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对剩男剩女的的态度
来自:珊珊
中国大陆适龄未婚男女数量已经过亿。数据显示,25-29岁未婚女性在2010年达到21.62%,是20年前的5倍,30-34岁的未婚女性是20年前的9倍。微博作为人们抒发情感、发表评论的主要平台,他们是怎么看待剩男剩女的?剩男剩女的社会态度又是如何?
在汉斯出版社《社会科学前沿》期刊上,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张雪和北京大学心理系王鹏探讨了网络用户对剩男剩女的社会态度。他们采用微博文本情感倾向分析的方法对1000条新浪原创微博进行态度研究。采用微博文本情感倾向分析的方法对1000条新浪原创微博进行态度研究。
通过对1000条剩男剩女相关话题微博的分词结果的分析,在权重排名前五十位的词汇中,带有情感倾向的词汇一共有八个,分别是:吐槽、特么、恐婚、差评、悲催、苦逼、妈蛋、喜欢。其中七个词语都是负面情感词语。在权重排名前十位的词汇中,带有情感倾向的词汇一共有四个,分别是“吐槽”、“特么”、“恐婚”和“差评”,其中权重最大的情感词是“吐槽”。仅有的一个正面情感词“喜欢”的权重却排在八个情感词的最后。可见,微博用户对剩男剩女的社会态度倾向明显偏于负面。
相比于微博用户对剩男剩女的负面态度,剩男剩女本身却很正常。他们关注社会热点,也关注自身的兴趣爱好。研究显示剩男剩女的微博中含情感词较少,较多的讨论话题在安卓、非诚勿扰、二手房、女人、朋友、年终总结等生活类方面。
女性关注最多的是“非诚勿扰”,男性关注最多的是“安卓”,即女性更关注相亲类节目,男性更关注电子类产品。另外,女性关注较多的话题有“男人”、“女人”、“杂粮米”、“爱情”、“盆友”、“朋友”、“孩子”等,男性关注较多的话题有“二手房”、“年终总结”、“工作”、“执行力”、“公司”、“投资”、“中国足球”、“微彩票”、“市场”、“客户”等。女性倾向于讨论与人际相关的话题,男性倾向于讨论与权力相关的话题。这一结论符合社会对男女所持有的性别角色期待,也从侧面反映了剩男剩女的社会适应性良好。
微博用户对剩男剩女的态度明显负面,表明当前社会对剩男剩女存在偏见。多数人将剩男剩女的原因归于男女择偶观的问题。但是研究却显示剩男剩女能以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社会,且剩男和剩女符合社会对他们的性别角色期待。那么,什么才是造成剩男剩女现象的真正原因?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拖延与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关系 (珊珊)
- 音乐诱发情绪与神经机制 (珊珊)
- 游戏中的角色认同 — 你选小乔还是李白 (珊珊)
- 微博对剩男剩女的的态度 (珊珊)
- 广义相对论基础上的黑洞理论和宇宙学 (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