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我的老师──汉斯希尔曼》冈特兰堡
来自:Deedee Lee(恰逢一窗秋景)
1959年,在德国卡塞尔造型艺术大学完成了基础课程学习之后,我选定图形设计为专业研究方向。 走廊尽头,在设计教研室门一侧的墙面上,我看见挂着两幅招贴画:《魔术师之夜》和《贝利斯玛》。 这两幅招贴包含了我对电影的所有理解。它们是如此充满力量并触动我,有如电击一般,我无法挪动自己。这种情景在此之前我还从来没有遇到过,当时我还没有领悟,作者是怎样用无法超越的创作手法取得最大的效应,随即,我就证实了自己在这里见到的正是我想要学习和必须学习的东西。在我正对此思索的时候,汉斯希尔曼从他的工作室走了出来,看着我并向我问好。我们进行了交谈。我和他达成了许多共识,这一天是我们在学校认识的第一天。这时我才知道,这位老师汉斯希尔曼就是我们身旁墙上挂着的招贴画的作者。 大约一个月以后,走廊的墙面上挂了另外两幅电影招贴画。每一次,瞥见这些招贴作品就是我被电击的一刻,被震惊的一刻甚至经常因后面的作品而提升对前面作品的理解。这面墙堪称是我进入招贴画的“学校”。 很早我就有了独立设计招贴画的机会,其中许多都是汉斯希尔曼为了促进我的学习而给予的任务汉斯希尔曼的教学不断发展,成为德国最重要的“招贴学校”。1979年出版的《引人注目的招贴教学水准───卡塞尔招贴学校》一书是他在卡塞尔造型艺术大学教学工作的严肃见证。 汉斯希尔曼对国际设计界的影响,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那时候人们就认识到了他的重要意义,在大量的国际诗集和设计杂志都有他的作品。在中欧,人们清楚地认识到了他对招贴设计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对当时东德的招贴艺术家也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这么说,希尔曼的“招贴学校”。的辐射力抵达国际范畴。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你有好文章吗?别小气了,拿来分享吧 (晓晓)
- 看完大师看学生,心灵之迹——瓶身彩绘与装置艺术展 (Deedee Lee)
- 《分手大师》 (SUN)
- 纸上的舞台将要前往苏州 (Deedee Lee)
- 纸上的舞台,我去拍的照片及相关资料整理 (王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