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自我对话”是最根本的改变自己的方式。
不纠结不无聊(种下一颗种子,等它开花结果。)
注:此文转自风墟的知识星球: 原文链接https://t.zsxq.com/N7AM3vR (请在微信中打开)
“自我对话”是最根本的改变自己的方式。
这篇文章整理自我的《清醒的幸福》,后来临时加的第二节课的上半部分。还没有参加这个课程的朋友我也建议大家可以参加一下,因为课程讲完后我就出去旅游了,没做后续的宣传,听课后的评价都很不错。
千聊
几年前,有一个非常知名的傻X,叫做陈安之。
当然,现在大家都意识到了这人是个骗子;但是在那时,陈安之、刘一秒这些人却是粉丝无数、为万千有志青年所崇拜的成功学导师、精神偶像。
这些“大师”擅长什么呢,他们擅长用看似正确实则空洞的车轱辘话、用无数难以落实的名言给听众洗脑。
课堂上,这些大师神采飞扬、激情满满,直忽悠的群众如痴如醉、仿佛自己掌握了世界的真谛、宇宙的真理,无比坚定的相信自己明年就能出任CEO、赢取白富美、成为千万富翁、走上人生巅峰。
随着信息媒介的发达、和很多人逐渐认清了生活的真相,这些大师不可避免的信誉破产、走下神坛。连带着“成功学”也成为了为人唾弃的贬义词。
当“成功学”的理想热潮褪却了之后,再伴随着人们阶级意识的觉醒、和客观层面的阶级固化,“努力”已经不再是过去广为人们所认可的“逆袭神药”。
人们开始更为客观的意识到:努力只是影响我们世俗成就的因素之一、甚至还可能是最不重要的那个。 出身背景、原生家庭、教育资源、和天赋,这些可能才是影响我们未来人生的决定性因素。
意识到社会的真相,这当然是一件好事。
但是由于人类固有的“二元对立”的思维,这导致人们一旦相信一件事的时候,就会将这件事完全推上神坛、认为这个单一因素就能决定一切;
当人们厌恶某件事情时,就会将这件事批判的一文不值、认为它没有丝毫的意义、丝毫的价值、丝毫的作用。
我们现在认为“出身决定一切”,本质上和过去认为“努力一定有收获”同样是一种迷信;
我们现在认为“成功学没有丝毫价值”,这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同样是不够客观的。
我们必须清醒的意识到:出身是一项决定性因素,但它并不能其全部的“决定作用”,其他的因素也会起作用。
而且每一个因素会起多大作用、会在多大程度的基础上起作用,这个也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无法一概而论的。
比如说:赵日天出生在一个亿万富翁的家里,他爹还拥有广阔的人脉关系,给他提供了最好的教育资源,那么赵太阳天同学如果天赋过人、同时也愿意付出一点点的努力,他未来可能当个拥有五千万粉丝的歌星;
而龙傲天同学呢,他出生在一个千万富翁的家庭,他爹拥有的人脉关系要次一点,但是龙傲天同学的天赋比赵太阳天同学的天赋更高、更努力,那么他未来也能当个拥有五千万粉丝的歌星;
再有一个诸葛逆天同学,他出身一般,天赋一般,但是长得帅,会来事,被一个富婆看上了,富婆和他好了两年就驾鹤西去,留给他十个亿;
我举的这些例子是想说明什么呢?
我的意思是:一个人的未来,是由多项因素相互作用共同造就的。在你身上起最重要影响的因素、对别人来说可能无所谓; 对别人来说无关紧要的因素,对你来说可能就有着天大的重要性;
由此我想继续延伸说明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过度的夸大了“别人的经验”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人发自肺腑的给了你一项建议,他也的确是凭借他告诉你的一切过上了好生活、发了家,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建议对你来说是有用的。
因为每个人的生存环境、时代背景、个人天赋、运势等都不相同。事实上并没有任何人能够全方位的了解你的既有条件,即便了解,他也不可能了解全面,而只能了解一部分。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运气”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影响因素。但是有多少人具备推算出一个人运势的能力呢?
有的人告诉你运气不重要,那可能是因为他的命一直都不错,他感觉不到“运气”给他带来的加成; 还可能是这个人非常聪明、家底雄厚,他拥有准确的眼光和政策分析能力,因此每次都能抓住风口和机遇,这么厉害的人当然不需要“运气”。
有的人告诉你运气很重要,那就可能是因为他自己出身不好,完全是因为踩了狗屎运撞上了风口,一波起来了; 还可能是这个人深谙命理,他了解“命运”到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控制一个人的一生;
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给你建议的人的智力水平和他的目的。
人的“经验”本质上是他对自己过去经历的总结。但是,亲历者就一定知道自己为什么成功吗?
