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什么会为自己的错误辩护?(科普文) 16心本 陈婧颖 45
阿不
人们为什么会为自己的错误辩护? 科普文---认知失调理论
我们很容易在生活中发现,大多数人在犯下错误后面对自己所犯错误的证据时,不仅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方式,反而会顽固地对其加以辩护。比如说一个诚实的人,他认为作弊是不好的事情,当他因为一场重要的考试作弊,那么他就会认为作弊并没有太大的罪过,他会告诉自己人人都这样,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并且他会认为自己一直是这样看待作弊的。再比如说当一个人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花费了几十万元去做某项治疗,当你去问他治疗的效果的时候,他更可能会说效果好极了,如果不是因为它,可能没有现在过的这么好。而他不太可能会说这简直是一种浪费(即使这确实是一种浪费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就是认知失调。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与自己固有观念不协调、不一致的信息,即产生认知失调,继而造成个体的焦虑并引发不适感,因此个体会有一种需求来降低这种焦虑情绪,缓解不适。为此,个体常常会无意识地调整自己已有的认知框架,来使自己的认知重新达到协调的状态。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的行为与我们的态度相反时,我们就会感到紧张(“失调”),为了降低这种情绪,我们会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即我们会改变自己的态度。因此,当人们作出重要决策后,人们常常会过高地评价自己的选择而贬低放弃的选择,以此来减少失调带来的不适感。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Festinger提出的,假设你正在参与Festinger和学生设计的一个实验:在一个小时时间里,他们给你分配一些无聊的任务,比如反复转木头手把。在实验结束后,研究者解释说这个实验关注期望如何影响绩效。另一名被试(实验参与者)在外面等着,而研究者希望刚刚结束实验的你告诉等着的被试,让他相信这个实验非常有趣。这是一项科学研究,并且会给与报酬,所以你答应告诉下一名被试这个实验非常有趣,并且你确实告诉了下一个被试你所经历的实验过程是有趣的。最后研究者让你完成一份关于你对实验喜爱程度的问卷。在这个实验中,部分被试得到1美元,部分被试得到20美元,结果发现那些仅仅获得1美元的被试更可能认为这个实验是真的有趣的,因为他们的谎言(告诉其他人实验有趣)没有充足的理由,他们更可能感觉到不适(失调)因此他们更可能调整他们的态度(认为无聊的实验有点意思)来适应他们的行为。影响失调有三个因素,这是影响失调的其中一个因素,理论不足。当人们有理由解释自己为什么要以跟自己态度相反的方式行为时,他们就能为自己的行为辩解,态度就可以保持不变,反之则可能会改变态度。
影响失调的另一个因素是自由选择,如果我们是被迫做某事,那么被迫就是对我们为什么违反自己态度而行为的解释,所以仍旧不会发生失调。比如说当我们要说服一个孩子整理房间,如果我们用暴力之类的理由强迫他,那么他就会为自己打扫房间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我的父母强迫我,那么他就不太可能改变自己原本的态度(不打扫房间)。但如果我们温和地告诫他,他们则更可能内化自己的行为,他们可能会认为我打扫房间是因为我想要一个整洁的房间(因为温和的告诫不能为他们的顺从找到合理的理由),那么他们下次就更有可能打扫自己的房间。
影响失调的还有一个因素是投入,某人对自己的态度观点感越投入,该态度对其自我概念就越重要,失调的效果就会越强。我对这个因素的理解源于我曾经不能理解的事情,为什么某个有名的明星在被人曝光他曾经做过某些不道德的事情或是人设崩塌时,他的部分粉丝却仍旧致力于找证据或是从另一种角度去洗白他,有些甚至改变了自己以前对待某些不道德事情的态度。有可能是因为这些粉丝在他所崇拜的人遭到一些指控时感受到了强烈的失调,并且他们对偶像的认同感越高,那么他们所感受到的失调就越强烈,因此他们就越可能想尽办法来支持自己。
生活中,没有人能够做到不犯错误,大部分人在犯了错误之后用减少失调的办法保护了自尊,但如果不承认自己的错误,那我们极有可能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而不是从中吸取教训。 我们要认识到失调如何起作用,认清自我辩护的诱惑,勇敢承认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参考文献
陈爽.(2015).认知失调的产生与缓解.华东师范大学.
戴维.迈尔斯.(2016).社会心理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卡罗尔.塔夫里斯,艾略特.阿伦森.(2014).错不在我.北京:中信出版社.
唐映红.(2018).社会心理学PPT.四川:乐山师范学院.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23级心本二班张琪若作业帖 (ZZZ-QIRUO)
- 23心本一班张万平作业贴 (粽子)
- 23心本二班陈爱凤作业贴 (豆友0VuuJupGtg)
- 23心本2班蔺娟的作业帖 (eux的不分彼此)
- 23级心本一班蹇小云作业贴 (豆友BssPgqnF7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