示意图”是以明清皇帝“座北朝南”为前提确定方位,这样一来自然就是“左东右西”了。能够证明这一点的,还有《读城记》第45页提到的“左祖右社”。在《中国七大古都》第37页的“明清北京城示意图”上,作为“左祖”的太庙是在东边,作为“右社”的社稷坛是在西边;同时右安门在西边,左安门在东边。两处方位,均为“左东右西”。可是在《读城记》第42页的“明清北京城示意图”上,作为“左祖”的太庙是在东边,作为“右社”的社稷坛是在西边;而左安门被移到西边,右安门被移到东边。一会儿“左东右西”, 一会儿又“左西右东”,这岂不是自相矛盾? 可见,易中天在把“明清北京城示意图”从别人书中搬到《读城记》中时妄自做的改动,纯粹是“以今度古”,是自作聪明。其实真正错误的,并非别人,正是自作聪明的易中天本人。 再举一个文字的例子: 易中天《品三国》第238页有一个海瑞买肉给母亲过生日的故事,是从吴思先生的《潜规则》中抄来的。为什么我说这个故事是抄来的的呢,因为就在《品三国》第238页同一段落,易中天说:“明代一个县太爷的月薪相当于多少呢?据吴思先生计算,相当于1130元人民币。”这是出自《潜规则•当贪官的理由》一文的,而吴思先生这篇文章正好提到了海瑞买肉给母亲过生日的故事。易中天抄《潜规则•当贪官的理由》中海瑞这个故事的时候,看到吴思书中有一句“海瑞是一个肯定不贪污不受贿,也不接受任何‘灰色收入’的清官”,就信口乱发挥,胡说什么“唯一不收红包的海瑞”、“明清两代不收不送的只有一个人,他就是海瑞”(《品三国》第238页)。 可是吴思明明只说海瑞是“一个”不贪污不受贿的清官,并没说海瑞是“唯一”一个不贪污不受贿的清官。而且吴思在《潜规则•当贪官的理由》中明明又说:“海瑞是明朝晚期嘉靖和万历年间的清官。比他再早一百年,在明朝中期的成化年间,有个叫秦纮的清官。秦纮为人刚毅,勇于除害,从来不为自己顾虑什么。士大夫不管认识不认识,都称其为伟人。正因为他清廉,坚持原则,分外之物一文不取,便闹得妻子儿女‘菜羹麦饭常不饱’,家里人跟着他饿肚子。”这证明吴思先生认为撇开海瑞不算,至少“明清两代”还有一个“叫秦纮的清官”,和海瑞一样“清廉”,一样“坚持原则”,一样“分外之物一文不取”,甚至“闹得妻子儿女‘菜羹麦饭常不饱’,家里人跟着他饿肚子。”熟悉明清历史的朋友都知道,除了海瑞以外,在“明清两代”还有于谦、况钟、冒政、袁崇焕、陈殡、于成龙、阎敬铭等人,个个都是“不收不送”的大清官。历史的真象,根本就不是易中天信口胡说的什么“唯一不收红包的海瑞”、“明清两代不收不送的只有一个人,他就是海瑞”,这些说法全是易中天抄吴思书时胡乱发挥,形成的败笔。 我上面列举的地图和文字,出现在别人书中,本来是图文并茂的材料和妙笔;可是一旦被易中天抄到他自己书中,却成了图文并“错”的败笔。易中天抄人家书的时候都不老老实实抄,都要胡乱改动、胡乱发挥,以显得自己多么高明,结果把人家书中正确的材料抄成自己书中错误的材料,适足以显其无知。 其实说穿了,易中天品历史,品来品去,所凭借也就只四样功夫——引用古书、翻译古文、妄加附会和抄袭别人。在乙醚心目中厉害得不得了的易中天,在我眼里底牌不过如此。令我感到震惊的是:易中天不仅引用古书、翻译古文和妄加附会时常常出错,他甚至连抄袭别人的时候都会抄错! 大家说,像这样对观众和读者极其不负责任的易中天,我能不站出来揭穿他吗? 附注: 以上图书版本如下: 1、《读城记》,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3月第3版; 2、《品三国(上)》,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3、陈桥驿主编的《中国七大古都》,成书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看到的是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4、由于现在手上没书,吴思《潜规则》引文是从网上下载的,如有错讹,敬请指正(我的邮箱:zss197385@sina.com)。 注:由于现在手上没书,吴思《潜规则》引文是从网上下载的,如有错讹,敬请纠正。 3、《品人录》,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第3版; 4、《汉代风云人物》,东方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 大家别小看抄书,这也是一门大学问。在印刷术发明以前,古籍都是靠前辈学人老老实实抄书,才流传下来的。前辈学人在抄书的时候,发现错误就进行考证,然后把错的改成对的;可是易中天抄起书来,不考证乱发挥,结果把对的改成错的。所以,我说幸亏易中天先生是今天的大学教授,他要是古代的学人,把那些脍炙人口的古籍一一抄错,那我们今天就无书可读了。 附注: (一)、有我在,那些喜欢说谎话的人和喜欢说不负责任话的人会活得比较艰难,因为我可以用证据让他们无所遁形。 (二)以上易中天作品版本如下: 1、《品三国(上)》,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2、《读城记》,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3月第3版; 3、《品人录》,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第3版; 4、《汉代风云人物》,东方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 陈桥驿主编的《中国七大古都》成书于八十年代,我看到的是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不少读者都知道,易中天写书的时候,喜欢把别人的研究成果直接搬到自己书中,同时不作任何说明。由于熟读易中天作品,所以我对他的这一惯用伎俩丝毫不感到意外。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易中天把别人的研究成果直接搬到自己书中的时候,居然都会出错。 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6744715&Key=286708696&strItem=books&idArticle=85596&flag=1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福利包邮免费,扫码 (喵喵)
- 送书啦 (喵喵)
- 转贴 闲闲书话《我不怪易中天抄袭,我只怪他抄袭都抄错》 (盲刺客)
- 易中天中华史 (嘿有点意思)
- 如何评价易中天近几年陆续出版的《中华史》系列图书? (寒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