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俗扫墓》我的翻译
来自:源(走啊,写啊,就这样吧)
《越俗扫墓》译文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篇,情境真切,沉思哀婉。 越地有扫墓的风俗,男男女女穿着华美的衣服、打好漂亮的装扮,画船上箫鼓奏乐,就像杭州人西湖游乐一样,看重人而忽视鬼,大都习以为常了。 二十年前,家境中等的人家还只是乘那种挂张布幔的小船,男女分开随坐两边,不坐现在这种有舒稳座位的大船,也不鼓吹奏乐。先辈戏谑道:“以结上文两节之意。”(这一句几位知名注家都没有明确解释,就其和上下文内容的相关性来看,我认为这是衍文) 后来慢慢地变得华丽侈靡,即便是困窘的小户人家的男女,也一定要用有两个座位的船、一定戴上头巾、一定要鼓吹奏乐、一定要欢声笑语畅快饮酒。下午时分,一定要就着近路,去游赏庵堂、寺院和前辈士大夫留下的花园。等到归来近城的时候,奏乐就一定要吹《海东青》、《独行千里》,锣鼓声错杂响起。醉了酒的人,一定会推起头巾、露出前额、大喊大叫,哼起无词的小曲,或者就在舟中撸起袖子和同伴打起架来。 扫墓从二月初一进行到夏至,城里乡下填满了人,每日都是如此。顺治二年军队在此划江据守,即便是鱼肚菱叶般的小舟,也被收拾得基本消尽了。 这时先人坟头就在数十里外的地方,子孙们几个人挑着祭祖的鱼、肉、纸钱,只凭徒步往返,妇女不被准许出城已经有三年了。这种萧索凄凉的境况,也正好体现了物极必反的道理。 《越俗扫墓》原文 越俗扫墓,男女袨服靓妆,画船箫鼓,如杭州人游湖,厚人薄鬼,率以为常。 二十年前,中人之家尚用平水屋帻船,男女分两截坐,不坐船,不鼓吹。先辈谑之曰:“以结上文两节之意。” 后渐华靡,虽监门小户,男女必用两坐船,必巾,必鼓吹,必欢呼畅饮。下午必就其路之所近,游庵堂寺院及士夫家花园。鼓吹近城,必吹《海东青》、《独行千里》,锣鼓错杂。酒徒沾醉,必岸帻嚣嚎,唱无字曲,或舟中攘臂,与侪列厮打。 自二月朔至夏至,填城溢国,日日如之。乙酉方兵,划江而守,虽鱼艖菱舠,收拾略尽。坟垅数十里而遥,子孙数人挑鱼肉楮钱,徒步往返之,妇女不得出城者三岁矣。萧索凄凉,亦物极必反之一。 “乙酉方兵,划江而守,虽鱼艖菱舠,收拾略尽。”这一句让我想起《钟山》一篇中的“孝陵玉石二百八十二年,今岁清明,乃遂不得一盂麦饭,思之猿咽。”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四明山、石屋禅院、绍兴饭店,大家推荐去吗? (若言言若)
- 求绍兴一日游推荐 (若言言若)
- 宗子生日快乐呀! (雨中黎明)
- 张岱的字 (井底鸟)
- “壬午七月,朱兆宣簿太常,中元祭期,岱观之。”中“朱兆宣... (adam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