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聊几句雷东宝,也谈演员的共情能力
-
淡语-一朵淡雅的 2019-01-09 21:10:51
我说的流量和粉丝指的是真实的死忠活粉,可以直接贡献收视率,担起宣传作用的那种,杨烁虽然小包总的角色确实很多人知道,但是这个角色普遍评价是负面的,能担流量宣传的死忠粉其实不多,和王凯的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同理小董也是,可能很多人对他是一个路人带点好感的状态,真正会为了他去宣传的粉丝不多,而且他得的这个影帝有多少含金量我不知道,但是就这部剧的演技来看还是太过稚嫩,是担不起影帝这个称号的,(我心目中的影帝是北平那几位的级别)感觉他有点一直在吃出道时那部电影的老本的感觉
-
夏悦儿 2019-01-09 21:13:35
生活剧?这也不对呀。就小雷家是生活啊。主线的生活哪里去了?连个街坊邻居都没有?生活在真空当中吗?小杨更惨,前期一点铺垫都没有,直接空降撑了两集,观众没跑了就不错了。
-
cuicui1009 2019-01-09 22:57:52
这个也正常吧,虽然跟王凯合作几次了,但王凯在他剧里都是配角,以前那几个角色跟宋运辉的难度不是一个量级的。我也看过好几部王凯的作品,对他演技也有信心,但我也绝对没想到他能把宋运辉演这么好,我对他的预期是80分左右吧,毕竟要从十八演起难度太高,最后他给出的表演我给120分。
-
夏悦儿 2019-01-09 23:28:45
这个也正常吧,虽然跟王凯合作几次了,但王凯在他剧里都是配角,以前那几个角色跟宋运辉的难度不 这个也正常吧,虽然跟王凯合作几次了,但王凯在他剧里都是配角,以前那几个角色跟宋运辉的难度不是一个量级的。我也看过好几部王凯的作品,对他演技也有信心,但我也绝对没想到他能把宋运辉演这么好,我对他的预期是80分左右吧,毕竟要从十八演起难度太高,最后他给出的表演我给120分。 ... cuicui1009我要说的是,作为一个跟演员有过多次合作的导演,对演员有个最起码的了解是应该的吧,对于演员知人善任也是一个导演最起码应该做到的吧。王凯这几年电影电视剧花点时间了解一下,就能预估到他会做到什么程度。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演技好是有迹可循的。观众和导演还不是一回事,观众不是专业的,导演是专业的呀。
-
云舒008 楼主 2019-01-10 02:15:49
看大家讨论孔导,再聊几句我的感觉。怎么说呢,我还是可以理解他对王凯的低估的。人大多都有容易忽视近处而重视远处的特点,要不怎么说墙里开花墙外香呢,笑~~~ 王凯可以算是在正午的剧里一步步成熟起来的,作为正午的主要导演,他相对更容易注意到初次合作的演员的特点和长处,而对熟悉的演员忽视,也算人之常情。还有我一直觉得,自从15年底两部剧爆红之后,正午从上到下都开始向云端打飘,老侯孔导皆不例外,这种飘持续到欢乐颂1的高收视高热度而至顶端。相比之下,我还真觉得只有最年轻的王凯没怎么飘,一直很清楚自己是谁,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至于正午,恐怕是直到后续几部剧未达预期,特别是欢乐颂2的口碑大滑坡,才开始慢慢沉静下来,多少又回复了以前踏实做剧的风格。这只是我的侧面观察,不代表事实哈。 说回大江大河这部剧和小雷家这条线的失衡,我其实对正午剧特别是孔导作品里大量的导演出演很有微词。一句话,术业有专攻。更主要的是,人都有私心,希望自己出演的部分戏份重分量足,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这样的私心又势必会影响全剧的走势。所以我的喜好就是,看书不喜欢第一人称,看剧不喜欢编导演集于一身的方式。从根本上不给个人的私心被考验的机会,这原本就是现代社会经营管理的要旨。由此可见,正午总被形容为家族式小作坊,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虽然我们不知道小雷家这条线如此突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或许是花重资盖了村子不多用可惜的小农意识,或许是自己的导演出演主要角色当然要照顾的亲疏心理,或许是亲近农村的舒适区,或许还有别的什么,我只是希望正午能够正视这一部里大家热议的这些问题,在下一部做得更好。 再说孔导。不了解他的为人处事,但只是从他做出这么多优秀作品,还有带出正午整个导演团队,我就愿意继续尊重并期待他的下一部。不过大江这部剧,原本期待他能做出经典甚至因此封神的,但现在来看,他的上限或许到此为止了。多少为他惋惜。