事实上,对事物的分析能力才是决定一个人对事件的解读是否恰当的基本因素,这个人是否是亲历者,这并不起根本性的作用。
比如说陈浩南告诉你:“老子当年就是凭借一把西瓜刀,从城东砍到城西、从城北砍到城南,这才打出了一片天地! 年轻人我告诉你,想出人头地,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吗?
我告诉你!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一把属于你自己的西瓜刀!
说到西瓜刀,我推荐你购买我代理的好太太牌西瓜刀!好太太牌西瓜刀:德国进口,品质保障,价格公道,童叟无欺!用过的都说好!”
你看,给你提建议的人不一定是为了帮你,还有可能是为了给你洗脑,然后赚你的钱:)
我前面谈的这些内容,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意思呢?
我的意思是:这个世界是充满了很多的不确定的。而且达成目标的因素也是多样性的。事实上任何一个因素它只要具备一定的有效性,那么你把它的这种有效性给合理的扩大,就能够达成我们想要的结果。
比如说,有家庭背景的人如果能充分利用原生家庭带给他的便利,他就能获得成功; 有天赋的人充分发掘自己的天赋,他一样也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没天赋没背景的人,他能抓住机遇,同样可以一步升天;
所以我们不要只看到一个点而忽略了其他的因素。因此,我们也没必要将“成功学”给一棍子打到,而是要去挖掘,它背后的那些能够起作用、有效的因素。
如果说成功学唯一还剩下一点有意义的启发的话,那么它能带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呢?
这个启发就是令我们充分意识到了“洗脑”的力量。
当一个人被彻底的说服,他完全的相信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就能够整合自己所有的心理资源,他不再有任何的畏惧和退缩,在他去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就除了客观的现实障碍以外,就不会再有任何个人心理或情绪层面上的阻碍。
而是恰恰相反,他的所有心理结构、精神秩序、心智资源全部都会调动起来,集中全力帮助他去完成目标。
但是,为什么洗脑的力量如此之强大,但是那些曾经信奉成功学的人除了只剩下狂热的激情之外却一无所有了呢?
最根本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因为他们的激情并没有落到实处,二是因为他们的目标并不符合客观现实。
我的意思是: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升你跑1000米的速度,但如果你的目标却设定的是一个月内就要成为马拉松的第一名,这样体育锻炼就无效了。 但是体育锻炼无效的前提是因为你把目标设置的过高、高到不可能实现,所以它才会无效。这并不意味着体育锻炼在任何时候都是一无可取的。
同样的,那些信奉成功学却失败了的人,他们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在没有过硬的技术和经验的前提下,选择了一个不具备可持续和广阔性的市场,却还希望自己成为千万、亿万富翁,他们的这个目标本身就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如果他们先将目标设定为:让自己身为一个具备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精准的商业分析能力的人,那么这个目标就是可以实现的,“成功学”洗脑带给他的这种狂热激情,就能够发挥作用。
在这里还是可以和我们前面所谈到的内容相互印证,即我们看待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考虑全方位的因素,不能片面的只看到一点点。
我前面所谈论的这些内容是为了证明:“洗脑”是有用的,而且它本身具备着非常强大的力量。
“洗脑”这一行为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你洗脑的内容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具备可实现性。 就像刀可以用来杀人,也可以用来切菜。最终达成什么样的结果,这取决于用它的人。刀只是一个工具,洗脑同样也只是一个工具。
那么“洗脑”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我认为洗脑的本质,其实就是“令一个人彻底接受并相信一种观点”。
为什么“洗脑”能够起作用呢?或者说,为什么我们可以通过“洗脑”来令一个人彻底接受一种观点呢?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可以无比坚定的相信任何一种观点。其实所有的观念本质上并不是因为它是对的我们才相信它,而是我们相信它才会认为它是对的。
也就是说:我们是否相信一种观点,这在最本质的层面上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只要你相信。
那么“相信”是如何达成的呢?
