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时,曹操为何不用火箭射诸葛亮?原因很简单
粤若
看过三国的朋友大概对诸葛亮这个人物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原因无他,诸葛孔明此人多智近妖,在书中,他多次窥得先机,取得胜利。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得以请出的先生,是周瑜一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愤愤之言,是司马懿直逼城门,却因诸葛亮一袭白衣席地而坐,悠然弹琴而萌发的退意。
诸葛亮这一人物的出彩之处太多,其中的草船借箭也是非常人所能完成的,今天,让我讲一讲关于“草船借箭”那一件事。这是赤壁之战的精华片段,不论翻拍过多少遍三国,这个桥段都不可缺少。众所周知,周瑜和诸葛亮关系可谓是水火不相容,于是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提出的十天造十万箭,且没得商量,在那个技术落后的年代,一日需造一万只箭是万万不可能的,这周瑜也是想要杀杀诸葛亮的锐气,但诸葛先生是什么样的人啊,先生表示只需三日,便可给他所要的。果不其然,三日一过,诸葛先生“借”来了十万支箭。
如何借的?且听我慢慢叙来。诸葛先生此人博学多才,观天象自然也不在话下,早在周瑜提出的几日之前,就通过夜观天象得出了这几天的天气,大雾,能见度低。诸葛先生对曹操此人可谓是知根知底,知道曹操多疑,就弄了二十只草船,每个船上都被放上稻草人,再为它们穿上衣服,加上大雾天气,朦朦胧胧看不清,曹操自然不可小觑,在江边令人射箭,最后箭射在稻草人身上,没有损伤,诸葛亮如愿借走了十万支箭。这就是草船借箭的由来。
这是三国里所描述的片段,真假难论。有很多人对于这个故事都有点小小的不解,为什么不用火箭呢?像火烧赤壁一样,直接断了他们生路不好么?那么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前言所说的诸葛亮是何人,多智近妖。这样的人物怎会将自己的安危交给对方的心思。
这火攻二字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比如火烧赤壁,恰好风向对,恰好船连在一起,恰好战士们不通水性。而这次呢?其一大雾天气,看不清敌方方向,这诸葛亮讲究的就是让敌人观不清、看不明。其二天气潮湿,将要下雨,有可能火箭未到就灭了掉入江中。其三风不大,风不大如何让火势加大,这样有可能刚到船上就被扑灭了。所以火攻的几个条件这里都没有,曹操如何放火箭,以他的性格,还恐怕自己点火的时候诸葛亮已经攻上来了。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史书上的火箭记载,是在草船借箭后的一天,所以说,在那时候根本就没有火攻这一说,所以曹操就更不会用火攻来消灭诸葛亮。
其实在历史上,草船借箭确实有人用,但并非诸葛亮,这个人物虽然有记载,但也并没有书中记载的多智近妖,所以诸葛亮到底草船借箭了没有,也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