-
云舒008 楼主 2019-01-10 02:45:35
对了,再补充几句。其实孔导一直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很“中庸”的导演,这个词非褒非贬哈,纯中性。他的作品确实总是给我一种不紧不慢不徐不疾的感觉,这种感觉对于有的题材简直是绝配,比如父母爱情这样的生活剧。但对于或沉郁厚重或大气恢宏的作品比如北平无战事生死线还有这次的大江大河,他的把握总让人觉得有点如鲠在喉的感觉。就是说不好绝对是不公平的,但要是夸又总觉得无从下口,因为经常在你提着一口气追剧情被感动的时候,这口气不知不觉就泄掉了。所以经常看到有人说跟249最绝配的还是康洪雷,而跟刘和平最搭的还是张黎。但换句话说,能跟这两个风格迥异的优秀编剧同时合作的,好像还真的只能是孔笙,或许这就是他中庸的原因,哈哈。凡事都是有利就有弊的~~~
-
cuicui1009 2019-01-10 05:07:31
对了,再补充几句。其实孔导一直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很“中庸”的导演,这个词非褒非贬哈,纯中性 对了,再补充几句。其实孔导一直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很“中庸”的导演,这个词非褒非贬哈,纯中性。他的作品确实总是给我一种不紧不慢不徐不疾的感觉,这种感觉对于有的题材简直是绝配,比如父母爱情这样的生活剧。但对于或沉郁厚重或大气恢宏的作品比如北平无战事生死线还有这次的大江大河,他的把握总让人觉得有点如鲠在喉的感觉。就是说不好绝对是不公平的,但要是夸又总觉得无从下口,因为经常在你提着一口气追剧情被感动的时候,这口气不知不觉就泄掉了。所以经常看到有人说跟249最绝配的还是康洪雷,而跟刘和平最搭的还是张黎。但换句话说,能跟这两个风格迥异的优秀编剧同时合作的,好像还真的只能是孔笙,或许这就是他中庸的原因,哈哈。凡事都是有利就有弊的~~~ ... 云舒008非常赞同楼主对孔笙导演的评价。他是人,不是神,有优缺点很正常。我很喜欢看他的父母爱情,知青,老农民,战长沙。他能把平凡生活拍的温暖有趣,经常能感受到他作品对大时代里小人物的悲悯和关怀。
这几年他的作品暴露了一些缺点,我猜是因为从国企变私企了,题材选择面更大了,可是也不能随自己喜好选作品了,要对市场妥协。这也是正午阳光出品依然品质优良却再难出经典的原因。以前只要考虑把剧做好就行了,现在要考虑剧好不好卖,发现自己作品能捧红人之后还要想着捧些关系户。
希望孔笙导演还是选择自己喜欢并擅长的题材,继续拍出好作品(从他过往作品看我想他不是鬼吹灯这类题材的爱好者)
-
cuicui1009 2019-01-10 05:11:31
给楼主小小提下建议,能把楼里所有粉圈思维发言的回复删下吗?不管是人身攻击杨烁的孔导的还是王凯的。楼里大部分都是理智讨论的,不想被他们变成撕逼战场。
-
豆友99943500 2019-01-10 06:17:59
非常赞同楼主对孔笙导演的评价。他是人,不是神,有优缺点很正常。我很喜欢看他的父母爱情,知青 非常赞同楼主对孔笙导演的评价。他是人,不是神,有优缺点很正常。我很喜欢看他的父母爱情,知青,老农民,战长沙。他能把平凡生活拍的温暖有趣,经常能感受到他作品对大时代里小人物的悲悯和关怀。 这几年他的作品暴露了一些缺点,我猜是因为从国企变私企了,题材选择面更大了,可是也不能随自己喜好选作品了,要对市场妥协。这也是正午阳光出品依然品质优良却再难出经典的原因。以前只要考虑把剧做好就行了,现在要考虑剧好不好卖,发现自己作品能捧红人之后还要想着捧些关系户。 希望孔笙导演还是选择自己喜欢并擅长的题材,继续拍出好作品(从他过往作品看我想他不是鬼吹灯这类题材的爱好者) ... cuicui1009[内容不可见]
