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非踢馆

bsm鱼游春水

bsm鱼游春水
2018-11-28 10:26:38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bsm鱼游春水

    bsm鱼游春水 楼主 2019-02-16 17:34:20

    完全没人讨论。我自己补充一点。以后汉服出行,能不能考虑按照季节、节庆,大家把服装款式统一一下。只要汉服的先行者自己统一起来,社会上看到了之后,自然留下深刻印象。现在看到的汉服五花八门,不免觉得乱。款式太多,会给人一种很不正式的感觉。

  • bsm鱼游春水

    bsm鱼游春水 楼主 2019-02-20 21:47:01

    作为一个老师、我觉得你可能要重温一下中国的历史。 中国的每个朝代的穿衣风格礼仪深受政治地域 作为一个老师、我觉得你可能要重温一下中国的历史。 中国的每个朝代的穿衣风格礼仪深受政治地域文化影响。我是觉得中国一直处于一个民族文化融合的过程。先有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复兴、服饰制度也是一直演变的。 秦汉时期的曲裾、直裾,魏晋时期的衫、袄、襦,唐代的襦裙,宋代的对襟衫,元袍,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才确立衣冠礼仪制度。这些都不能单单以季节、节日来区分。且历史上我们存在着文化断档..到近代清朝时基本消失殆尽了。 重要礼仪上的穿着男为冕、朝、公,女为褘、翟、礼。皆为皇家或有官衔才能穿的服饰,按照阶品会有特定的颜色纹样规定制度。但一般人也穿不到的...(不过确实有些商家会乱绣纹样、什么龙、麒麟的、每次看见都特别鄙视...) 但不管什么形制,都是汉服、都是可日常穿着的、没有错的。 你对你学生说的话、我并不觉得你有真正了解汉服了解中国的文化。而是一种自大、对于别国文化追捧、对于自己国家文化的鄙夷。 为什么穿袄、齐胸襦裙、明制立领大袖曳撒比较多,1是明朝官方确立的形制,2是明朝前后276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盛世最多的朝代,经济、文化、军事、领土都是遥遥领先,我们这些爱穿明制的大概都是热血少年。 3是日常穿着比较方便。一些比较贵重的汉服多为丝绸、织锦等面料,很容易损伤、平时也不会有特别重大的场合来穿。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结婚的时候穿汉服,也是一种好的风向。4.抛开汉服的文化不说,选择穿着自己喜欢的服饰,好像也没有什么问题吧。 ... 也许

    感谢有人回复! 确实我很难证明我了解古代历史和服装。我也没说过我了解这个。本来单纯只是想表示一下支持而已。您的回复对我提出了很多质疑,例如认为我不了解国史、我不理解古代文化和服装,我自大、我追捧别国文化、鄙夷本国文化,如是等等。别的我也不想辩白了,我很难证明自己不是这样的。但是有一点,您说我批评一位穿汉服的学生,是因为我鄙夷自己国家的文化。我要辩白一句,我不相信您能接受那种连影楼装都不如的改良古装也可以叫做汉服。如果那也是汉服,那么再也没有旗袍这样美观而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汉服了。

  • bsm鱼游春水

    bsm鱼游春水 楼主 2019-02-25 15:50:39

    这种大任我还真堪不来,只是阐述自己的观点。 我还真不知道有哪个学者能说自己去定义传统汉族服 这种大任我还真堪不来,只是阐述自己的观点。 我还真不知道有哪个学者能说自己去定义传统汉族服饰穿衣制度就正确无误的。 这也是为什么没有官方统一口径去规范它。 我的重点,在于强调是因为历史原因导致我们现在难以统一,只能参考某个朝代(或某个民族或特定时期)的制度,以明朝更为清晰准确。 你我应该是同辈,“斯”这个字,有代词义“此” ,也有形词义通“厮”,有贬义。所以应注意自己的言辞哦、 颜色、纹样、确实需要注意场合。现在一些商家制作的也多采用梅兰竹菊、花纹、远山、云纹等样式,我觉得 也可。 以1987版红楼为例,形容王熙凤的穿着有:“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皮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你说这素雅?? 仅抒己见. ... 也许

    国家不用汉服做礼服,我觉得是因为传统的礼服毕竟等级太严,不符合我们的国情。

    目前在传统复兴的大旗下,允许走设计汉服常服的路,无论从服装还是从精神角度看都是可喜的。但是现在根本是大家随便穿。而且,我见过日韩女生穿他们的传统服装是何其自然熨帖温文有礼。国内虽然不是全部,大部分晒照片的、晒短视频的,我就想问他们表演欲望还敢再强一点吗?不转个圈圈把衣袖飞舞起来就活不下去了似的。这根本不是穿常服的心态。

    我觉得汉服的花色简单或繁复那都是次要的,第一是要款式基本统一。基本款型在这,就不会让人产生表演的误解。 汉服不是选择任何一个朝代的衣服完全复制,这一点很多人还在执着。历朝历代的服装都是以前朝为基础改良设计出来的。宋之承唐,犹如明制之承元,民国之承满。宋朝既不穿汉朝衣,明朝也不着唐朝装。今天要有一款汉服,要么是集历代服装优点,要么只单选一代的代表性服装,以之为基础来设计(官方的思路是后者,选的是承接民国风格,主办国际会议的时候各国领导人都穿过的那种改良旗装就是思路。看来有很多人不大欣赏)。

    今天的汉服,情况复杂。这里头有复古派、有考古派、有猎奇者、有戏迷武侠迷、还混有大量二次元来的人,或者夸张点说吧,两分天下,一个是复古的,包括那些走学术路子复原传统服装的。一个是二次元以及深受东国影响的。不妨说很多汉服的花色都是从东国复制、改装的。这当中要论影响力,也差不多是平分局面吧。

    我个人认为,作为一个服装名词。它首先必须指向一种比较明确的服装,而现在这个概念没有这样的功能。那么这个概念就是不真实的。有意义,没内容啊。 所以我退一步,才想到了帖子里面想说的问题,是不是各种制度的服装,一年之内按照时间(四时八节)或者场合(例如婚丧嫁娶满月抓周成人毕业)统一统一,归拢归拢。我设想的是,任何一个节日、一种特定场合,全国各地穿汉服的人都穿大致相同的款式出现,这才能深入人心。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29304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