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二印与不会再版的伤痕文学美图连环画——《铺花的歧路》(冯骥才 著 段海云 绘画)
东海一粟(见过你的美 我还能爱上谁)

《铺花的歧路》属于那个十年悲剧时代结束后风行一时的伤痕文学作品之一,将其内容精炼后改编为连环画。不清楚当初这本书是否属于时尚引领作品之一,如果恰逢经历那个年代恰好那个年代结束恰好看到这书,我可能会激动不已,就像当初许多人在1979年第一次看《第二次握手》时会热泪眼眶。
这本书的情节发展受到了《第二次握手》的极大影响,再夹杂作者编制阴谋故事的技巧与部分十年感受书写的(能够在最后见到了人性光明的一面),无论在情节方面还是细节方面,二者的艺术再现手段差距蛮大,虽然现在来看《第二次握手》里面许多描写不合逻辑推理也不合当时的社会实情。
现在人老了经历过杂七杂八的岁月摧残与折磨,回过去有机会翻到这类“伤感文学”,猛然感慨《铺花的歧路》里一些细节让人激动不以,现实生活中你曾经最那个的人错过了就终身不再,反观书中有些情节有些地方牵强附会与戏剧化冲突,如同做美梦一般获得最好的结果,开开心心也是极好的。在大城市真不容易发生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事儿,也许会有一些事儿偶然发生,更大的可能很难再一次遇到某人,何况故事的发展主线要一直能够遇到某一两个人——那是在一个通讯基本靠走的年代哇。放眼到那时的大环境大变动,书中时时偶遇或设局经常遇到特定的那一两个人,有些冲突环节特别突兀,貌似人物生活局限在一个狭窄的小镇或弄堂胡同里,作为文学创作处理构建的虚拟生活场景,需要有一些当初发生的社会真实生活环境基础,这估计是后来伤感文学很快失去大城市市场的一个小原因吧。声明一下啊,相比眼下到处流行的电视电影神剧细节与故事发展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不知道高明到哪儿去啦。
书中结尾作为伤感故事的喜庆式大团圆结局在文学创作上肯定欠缺分量,如果以大悲剧结尾震撼力会显得杠杠的,但当初的结尾写法完全符合当初伤痕文学所处的文艺环境(必须欢欢喜喜大团圆,不带些许小遗憾的完美结局)和人民群众(高考英文26个字母可以获得26分的文化水平)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要求。
此书因为当时本身描述的故事情节在与《第二次握手》比对都相对不够出彩(除了叙事本身,如果结尾调整为大悲剧也许有机会脱颖而出),连环画初版时已过了连环画鼎盛时期,应该说永远失去了二印的机会。
那一页的时代早已翻过去,原作泯然遗失在众多伤痕文字之中,连带这册连环画现在也不大会有机会再翻印。尽管如此,此书连环画本身的白描唯美绘画手法相对文本内容的感染力张力冲击力精彩许多,画比书长寿呀。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按在地上摩擦——5.5的5.5次方= (东海一粟)
- 古籍复刻计划之二《玉台新咏》明崇祯六年吴郡寒山赵均小宛堂... (有读)
- 书店博物馆|2025年5月4日上海博物馆东馆.玺印篆刻馆(1)(... (东海一粟)
- 求购转让|➗一本秦晖老师签名奏出和全新未拆的奏出 签名的... (冠军属于北伦敦)
- 各位好 求购应星的大河移民 (随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