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16心本 徐婷 1637140101
来自:北风其凉
《浪潮》这部电影根据取自真实事件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高中教师赖纳·文格尔通过课堂实验的形式带领学生体验法西斯独裁制度的故事。
这部电影我第一次看是在高一,我当时也并不感到震撼,因为我就是身处于这样的教育之中。不过,当我现在再去回顾的时候,我却发现了一些不同的东西。
首先,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集体之中的去个性化。这是一群性格迥异的学生,但是却愿意穿上群体的黑衣服,用帽子将自己包裹起来,主动去全城张贴“浪潮”标志。至此,弱小的在群体里找到了自我,离经叛道的也开始被集体所带来的快乐折服。“浪潮”的成员们坚信自己集体的强大和团结,并且时刻准备为集体义无反顾地去做任何事。个人已经被群体所掩盖,理智逐渐丧失,热情也变得盲目。
其实,环境对人的塑造。从最开始的“文格尔先生”,要被允许才能发言并且要起立,制定这些纪律之后,教师又马上进行强化,进行巩固。到后来要像军人一样踏步,给这个集体找了一个共同的敌人,再到穿上统一的制服,调整座位,设计出独一无二的手势。“登门槛效应”被利用的淋漓尽致。
最后,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电影里面的课堂上的各种纪律在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并不会引起震惊。个人都是被集体所裹挟着的。但是,当我再看时,我开始明白,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蒂姆的悲剧真是只是因为“浪潮”吗,并不是。他是极度自卑的,在“浪潮”中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为之狂热。但是没有浪潮,蒂姆就会毫无差错地活下去吗,显然不是。因此,这部电影还让我明白,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无论是身处“浪潮”之中的人,还是站在岸上观潮之人。
如果我被裹挟,我是谁。
这个问题,我想分两个部分来回答。第一如果我是处于电影中,仅仅是去上选修课的学生,我想我会是那个卡罗。因为我可以选择退出。第二,如果不是,那么我会是我会比较像马尔科,被动参与者,刚开始狂热,但是清醒之后却又无法摆脱,只能跟着集体走。
最新讨论 ( 更多 )
- 23级心本二班张琪若作业帖 (ZZZ-QIRUO)
- 23心本一班张万平作业贴 (粽子)
- 23心本二班陈爱凤作业贴 (豆友0VuuJupGtg)
- 23心本2班蔺娟的作业帖 (eux的不分彼此)
- 23级心本一班蹇小云作业贴 (豆友BssPgqnF7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