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人区》来自评审老师:青年导演切勿自恋
鸱视狼顾
我曾写过文章《走出自恋情结》,批评某些久负盛名的电影导演们不要太自恋,否则会在自恋中迷失。近来,我发现一些被传媒娇宠、小有成就便名声大噪的年轻导演也在自恋,自恋得昏昏然。 青年导演宁浩当下因自恋而迷失在自己的新作《无人区》里。在电影《无人区》里,宁浩将他的“疯狂”系列作品的“疯狂”艺术路线进行到极致。尽管他自己在谈到《无人区》时,毅然表示绝不重复让他声名鹊起的《疯狂的石头》,也不会重复让他晋身亿元票房俱乐部的《疯狂的赛车》。他表示,他过往的那两部“疯狂”作品,过于关注人性猥琐。然而在《无人区》里,岂止是关注人性猥琐?在宁浩营造的无人区里可以杀人越货,可以敲诈勒索,可以逍遥法外,可以为所欲为!活动在《无人区》里的人物,绝大多数是负面人物。徐峥饰演的律师黄海,被当做英雄来塑造,其实也根本不是英雄。为防止剧透,不在此详加分析人物。创作者以为这是无人区,便可以将疯狂玩颠,将疯狂玩到极致。作为国家公民安全的维护者——警察,在《无人区》里愚蠢而又无能。宁浩们认为既是无人区,就是警力延伸不到的地方。疯狂犯罪就有了艺术合理性。然,这是哪里的无人区?是公海么?不是。剧情提示这是中国新疆境内的无人区。如此以来问题就出现了,不是环境选错,而是艺术表现有误。为了好看,为了艺术极致,不惜违背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其实这还不是主要的失误,最主要的失误是丢失了艺术家的一份社会责任:这样的艺术设定和艺术表现与中国国家形象不利,与中国国民形象不利,与中国公众安全心里不利!因娱乐而损公,乃症候所在也。 宁浩因成功而自信,因膨胀自信而自恋,因自恋而陷入创作误区。由此联想到青年导演张扬的近作《无人驾驶》,亦看出他的迷失。影片表现中年人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整部片子令人烦闷。形式感很强,叙事巧妙结构考究。但,剧中人物的心理皆如梅雨天气沉闷得透不过气来,所有人物的命运和行为都像无人驾驶的车不知要驶向何方。因编剧长篇电视连续剧《大明宫词》和《橘子红了》而蜚声业界的青年才俊郑重,其导演处女作《气喘吁吁》耗资两千万元,亦请来巨星葛优主演,然一切无济于事,作品迷恋于展示中年人无聊琐碎的情绪。《气喘吁吁》同样是一部因自恋而迷失而病态般自我欣赏的私家作品,遭到观众和业界的双重拒绝实属必然。 我又想到声名显赫的陆川和同样声名显赫的《南京!南京!》,影片的艺术品质令人赞叹,足以证明陆川过人的才情,然而影片所呈现的国民形象国民精神,那份面对日寇入城的木然,愕然,惧然,像牲口一样任日寇宰杀践踏凌辱,令今天的观影国民作何感想?仅仅是仇恨日本法西斯吗?又仅仅是反思国民的劣根性?陆川过于相信自己对那段历史的把握能力和表现能力,如其说他别出心裁一厢情愿地让作品中的日本军人去反思南京大屠杀,不如说他对那段历史误识,无意间让民族精神蒙羞。若像《南京!南京!》所呈现的影像记忆,中国的八年抗战不会胜利。南京遭日军大屠杀是历史现实,三十几万中国人在这场大屠杀中遇难,同样是历史现实。表现这个历史现实应有文化立场。不该过分地欣赏自己的艺术构想,纯客观地陈述国人被屠杀的过程。艺术视野应从迷恋自己转到赞赏我们民族拼搏向上的精神,推动民族伟业前行的时代精神。 本文提到的这些年轻导演都是我欣赏喜爱的,其中有的还与我私交甚好。十分唐突地批评这些年轻才俊,实在没有冒犯之意,真的出于爱之深责之切。因为中国电影的未来属于年轻人。我亦呼吁相关部门,也呼吁评论界、传媒界还有艺术前辈们,为青年导演成长营造健康的氛围。不要再捧杀。 ---------------------------------------------- 【后文】赵葆华:不能接受批评是不自信的表现 赵葆华在博客中对宁浩新作《无人区》的评论,在网上引起争议。昨日,记者联系赵葆华。 赵葆华称,他对《无人区》的观点并不是针对这一部片子,而是对当下青年导演的创作提出意见,没想到在网上引来铺天盖地的“围剿”。虽然目前他已经把自己博客上与此事有关的文章都删除了,但赵葆华表示,不能接受批评是不自信的表现。 对于《无人区》,赵葆华不愿多谈:“现在还没审过,我不便再多说,一切等上映之后吧。”他称,他的观点只代表一家之言,不代表广电总局,也不代表审查委员会,他认为《无人区》经过修改之后,上映的可能性还是很大。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求30粉丝以上发表双城之战影评的兄弟。有偿! (凯露)
- 招募高质量电影解说作者 千字200 (夏代有工的玉)
- 影评 (豆友4pIcVUne8E)
- 求30粉丝以上发表双城之战影评的兄弟。有偿! (凯露)
- 影评征稿!写的好的来! (惊蛰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