通常来说,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不断的重复和暗示。 一种是当事人在逻辑上认同了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这两种方法通常是并行不悖的。
比如我们常举的一个例子:一个小孩因为在早年的经历中,不断的被父母打骂和伤害,由此他就形成了“我是不值得被爱的”这种信念。
在他以后的经历中,他都会下意识的、先入为主的用这个信念去理解事物。 别人对他表达了爱,他会认为那都是假的、不能持续的、认为不可能有人爱他; 别人不爱他,他会觉得这恰恰证明了他的信念是正确的;
但是事实上这个信念完全是不靠谱的。不管是“我是不值得被爱的”、还是“我是值得被爱的”、甚至是“我很优秀”、“我可以拥有幸福积极的生活”等等,这些信念本质上都是不靠谱的。
因为绝大多数的信念都不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绝大多数的信念它其实都只是我们片面的对事物的一种理解和预设。
你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但如果你很优秀,长得很好看,又学会了为人处世、学习去为别人着想,这样怎么可能吸引不到爱你的人呢?
你觉得自己是值得被爱的、觉得自己很优秀、一定能够变得很出色,但是怎么能够确定呢?不管你多么优秀,也一定会有人厌恶你、有人看不惯你,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值得被所有人爱的呢?
我的意思是:绝大多数的信念之所以不靠谱,本质上是因为这些信念都是笼统的、模糊的、绝对化的。如果你稍微一推敲,总会发现这些信念在逻辑上的漏洞。
但是不管一个信念靠不靠谱,这并不会妨碍我们选择去相信它。而且恰恰是因为这些信念是有漏洞的、不完美的,所以我们才有可能过得幸福、满足、积极。
如果你拥有了积极的思维方式,正是因为你把那么不好的事物理解的没那么糟糕、认为暂时的困境不会一直持续,所以你才能够乐观的面对生活,才能够不那么容易的被生活击垮。
事实上一个人会不会幸福、这和客观层面上他所遭遇的困境会不会在短期内被解决没有关系,这只和他自己的心态与对事件的解读有关系。因为你觉得这个事件肯定不会一直持续下去,所以你才能不总是被这个问题困扰,你才能够去感受到生活中积极快乐的那些方面。
所以我才说,信念的本质只是我们的一种工具。它无所谓对错,我们需要关注的只是它是不是好用的、是不是对我们有利的。
我举个极端点的例子:比如说一个人他会算命,他非常清晰的推演出了自己接下来的人生没有一天是好的,每时每刻都会有坏事发生,而且我们假设他算的也是准确的、符合现实的。 但是这样一种“正确”的工具对我们来说是有利的吗?很显然,情况是不一定的。这个人虽然掌握了正确的事实,但却可能彻底对未来失去信心,甚至放弃继续生存下去的念头。
所以我的意思是:我们在理解“信念”这个概念的时候,可以忽略对错,只考虑怎样令它对我们更有利。
在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信念的达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我们在逻辑上被说服、认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这种方式达成的信念,其实就是“顿悟”。
“顿悟”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因为彻底理解并且接受了这个信念,所以马上就达成了改变。
顿悟其实大家都经历过,这其实也是一种相对较为常见的现象。比如说你看了某本书、听了某个人的劝导之后,恍然大悟、突然全部都明白了,然后很自然而然的就开始采取新的方式去生活和看待问题了。
通过顿悟达成的改变,它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非常迅速。只要你想明白了,你的行动层面马上就能产生改变。
但是与此同时,顿悟也带来了一个坏处。就是它无形之中是我们变懒了,这种懒惰很可能是许多人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
它是怎么使我们变懒的呢?
其实就是因为:顿悟所达成的改变过于的容易、过于的轻松了。以至于很多人就完全忽略、不愿意尝试、甚至是从来都没有想过要通过第二种方法、也就是“自我对话”的方法来进行改变。
当有些事情无法通过顿悟达成,或者是认知层面理解了,却无法贯彻到行动层面的时候,这时候“顿悟”事实上就已经失效了,它不能起作用了。 这个时候,你就需要通过自我对话,来训练自己达成行动层面的改变。
比如说同样是听我讲的课,有的人一听就懂,听完马上就能改变,这是顿悟; 有的人听懂了却改变不了,这就需要通过自我对话,来促进改变的达成;
或者在同一个人身上,有的点、我讲的有些内容他马上就能达成顿悟,而另外的一些点,却无法产生顿悟。
那么什么是“自我对话”呢?
