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有养过赤点石斑鱼吗?
珊珊
赤点石斑鱼俗称红斑,隶属于属鮨科,石斑鱼属,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海和东海、朝鲜半岛以及日本南部,因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在水产养殖中是一种经济价值高的品种之一。长期来,赤点石斑鱼养殖苗种主要依靠天然采捕,因被过度捕捞,迅速减少,野生资源和养殖规模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许多人开始尝试人工养殖。
为了解决该种鱼人工苗种问题,国内外学者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上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赤点石斑鱼人工繁殖方面的研究,1980年始我国由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开始人工孵化试验,并获得了少量苗种,继而广东、福建等省也开展了相关的研究。经过近30多年的研究,虽在育苗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但至今仍未达到产业化水平。在汉斯出版社《水产研究》期刊上,宁德市南海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周绍锋等人对亲本强营养化培育、苗种繁育和养殖等技术进行系统研究,使卵子受精率达78.9%,孵化率达80.1%;育苗成活率为30.8%。可见周绍锋等人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通过周绍锋等的研究,养殖赤点石斑鱼,需要注意下面事。
在设施上,赤点石斑鱼育苗室室内通风和隔音效果好。在育苗和饵料培育池上,需设1粒/m2充气气石。育苗用水经过沉淀池沉淀,再通过两次的沙滤,预热恒温备用。在亲鱼的选择及营养强化上,强化饵料选用牡蛎,每天投喂两次。每天需要吸污换水,水温保持在18.0℃~19.2℃,盐度维持在30.0~34.0范围,pH保持在7.8~8.1之间,营养强化30d后选择性腺成熟亲本进行产卵。
在自然产卵和孵化上,为了提高赤点石斑鱼的排精量,周绍锋等对雄性亲本进行麻醉并注射LRH-A3+17P,剂量为20+5000ug/kg。注射后以雌、雄比例约为1:1搭配,放置于水温24.0℃~26.0℃,盐度维持在30.0~34.0范围,pH保持在7.8~8.1之间,溶解氧控制在5.0mg/L以上的环境中让其自然产卵。
待自然产卵后,需采用消毒过的海水洗净受精卵,除去多余的精子,以避免多精受精,然后将受精卵移入孵化池中孵化,孵化时鱼卵密度为40~110粒卵/L 海水,水流速度以能使鱼卵或仔鱼漂浮为度,水温保持在 24℃左右,盐度30.0~34.0,并保持稳定。孵化过程中需适度充气,充气量太大或太小都不好,使海水溶氧量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孵化中采用虹吸法清除底部死卵,以防水质变坏。
日常管理中,赤点石斑鱼苗种培养温度控制在24.0℃,盐度24.0~32.0,溶解氧为5.0mg/L以上,pH值为 7.9~8.2之间,氨氮值为0.2mg/L以下,光照度为2000~3000LX。每天吸去残饵、粪便、死苗,清除表面的脏物,并观察苗种摄食及死亡情况。10日龄前换水20%~30%,18日龄前换水50%~60%,18日龄后换水100%,水温维持在22.0℃~25.0℃,溶解氧维持在5.0mg/L以上。每隔3个小时观察幼苗摄食、病害及水质变化情况。
在饵料上,赤点石斑鱼开口口径较小,因此采用牡蛎受精卵作为开口饵料,4~6日龄采用SS轮虫进行投喂;6~8日龄开始投喂轮虫;8~10日龄投喂卤虫;10~19日龄开始投喂桡足类,15日龄之后开始投喂颗粒料和康虾。投喂量具体看摄食情况。
神经坏死病是造成赤点石斑鱼繁育低成活率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议除了在受精卵阶段对其和平常养殖水体进行消毒,更重要的应在苗种开口阶段就应加强营养培育,保证苗种具有较强的免疫力。研究者也建议在苗种不同的生长时期可以添加适量的天然虾青素增强赤点石斑鱼的抗病力和体色。
另外,闽东地区主要以大黄鱼养殖为主,大黄鱼为中上层摄食鱼类。而赤点石斑鱼为中下层鱼类,多生活在岩礁底质海区,常栖息于沿海岛屿附近的岩礁间、珊瑚礁的岩穴或缝隙中,笔者建议可将赤点石斑鱼与大黄鱼进行混合养殖,提高养殖容纳量,增加养殖效益。也可模仿生态制作岛礁进行栖息培育,提高摄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