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老同学讲埃及(14-重返法尤姆)做陶器、织亚麻的兼职农夫
来自:Pepi太后(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作者:芹菜法老 编辑:Pepi太后
我们如同离家的浪子,已经在外游荡了太久。
在开拓眼界认识动物朋友的时候,朴素的面包和啤酒的香味一直在呼唤着我们。
现在,是时候回到法尤姆的大湖旁了。

今天的法尤姆,沙漠已经延伸到了曾经辽阔的大湖旁。随着埃及的现代化步伐越走越远,这个绿洲可能最终会从地图上消失。
需要说明的是,在那么久远的年代,一切的“历史”都靠仅有的一点儿考古证据加上大量脑补来完成,所以是不可能出现诸如“公元前5007年11月2日”这种精确的时间点的。
我们会经常使用“大概”、“左右”、“约莫”这样的词汇。因此让芹菜假设我们已经离开了法尤姆50年左右吧。
现在的时间大概是公元前5000年,那些让人捉摸不定的兼职农夫的生活看起来和我们初次拜访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仔细对比之下,我们发现了微妙的变化。
生活的节奏产生了。
虽然他们还没完全定居下来,但是现在,在一年中最好的几个月里,他们非常坚定地不再四处游荡了。他们和驯养的家畜一起住了下来,吃自己种植的粮食。
人类的情感世界由此深刻改变了。
这个时期的陶器也和之前的不一样。
一些农夫还在制作那种猎人祖先们使用的小黏土碗——用手抓起一个泥球,慢慢捏成的小碗。
但他们也开始制作新的东西:有人异想天开地给碗加上四只脚,有人做出了灵巧的小杯子,还有人开始制作形状不怎么精确的长方形盘子。
这种盘子,后来在其他尼罗河畔的史前文化中都有发现,估计是用来烤面包的。
还记得每间小屋子里都有的柴火堆吗?因为有了多年的烹饪经验,现在的法尤姆居民们总结出一条真理:底部做成圆型的陶器更容易放在柴堆上——于是又一种前所未有器型出现了。
从此以后,我们会经常提到陶器。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历史变迁的一大载体就是陶器的器型和技术变迁。
法尤姆的陶器是“钟状的”、“粗大的”和“方正的”,他们非常硕大,用作储水罐甚至小烤炉都绰绰有余。储水?烘焙?这些功能是以前狩猎-采集人不需要的,他们没必要关心陶器是否坚固耐用(毕竟,带着那么笨重的东西流浪实在不太靠谱),因此,那时候的陶器比现在法尤姆农夫们的要粗糙得多。
下图是几种法尤姆陶器的样式,最大的器皿高38厘米左右。注意大器皿的底部都是圆圆的(就是所谓的“钟状”),便于立在柴火上使用。

这就是不同之处。狩猎-采集人总是漫游于不同的地方,他们靠快速反应和随机应变来求得生存,吃饱了这一顿,没有人知道下一顿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到来。
而他们的后代——史前农夫,他们的生活模式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是固定的,要过这种生活,需要对未来有更长远的预见,还需要摸清自然规律。
当然这也只能是我们的脑补。
但是,这些人肯定就是这样开始了和自然界、和大河、和农田的对话。
他们发现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节奏或秩序,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
也许在古埃及文化里很重要的那个概念——“玛阿特”(maat),就是从这时开始萌芽的。
玛阿特的意思非常难用现代语言准确地翻译,有人译做“秩序”、“真理”、“规律”,甚至“平衡”。
这个词代表的是一种维持整个自然界(甚至全宇宙)稳定有序运转的高深的东西,一旦玛阿特被破坏,世界就会陷入混乱,倒退回伸手不见五指的混沌状态。
玛阿特女神是这种宇宙秩序的人格化。

我们遇见了法尤姆社区的首领,或者说,族长。族长在狩猎-采集时期就已经担负起领导族人的使命,直到人们开始成为农夫,族长的作用依然重要。
法尤姆首领的衣着和其他人没什么不同——他光着上半身,皮肤晒得有点黑,只围着一条用亚麻布织成的短裙。
这个时代,首领并不见得拥有多大的特权,除了比较受人尊敬和吃的比较好之外。
但是,这些人很快会开始宣称是他们保护着玛阿特,是他们让大家能安居乐业,甚至他们就是玛阿特的化身,他们的健康对族群的存亡至关重要。
要说明农夫们有节奏的生活,最佳的例子莫过于在这个居住点出土的亚麻布碎片。
亚麻,这种长着蓝色花朵的植物在大湖边上就能找到,它的生长周期有三个月,收割时间必须把握得很好。
因为只有嫩绿的亚麻中才能抽出幼细的纤维,才适合用来纺线织布;若稍微迟了那么几个星期,就只能得到粗糙的纤维了,而粗糙纤维只能用来被编成绳子。
抽取纤维的过程需时约半个月。把收集的亚麻茎秆放至腐烂,然后拿木棒反复捶打它,再使用一种尖尖的工具把纤维扒下来。
我们找到了农夫们的纺锤,他们用人手纺线,和今天一些地区的人们的做法完全一样。
不同的是,现在大多还采取人手纺线的是羊毛,而亚麻纤维比羊毛脆很多,要纺好一条亚麻纱线,需要无比的细心。
纺线完成后,才能着手制作布料。
纺锤可以说是最普及的工具之一了,而且它们的样式和用法在全世界的新时期文化里几乎没有任何不同。
下面这张图里是一些史前工具,右下方三个像甜甜圈的,就是纺锤的坠子。

而下面这张图片,展示的是新石器时期纺锤的复原。石头坠子中间的孔,要插入一根小木杆。

为了更清晰说明纺锤怎么用,我找了下面这张图。这是中世纪的纺羊毛的方法示意图,但是忽略时间和材料的不同后,技术应该说在几千年里没有怎么变化。A是卷线杆,b是纺锤。把纤维的一头固定在纺锤上,匀速旋转,就能拧成一股一股的纱线。

织布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它可能是人类接触到的第一种需要全神贯注去做才能完成的事情了。
在法尤姆找到了一些有小孔和凹槽的石块,可能是原始织布机留下的残件(木头部分早就腐朽消失了)。
法尤姆农夫生产的亚麻布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埃及织物,是法老和宠臣们穿着的服装的直系祖先。
在埃及太阳的照耀下,耐用的亚麻布会发出高贵的白光,而且每洗一次,它的质地就变得更好。
我们还不太清楚法尤姆农夫们怎样利用亚麻布,他们当然会用来做成围腰的小短裙,也留下了一些大头针和勾针,但是对于他们的衣服有多少款式,我们还是一无所知。
除了亚麻布,他们似乎也开始了制作皮革。
未完待续
作者:芹菜法老 编辑:Pepi太后
我们的文章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号、新浪博客/微博以及豆瓣网同步更新。 欲知后事如何,请关注我们继续听故事。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开心 (豆豆大闲鱼)
- 有没有知道这个是啥啊 (卢比扬卡挖土豆)
- 法老同学讲埃及(09-环顾四周3)古埃及的莲花和纸莎草 (Pepi太后)
- 法老同学讲埃及(32-长眠在第一座首都的人)前王朝时期的墓地 (Pepi太后)
- 法老同学讲埃及(番外-神灵逐个捉03)荷露斯与塞特的对决 (Pepi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