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人间的亲密度越高,越不容易认出自己的脸!
来自:珊珊
人对自我面孔识别存在一种优势,即对自我面孔的反应速度快于他人面孔的速度。都说恋爱中的人是傻子。恋爱中的人的自我面孔识别能力是高还是低?
为了探讨恋人间实际亲密度对自我面孔优势效应的影响,西南大学心理学部王俊力和郑涌二人展开了相关研究。文章发表在汉斯出版社《心理学进展》期刊上。
从大学和社会上招募59名正处于恋爱关系中的被试,通过实际亲密度量表将其分为高实际亲密度组和低实际亲密度组,然后采用自我面孔再认实验的外显任务与内隐任务,通过考察实际亲密度对自我面孔优势的影响。
外显面孔再认任务实验结果显示,实际亲密度主效应不显著,面孔类型主效应显著,两者的交互作用显著。在低实际亲密度组中,对自我面孔的反应时显著小于恋人面孔时,而在高实际亲密度组中,对自我和恋人面孔的反应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个体只有在低实际亲密度的恋爱关系背景下,才存在自我面孔优势效应,而这种优势效应在高实际亲密度的背景下会减弱甚至消失,这可能反映了在个体知觉自我边界随着实际亲密度的高低而发生弹性变化。
内隐面孔再认任务实验结果表明,实际亲密度主效应不显著,面孔类型主效应不显著,但两者的交互作用显著。在低实际亲密度组中,对自我面孔的反应时显著小于恋人面孔,而在高实际亲密度组中,对自我面孔和恋人面孔的反应速度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实际亲密度的高低对个体自我面孔知觉边界的影响同样存在于面孔再认实验的内隐加工水平中。具体而言,与恋人面孔对比,自我面孔识别优势仅存在于低实际亲密度的恋爱关系背景下,而在高实际亲密度的条件下,自我面孔优势效应消失。
综上所述,无论在外显任务还是内隐任务中,实际亲密度与面孔类型之间均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即自我面孔优势只存在于低实际亲密度的条件下;在高实际亲密度的背景下,自我面孔优势消失。个体与恋人之间的实际亲密度影响自我面孔优势效应的稳定性。
恋人之间的亲密度越低,自我面孔识别能力越好,亲密度越高,自我面孔识别能力越差。这与恋爱中的人是傻子无直接联系,而是与人们的人际交往心理有关。人际交往的亲密度对个体的自我面孔识别能力有显著影响,这可能涉及到内隐积极联想原理即人们倾向于对自我面孔进行积极属性的内隐联想,即自发的将好的品质与自我面孔相联系,从而激活自我概念,最终促使个体对自我面孔反应速度加快,当自我概念受到威胁时,自我面孔优势效应则减弱或消失。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公益心理咨询招募来访者(长期有效) (八月)
- 免费陪伴。公益咨询 (回到本来)
- 公益心理咨询(长期) (程子)
- 日行一善(情感分析,性心理,情绪管理,个人成长,亲子教育) (空杯者)
- 公益免费心理咨询三次 (J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