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指示植物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一、水源指示植物 在沙漠找到这类植物,无疑是最让人兴奋的,如同找到沙漠中的绿洲一样。因为这类植物不属于沙生植物范畴,其生存需要相对多的水。它们的存在,证明其下很浅的地方就是水源,至少是含水较多的沙层。这类植物以芦苇最为典型,一般芦苇根至多扎根约2米,周围就是含水层,生长越茂盛含水越多,甚至可以找到泉眼。同 时芦根(根状茎)也含大量水,可用于应急,其味甘甜。一般芦苇多生长于季节河两侧或沙边缘地带,在塔里木盆地腹地也有大量分布。利用芦苇找水的成败在于其长势如何,如是干枯死亡的芦苇丛则其下无水,因为它的生长受水位影响很大。除芦苇外,灯心草、莎草丛下都有较浅含水层,其形式与芦苇相似。 二.湿沙指示植物 这类植物分布较广,植株密集,具有保水作用。但其耐旱,需水量明显比前者少,其根系附近的湿沙含水量也偏少。这类植物以梭梭和白梭梭灌丛和英膜麻黄灌丛为典型,一般来说它们根系深扎沙层约3至5米,湿沙含水量一般不超过3O%,其下几乎无有泉眼的可能,只能用于应急。 三.直接利用植物 沙漠中的有些植物为了其生存,在身体里贮存大量水分,而这正好为人所用。上边说过的梭梭灌丛中.虽说取水不易,但却可能见到寄生在它根上的肉苁蓉,俗称“大芸”。它单个重达12千克,最大有3千克多 的,含水量一般有15-30%,找到它,就如同找到了天然水罐。剥去外皮,吞食其肉,不但解决了水的问题,其体内丰富的蛋白质还可充饥,可谓一举两得。 寄生于白刺(沙漠中常见的一种小灌木)根上的锁阳,个头虽比不上“大芸”,但含水量要比前者高不少,它色泽褐紫,形如棒槌,其肉洁白,人口香甜,又是另一充饥的佳品。但寻找二者均要择时,因为它们在花开结果后迅速干燥,就无食用价值了,而目.一次也不能食用过多,否则有副作用,笔者因一次暴食8株锁阳而呕叶不止,并有眩晕感。“大芸”食用,还有四肢麻木等不良反应。 除上以述外,寄生于蒿子根上的列当,无论是开黄花还是紫花都可用于补水充饥,但含水量稍低。在沙漠中还有一些具有肉质茎及肉质叶的植物,但大多不能用于补水,因为在沙漠中的这类植物大多含盐分过大,或有毒性,万不可轻易食用。 在沙漠边缘,多生有一些野果,如唐古特白刺,黑枸杞和扁核木等,在能识别种类的前提下,可以食用以补充一定量的水分。 四.什么植物不适合找水 1根系极深的植物,如红柳、水柏枝和骆驼刺; 2极耐旱的植物,如骆驼蓬、猪毛蒿、驼绒藜等,它们极耐旱,并从空气中获得大部分水分; 3.盐碱指示植物,如胖姑娘,其下水为盐碱水,不适宜饮用。(中华行知网)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专家提出沙漠改造新方法 (king)
- 白色污染终极治理方案 (zham0001)
- 中国实现森林“双增长” 林业为“美丽中国”染绿 (king)
- 上饶市“万家屋顶光伏发电”二期申报启动 (king)
- 江西太阳能光伏发电预报服务系统将于明年建成 (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