其实非常简单,也就是你不断的说服自己、不断地给自己灌输某种观念,通过不断的重复,来改变旧的观念、形成新的信念。
比如说,我有时候会因为太兴奋了、或者是觉得有非常强烈的雄心壮志想要去实现,而在入睡后还睡不着。
那么我就是通过不断的自我对话,在逻辑上说服自己,来逐渐降服自己的狂心,我是这样告诉自己的:第一、良好的睡眠是高效工作的基础。 第二、我的精力有限,如果不能再该睡觉的时候好好休息,那么明天我的精力一定不济,无法把工作做好。 第三、第三、规律作息才是能帮助我达成目标的途径,为了满足一时的幻想而牺牲睡眠,这是非常愚蠢的做法。
每次在睡觉前还很兴奋或者想工作的时候,我都会这样自我对话,不断的从逻辑上说服自己。
我知道有些人会觉得这样做非常可笑。 我非常清楚,很多人打骨子里看不起这种方法,他们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信念,即认为这种自我对话是没用的。
他们看不起这种需要长期训练才能达成目的的方法,他们仍旧是在想追求“顿悟”的这种非常迅速、非常轻松的改变方法。
我过去也不相信这种方法有效。但是当我和很多学霸交流过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自我对话的力量是如此之强大。
人都有惰性的,任何人、即便是学霸,也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时时刻刻都能专注的去学习,人总有分心、欲望冲动的时候。 而那些学霸之所以能够压抑住其他的欲望、专注的去学习,其实并不是用了什么神奇的方法、或者他们在自控力方面有着超人的天赋,本质上只是因为他们非常擅长使用“自我对话”来控制自己,说服自己罢了。
另一方面,其实自我对话几乎是我们想要改变自己所唯一能够使用的方法了,因为你仔细想想,如果你理智上已经明白了一件事物,但在行动上还不能贯彻,你除了通过不断的说服自己来彻底贯彻这种认知、同时矫正自己的行为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吗?
没有了。
我前阵子讲了《清醒的幸福》系列课之后,在课程中很多人提的问题是在是让我无法回答。本质上是因为那些人都没有意识到“自我对话”是改变自己、改变行为的重要方法。
比如有的人说自己很拖延,知道自己该去做某件事却做不到; 有的人知道自己存在着偏激的、错误的看法,还问我他该怎么办? 有的人知道自己想要的结果是无法达成的,却还是不断的想要去追求;
但凡是属于这一类:也就是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在道理上已经明白了,却在行动层面上无法贯彻的问题,我都没有去回答。
因为这些所有的问题你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改善的话,那么除了通过不断的自我对话、给自己建立新的信念之外,不存在其他任何的方法。这一点是最根本的。
很多人觉得佛学讲的是一种智慧层面的理解,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修行、还要练习禅定、持戒、做善事、放生、做供养呢?
本质上就是因为一时的顿悟是很简单的,但你想永远的保持这种顿悟,让佛所讲的很多高深的、究竟的智慧彻底成为你的信念之后,这些智慧才算是被你证悟了。
只是理解某个观点这是很容易,但凡是智力正常的人,多看几遍书都能理解;但是要想知行合一,必须要通过反复的训练。
自己很拖延,知道重要的事情应该去做但又做不到; 那就不断的说服自己,从逻辑上给自己强调利用时间的重要性,强调拖延的事情一直不做只会浪费你的时间,强调懒惰带来的舒适不是一种理智的选择,直到你彻底改变了认知,直到你形成马上行动的习惯。
知道自己的想法很偏激,是不符合现实的,那就用符合现实的、中正平和的想法来不断自我说服,不断的替代那些错误的想法,让自己按照符合现实的思路去思考和行动。
改变从来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我们必须付出前期的努力,直到一种观点被彻底内化成我们的核心信念、直到新的观念成为下意识的一种思维,这时候我们的改变才算达成。
我在这里不是在像宣传成功学一样给你们讲一些空洞的废话,我的意思是:我前面所讲的全部都是客观的事实。心理层面信念的改变,除了顿悟只能靠自我对话,通过不断的重复训练来扭转自己的认识。
有时候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所谓的这个“我”,多数时候都只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无意识所形成的种种习气的合集,自我改变,改变的就是这些我们日积月累所形成的的种种习惯、包括行动上的习惯、认知上的习惯。
而习惯的改变,除了反复地训练纠正以外、再无他法。这是一个最根本的事实。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经典台词 中英对照 (不纠结不无聊)
- 刘瑜:恶之平庸 (不纠结不无聊)
- 【电影】《超脱》 经典台词 中英对照 (不纠结不无聊)
- 【电影】《虎!虎!虎!》经典台词 中英对照 (不纠结不无聊)
- 【文章】我们心中的蛀虫 (不纠结不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