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荒山无稽崖是什么?
仙仙(早悟兰因,休恋逝水,苦海回身)
最近在论坛潜水,惊见貌似真红先生考证出大荒山就是大孤山,无稽崖就是屋脊崖,不甚讶异,但终不认同貌似真红先生的高见,试驳之。 看脂批本红楼梦是如何说的:“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甲戌侧批:补天济世,勿认真,用常言。】于大荒山【甲戌侧批:荒唐也。】无稽崖【甲戌侧批:无稽也。】练成高经十二丈、【甲戌侧批:总应十二钗。】方经二十四丈【甲戌侧批:照应副十二钗。】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很显然,脂砚斋认为这山名崖名都是荒唐无稽的,是作者杜撰,当不得真的,也无须看书人去寻根究底。 细究起来,女娲补天的神话最早出现在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淮南子》:“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根本就没说女娲是在大荒山炼五色石的,那么红楼梦所写就纯属曹雪芹杜撰了。 虽是杜撰,但也非无迹可寻,如果对中华古籍略有了解的话,应该知道大荒山无稽崖从何而来。 先说大荒山的出处吧。在我国现存最古的地理书《山海经》中最早出现“大荒山”。《山海经·大荒西经》云:“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有人焉三面,是颛顼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是谓大荒之野。”在这里,大荒泛指边远荒凉之地。红楼梦的大荒山就是从这里得到了想象的原型。 至于无稽崖应该是从庄子的无端崖转化而来。《庄子·天下篇》:“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清人陆树芝认为这里的“荒”意为广大无域畔,王先谦的解释:“荒,大也。唐,空也。”清人阮毓崧对“无端崖之辞”的解释是“无端倪可寻,无崖际可见”。喜欢庄子的曹雪芹一定是从这里得到了启示,发挥自己的想象,为那块无才补天的石头寻了个这么荒唐无稽的出处,这样才符合他那“满纸荒唐言”。目的就在于让读者无端倪可寻,不要当真,去找什么大荒山无稽崖。 如果熟悉中华古籍,就会明白大荒和无稽所蕴含的意象,这些都是泛指,就像司马相如塑造的子虚与乌有一样。曹雪芹是从古典文化中得到的灵感,我们现代人出现了文化断层,所以很难找到这些意象的源头。貌似真红先生的观点大荒山就是具体的大孤山,很有些“胶柱鼓瑟”的味道,这样的考证失了红楼梦的原味,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秦可卿身世可疑吗 (仙仙)
- 养小叔子的是凤姐吗 (仙仙)
- 探春和凤姐有什么异同? (仙仙)
- 大荒山无稽崖是什么? (仙仙)
- 嫁人要嫁灰太狼,做人不做花姨娘! (仙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