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3三国演义任务三 田沐秋
来自:冷月清辉51
周瑜的形象差别 田沐秋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算是一个有点可悲的人物。小时候读三国的时候,我觉得周瑜简直太蠢了——作为一个谋士,他的所有计谋都一一被诸葛亮戳破了,甚至他本人最后的死法竟然是活活气死。而由于这本书带给我的立场问题,小时候的我觉得周瑜是一个终于有了恶报的坏反派。年龄大一些以后我再读三国,就从周瑜这个人物里读出不一样的味道了。他似乎确实挺有计谋,奈何他需要应付的对手是更强大的诸葛亮。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周瑜一不小心生在了属于诸葛亮的时代,于是他自然而然地开始嫉恨诸葛亮;这样看来,最后活活气死也没有那么荒唐滑稽了。 然而,历史上真正的周瑜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想要认识真实的周瑜,就要听一听其他人讲述的故事了——于是,我选择了《三国志·周瑜传》。 三国志中是这样描写孙策见到周瑜的语言和神情的:“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 这是何等的信任!我们可以推测,一个被自己的主公如此不加掩饰地赞誉和信任的人是什么样的:首先,他应该表现出足够强大的能力;其次,他还需要忠诚。从孙策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周瑜是一个优秀的人。而 《三国演义》中,并没有叙述这句话——“行至历阳,见一军到。当先一人,姿质风流,仪容秀丽,见了孙策,下马便拜。策视其人,乃庐江舒城人,姓周,名瑜,字公瑾。” 一个“策视其人”,便概括了孙策见到周瑜的画面。 而另一个导致孙策如此对待周瑜的原因,恐怕是他的外貌了。“瑜长壮有姿貌” “姿质风流,仪容秀丽”对于他的外貌,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的描述倒偏差不大,或许因为他是真的很帅气吧。 对于《三国演义》中周瑜死亡的情节,我们都已经很熟悉了。“却说周瑜怒气填胸,坠于马下,左右急救归船。”“言讫,昏绝。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寿三十六岁。”而在《三国志》中,周瑜的死就并没有这么多故事了。“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马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也就是说,历史上的周瑜确实是死于箭伤,但并不是被气死的。仔细想一想,“少精意于音乐”、为自己的主公所信任、智谋和忠诚双全、“长壮有姿貌”,还娶到了小乔的周瑜,对于诸葛亮确实没什么好嫉妒的;更不用说他其实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了。 经过《三国演义》的改造,周瑜除了长相仍然帅得逆天以外几乎变成了另一个人——有点猥琐的形象、狭隘的心胸,还有不那么高的计谋。因此,对于《三国演义》的读者来说,诸葛亮被周瑜衬托得更高大了。这也体现了《三国演义》尊刘贬曹的倾向和为了神话诸葛亮不惜将周瑜贬低到了极致。因此,我建议各位读者在再阅读《三国演义》的时候仅仅将它当做一本小说来阅读——三国的情节,恐怕是“三分史实,七分幻想”。 有一个描写周瑜的话我很喜欢:羽扇纶巾。虽然苏轼笔下的本来是周瑜,可是这个词在后世却莫名其妙地成了诸葛亮的代名词。我真希望大家可以不局限于《三国演义》带来的负面形象,而去了解一下真正的周郎——风流倜傥、心胸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