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雪飘香(乡贤旧文,与诸堂友同享)
白茶工坊(落手江山打浆前)
谢瑞元/绿雪飘香 太姥山是海上仙都。绿雪芽是福建太姥山名茶。岩洞庵鸿雪洞崖巅上那株曾历沧桑的老茶,是绿雪芽的始祖,传说是尧时一个女子栽的。她死后成为此山的女神——尧帝封她为太姥娘娘。仙茶绿雪芽,笼罩着神奇的色彩,在诗意的环境中生长:她面向东海,背后是太姥山的主景——九鲤朝天巨石屏。 “闻道郑渔仲,品泉蓝水涯。可曾到此洞,一试绿雪芽?”很久以前,我是曾试过的。那是清明的时候,在岩洞庵客室里,听了一夜春雨,品了一夜绿雪芽,翻了一夜《太姥山志》。绿雪芽的香味,滤去尘俗,濡染了五脏六腑,连那历史的书页,也散发着芬芳。陆羽的《茶经》上载:“永嘉南三百里有白茶山。”——指太姥山(福鼎县古属扬州,旋为越地)。周亮工的《八闽小记》记述:“太姥有绿雪芽茶。按绿雪芽,今呼为白毫,香色俱佳,而尤以鸿雪洞产者为最。性寒凉,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运售外国,价与金埒。”绿雪芽是绿色金子,与黄金同等价值。 比起古代品茶专家郑渔仲,我算是幸运的。当年,他只在蓝溪畔驻足,不曾抵岩洞庵品以丹井水(在鸿雪洞口)泡的绿雪芽,只留下一个久远的叹息。这香味飘散在雾都伦敦,英国女皇伊利莎白最爱饮这味醇而清香,嫩如雀舌,纤比缝衣针,白似纯银的大白毫。过去,山野之人艰苦创业,在云雾缭绕的高岩上种绿雪芽。每当垂柳吐绿,紫燕北来,清明前夕,中外茶商就在太姥山下白琳镇开馆设庄,争相采制。据统计那时每年出口精茶:大白毫五千六百箱(每箱二十五斤),白琳工夫二千多箱,银针、白牡丹二千多箱。现在,除白琳茶厂外,还有福鼎茶厂、磻溪茶厂、点头茶厂等,各种精茶出口量,比过去增加一万一千多担。福鼎茶厂精制的白毫银针,被评为全国名茶,白琳工夫驰名中外。 传说太姥娘娘是太姥山下才堡村人,后因避乱,在山中种茶。为了鸿雪洞崖巅上那株老茶,她是用裙子裹着泥土艰难地爬上去种植的。当年,她在岩洞庵路旁,曾结茅舍,给路人施舍茶水。一年,才堡村小孩患麻疹,幸亏她施舍圣药——绿雪芽,救活了不少人命。以后,绿雪芽又传到山下。说是因托梦给一个孝子,劝他只有种绿雪芽,才能养活老母,也不愁穷了。这孝子听了她的话,上山取来宝树,在山下栽了起来……从此,人们怀念她,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她羽化升天日),在传声谷呼唤她。这声音传到天上,她也怀恋乡土,驾着九色龙马降临望仙桥与人们会面……至今,每当三月清明,或农历七月七日,人们用红漆木盘盛着绿雪芽,虔诚地供在太姥娘娘石墓的神龛上,表示无限感念,永志不忘。 几年前,我陪客人重游了太姥山。天不作美,抵岩洞庵时,雨帘雾幕裹住了笔架峰,无法见到鸿雪洞崖巅上那株老茶,只拜谒了那座建于唐代,并有唐玄宗题“尧封太姥娘娘舍利塔”九字的石墓,又欣赏了庵后升天石(又名金龟爬壁)。可能是升天时太匆忙了,她无法带走朝夕相处的金龟,还掉落一只鞋子搁在崖顶上。既然无法游了,我们便坐在岩洞庵门口品绿雪芽。客人陈君品了名茶,赞不绝口。他以为品此茶,是在品味一首淡雅的抒情诗,并谓之曰“诗茶”。的确,饮着这种名茶,仿佛尝到春天芬芳的嫩绿,令人感到怡悦与神旺。据僧人说,过去庵里有只茶杯是用鸿雪洞上那株绿雪芽的根雕的。那杯外刻着鹤,里刻着龟。用这只杯泡茶,只需热水一冲,便有绿雪芽的味儿。我望着山峰上的茶园,不禁吟起诗来了: 太姥奇峰三十六,处处峰前拥绿玉。僧人采得雪芽归,饮我一杯疗我俗。盘根错节几春秋,道是神鹰衔来物。烟耕露渥断崖巅,果尔山川钟灵育。陵谷沧桑倏播迁,白云苍狗旋幻没。独有楞根异寻常,枯树春来发新绿…… 十年浩劫中,那株鸿雪洞上的老茶,也在劫难逃。而那楞根却不畏刀斧砍杀,逢春又横斜逸出了。 绿雪芽在杯中沉浮,飘逸着芬芳。经热水考验的绿雪芽,还原了她的形象:条条竖着漂浮在杯上。谁若嘴馋偷喝,芽一生气,便沉下杯底去。记得小时,每逢三月清明,外舅总送给我家一包绿雪芽(俗名白茶蕊)。妈妈奉若神明,把它搁在灶龛上。我或邻居小孩受惊什么的,她用绿雪芽同银戒指泡茶,说是能起避邪与压惊作用。去年,日本为了拍摄鸿雪洞上那株知名度很高的老茶,从崖下花了很大力气搭架,才把它拍入镜头。为让游人能在岩洞庵品到绿雪芽名茶,在太姥山的总体规划中,拟建一座绿雪芽茶室。 每年三月清明,是太姥山三十六峰绿雪芽飘香的时候。一夜春风,遍野皆绿了。偶一抬头,只见奇峭峰峦上的丛丛茶树,被春风一吹,叶儿翩翩欲飞,恰似绿雪飘飘了。这时,采茶女穿着比蝴蝶更美丽的花衫,系着编织图案的围裙,用双手采茶,像蝴蝶那么轻盈、疾速,追赶春天的节奏。 啊!绿雪芽的香味是永存的。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新建一个认真喝茶小组 (茶怣)
- 发现一个很好的关于紫砂壶的公众微信号 (vincent)
- 何厚余先生茶会 (庄楚)
- 吃茶去 (琳子)
- 瓶花——中国传统插花,希望你喜欢 (徐文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