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8【特约】许欠欠《千年昆仑》
来自:簌簌
最长途的跋涉是跨越千年的混沌。 ——题记 《山海经•海内西经》曰:“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神秘文化。但随着科学的挤压,神秘文化在总体上呈现出退避和萎缩的趋势。现在使我感到困惑和忧虑的是,没有哪个时代像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但其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抢夺着解释世界的权利,不断压制神秘,遮蔽神话色彩。而作为“万山之母”的昆仑始终有着某种与世俗文化难以消融的浩大的清澈气质,其本质是一种至真至纯至大至美的神性文化。对昆仑的无限想象促使我踏上心灵之旅。 盛夏八月,青海沿途依然“风头如刀面如割”,来自远方的罡风带着原始狂暴气息猛烈席卷苍茫大地,我浏览着车窗外层层叠叠的带着雪顶的苍翠青山,不仅陷入沉思,古代先民为什么爱山乐水,赋予一座荒山如此瑰丽奇绝的浪漫传说?不计其数的研究者解说为混沌天地间,秩序未立时,先民不可遏制内心的恐惧情绪转而崇拜山岳。其实,人生天地间感到最强烈的是孤独,先民渴望更多的是交流吧,热衷于与这个世界建立联系,设想着未能达之处的深山之处有另一新奇世界,这一次又一次浮于浅层表面的形式最后渐变成深层次的文化心理联系。 渐进昆仑山麓,我的心早已狂跳。神秘面纱使这山脉朦胧而有神质,传说中的昆仑既高且大,为中央之极,也是连接天地的神柱。莽莽昆仑,气吞万里,以无比磅礴的气势,撑起了雄浑的青藏高原,成为世界的第三极。其间山川纵横,雪峰连绵;漫漫冰川下,激流奔腾;云雾缭绕处,飞瀑甘泉;珍禽时鸣于深涧,异兽出没于幽洞;物华天宝,钟灵毓秀,蕴藏着无尽的壮美、富饶和神秘。日常生活里我们经常用“美”形容从名山秀水到衣服宠物各种各样琐碎的事物,“美”的过度滥用导致其功能的丧失,以至于当我看到“飞湍瀑流争喧豗”的奇景时,被震撼到无言。我举起相机,却又放下,诚然有些美只能以心铭记。 古今兴废多少事,昆仑依然伫立华夏民族初开拓的心灵疆土上。西圣王母、共工触山、女娲补天、嫦娥奔月、赤松行雨、蟠桃盛会、后羿射日、白蛇盗草等都与昆仑山有关,这些故事雄浑博大,以天地为场景,视万物为雏形,是古代先民对所处世界朴素的认知。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悲悯情怀,使人类反思自身的生存状态。科技日益进步的我们还对什么东西心存敬畏吗?万物皆有灵。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不知两千多年伟大诗人屈原是是否真的从楚地不远万里长途跋涉赴瑶台,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他已采撷芝兰香草跋涉过心中的昆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我今观昆仑,昆仑已千年。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No.2【眉湖】赵丽君 等不到的等待 (想你个啥)
- No.6【眉湖】孙若浛《失乐园》下 (三水含)
- No.11[眉湖]何墨南《浅谈基层法治》——不纯的真相 (豆友NThkNebgNs)
- No.10[眉湖]何墨南《生死疲劳》用笔墨浓淡去触摸黑暗 (豆友NThkNebgNs)
- NO.5【眉湖】孙若浛 《失乐园》——在爱的极致中疯狂死去 (上) (三水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