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才是检验真爱的重要标准?
来自:海螺姑娘(感情的事情,跟随自己的内心。)
最近朋友问我结婚彩礼应该给多少?
这真是难倒我了,地方习俗不同就没有统一的标准,更何况放在现在很多地方也都不存在彩礼一说。
但是朋友却突然难过起来,最近双方家人商讨婚礼的事情,结果卡在了彩礼上,本是件高兴的事情却让他们陷入两难的境地。
说起彩礼这件事,有多少恋爱止步于婚姻门外就有多少对恋人背道而驰。
关于彩礼的传统嫁娶习俗其实是基于男尊女卑的性别文化。
一直以来的观念都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一旦出嫁就是夫家的人了”,而这无意间将男女的主从关系暴露的彻彻底底。
支付彩礼本身就是男尊女卑的最直观的反映,“娶”是获得,“嫁”是失去。因此女方家理直气壮地向男方家提出彩礼作为补偿。
而作为女儿,不懂小时候教育“男女平等”的妈妈们,在彩礼上却不依不饶的一分一毫不肯退让。
这时候妈妈们可能会说:“我们要彩礼不是为了自己,这就是考验男方家的诚意。”
“考验”多么可怕的一个词!

如果说把结婚彩礼的多少用来衡量对方对自己的重视程度,或者衡量对方父母对自己孩子的重视程度,那么问题来了:
谁给谁多点? 谁给谁少点? 还是两边给的一样多? 彩礼最终归谁?
这就是相当于在感情中把你爱我多一些与我爱你多一些进行较真。这样试探和考验的得寸进尺只会伤害两人之间的感情,所谓真心不能够试探,人性也不能够用来检验,不然为何还不断发生彩礼棒打鸳鸯的悲惨。
结婚为什么需要给彩礼?
除了考验一说,还能找出一些有理有据的理由,比如:
这是父母为小两口婚姻后的生活添砖加瓦。
无论是男方父母还是女方父母,都希望在婚后的生活条件能够好一些,婚后的生活也会因此能够得到一定的保障。所以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我们会发现结婚涉及到的彩礼无论是男方父母还是女方父母给的,最后都会归于小两口。
不管是男方给女方还是女方给男方,不管是哪一方给的多哪一方给的少,不管是哪一方吃亏还是哪一方赚到了,想问一下:
“事情都会那么平等和理想吗?”
其中一方家里条件可能没那么好,或者说其中一方家里的条件没有另一方那么好,就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的少一些,在这种家庭相对不平衡的情况下,矛盾常常发生。
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女方父母的想法上。有的女生父母出于对方的态度不错,工作也上进,自己出得起也愿意出,于是有不少姑娘和男友结婚,房子可能都是自己父母买的,压根没有男友或者男友父母什么事(同样的情况在男生身上同样如此)。
另外一种情况,其中一方父母没有那么通情达理,即便有,也不给,即便有,要给也不能让自己女儿或者儿子吃亏,即便有,要给最终也是要有的赚且还要放在自己腰包里的。
大千世界,各种各样的父母都有,如果你遇到通情达理的父母,且另一方的父母也通情达理,并且两家父母还都对自己儿子或者女儿的另一半很满意,那是我们的幸运。
但大多数遇到的双方父母是一个普普通通有优点也有缺点的父母,既没有通情达理到非常,也没有不通情达理到非常,对于结婚彩礼这事,或多或少会有分歧之处,解决得好的,小两口步入婚姻,解决得不好的,最终闹得个一拍两散。

其实我们都是这个不同地域下结婚彩礼习俗上的冲突下的受害者。
其实,彩礼本身没有错,适度的彩礼更添几分喜庆!但现在大家议论是远远高于正常收入的天价彩礼这样沉重的社会话题。
“天价彩礼”现象在全国各地农村普遍存在,近年来受奢侈攀比之风的影响,农村结婚彩礼习俗日渐变味。
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超出能力范围的高额彩礼,让许多家庭“望妻兴叹”,让广大适龄青年“婚不起”。“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婚回到贫困线”是一人结婚、全家负债的真实写照。
原本只是形式的东西,现在已经成为了衡量爱情的尺度,彩礼渐渐的转化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个角色。
当婚姻变成一蹴而就的买卖,看似体面实则打脸。彩礼虽说可以带来一些东西,而建立在天价彩礼上的婚姻却是脆弱不堪。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开放式婚姻 (菩提子)
- 95前人儿倾诉群 (七分甜糖醋排骨)
- 夫妻生活无法和谐 (kk@广州)
- 老公去ktv会找陪酒公主 (sugar free)
- 求助,老公总是和女网友聊天删记录 (豆友664e_8IA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