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度诺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作品《我的名字叫红》
来自:杜(为书,在路上)
奥尔罕·帕慕克(Orhan Pamuk)(1952.06.07~ )被认为是当代欧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学家之一,是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坛巨擘。出生于伊斯坦堡,在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主修建筑。于2005年荣获得德国书业和平奖,并于2006年终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作品曾获得欧洲发现奖、美国外国小说独立奖、都柏林奖等等。其中,《我的名字叫红》获得了包括法国文学奖、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和都柏林文学奖在内的欧洲三大文学奖项。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多种语言出版。文学评论家把他和普鲁斯特、托马斯·曼、卡尔维诺、博尔赫斯、安伯托·艾柯等大师相提并论。 1590年末的伊斯坦布尔,国王苏丹秘密委制一本伟大的书籍,颂扬他的生活与帝国。四位当朝最优秀的细密画家齐聚京城,分工合作,精心绘制这本旷世之作。此时离家12年的青年黑终于回到他的故乡——伊斯坦布尔,迎接他归来的除了爱情,还有接踵而来的谋杀案…… 一位细密画家失踪了,随即被发现死于深井中,奉命为苏丹绘制抄本的长者也惨遭杀害。遇害的画家究竟是死于画师间的夙仇、爱情的纠葛、还是与苏丹的这次秘密委托有关?苏丹要求宫廷绘画大师奥斯曼和青年黑在三天内查出结果,而线索,很可能……就藏在书中未完成的图画某处。 究竟谁是凶手?动机是什么?作者让相关人士全部都现身说法了:一只狗、一棵树、一枚金币、红色,两具尸体及死亡,甚至凶手全都站出来了。他们仿若有生命般,靠着自己的经历与观察,仔细地告诉我们每一条蛛丝马迹。 以酒馆说书人的遣辞用字叙述一则历史悬疑故事……帕慕克拥有“迷人的艺术天赋及邪灵般的智慧”。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 Weekly) 他不仅捕捉了伊斯坦布尔过去和现在的冲突,更展现了城市的诡谲、永恒之美。可以说,这本书近乎完美,只差诺贝尔奖的荣耀。——茉芮·弗瑞里(Maureen Freely)《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UK) 帕慕克不带感情的真知灼见,与阿拉伯花纹式的内省观察,让人联想起普鲁斯特。……而将读者带回16世纪伊斯坦布尔细密画家的谋杀事件,也像汤玛斯·曼的《浮士德游地狱》般具有音乐性,他探索民族的灵魂。——约翰·厄普戴克(John Updike)《纽约客》(The New Yorker) 《我的名字叫红》就像杜思妥也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们》一般,超越原有的界线,虽然是以古典的伊斯兰文学技巧来说故事,却富涵19世纪欧洲小说处理细节的方法。帕慕克的小说技法融合东方的与西方的两种技艺,而且在两者之间游刃有余并具独创性…… ——迪克·戴维新(Dick Davis)《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UK). 《我的名字叫红》中译本由沈志兴译出,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私情与粮食:1950年代的乡村政治丨青苑第198期书友会 (雕刻时光)
- 伍迪艾伦是如何成为伍迪艾伦的——伍迪艾伦纪录片观影会 | 特... (雕刻时光)
- 青苑书单:最开始知道“读库”,来自柴静的文章,那是十几年... (雕刻时光)
- 寅虎踏露,书香迎春:送春联啦!| 特别策划 (雕刻时光)
- 青苑书友会第195期---江西的散文地标:朱法元幕阜叙事系列《... (雕刻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