-
cuicui1009 2019-01-10 07:09:12
不好意思记混了,孔笙名气太大了,容易把以前山影的作品都记成他的了。现在记起来知青是张新建导演的,老农民在我印象里竟然一直以为是孔笙的,去百度了下是张新建导的,导演里竟然还有张开宙。
-
夏悦儿 2019-01-10 07:54:40
看大家讨论孔导,再聊几句我的感觉。怎么说呢,我还是可以理解他对王凯的低估的。人大多都有容易 看大家讨论孔导,再聊几句我的感觉。怎么说呢,我还是可以理解他对王凯的低估的。人大多都有容易忽视近处而重视远处的特点,要不怎么说墙里开花墙外香呢,笑~~~ 王凯可以算是在正午的剧里一步步成熟起来的,作为正午的主要导演,他相对更容易注意到初次合作的演员的特点和长处,而对熟悉的演员忽视,也算人之常情。还有我一直觉得,自从15年底两部剧爆红之后,正午从上到下都开始向云端打飘,老侯孔导皆不例外,这种飘持续到欢乐颂1的高收视高热度而至顶端。相比之下,我还真觉得只有最年轻的王凯没怎么飘,一直很清楚自己是谁,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至于正午,恐怕是直到后续几部剧未达预期,特别是欢乐颂2的口碑大滑坡,才开始慢慢沉静下来,多少又回复了以前踏实做剧的风格。这只是我的侧面观察,不代表事实哈。 说回大江大河这部剧和小雷家这条线的失衡,我其实对正午剧特别是孔导作品里大量的导演出演很有微词。一句话,术业有专攻。更主要的是,人都有私心,希望自己出演的部分戏份重分量足,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这样的私心又势必会影响全剧的走势。所以我的喜好就是,看书不喜欢第一人称,看剧不喜欢编导演集于一身的方式。从根本上不给个人的私心被考验的机会,这原本就是现代社会经营管理的要旨。由此可见,正午总被形容为家族式小作坊,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虽然我们不知道小雷家这条线如此突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或许是花重资盖了村子不多用可惜的小农意识,或许是自己的导演出演主要角色当然要照顾的亲疏心理,或许是亲近农村的舒适区,或许还有别的什么,我只是希望正午能够正视这一部里大家热议的这些问题,在下一部做得更好。 再说孔导。不了解他的为人处事,但只是从他做出这么多优秀作品,还有带出正午整个导演团队,我就愿意继续尊重并期待他的下一部。不过大江这部剧,原本期待他能做出经典甚至因此封神的,但现在来看,他的上限或许到此为止了。多少为他惋惜。 ... 云舒008很同意你的看法,可能我作为观众视角来讲,看到的是成品,再看他们的谈话,才会有这样的想法。演员本身是非常不同的,比如说有些演员观众看来非常相似的角色,他演出来会让人立刻分辨出来,觉得这种演员是把角色当成人来看待,生活里再相似的人也是不同的,有其自身的行为逻辑和性格特点,那么演员理清了人物,沉浸其中表演出来就是这一个,而不是另一个,这种演员往往演与演员自身性格差异较大的角色,也可以信手拈来,那么导演恰好遇到这样的演员,不仅是自己的角色完成了,还会带动其他演员,这只能说是很幸运的一件事。那么另外一种演员,和角色的契合度非常高,契合度高的部分演出来也会非常有华彩,但角色毕竟是角色,肯定会有与演员不同的地方,如果演员的表演功力稍欠,短板明显,这个时候需要导演的扬长避短,善加引导,角色的完成度也能很高。私以为这部戏选了100分的演员,本来可以达到100+的效果,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稍欠了一点,大家也是为此感到遗憾吧。
-
溜了溜了 2019-01-10 09:07:16
看大家讨论孔导,再聊几句我的感觉。怎么说呢,我还是可以理解他对王凯的低估的。人大多都有容易 看大家讨论孔导,再聊几句我的感觉。怎么说呢,我还是可以理解他对王凯的低估的。人大多都有容易忽视近处而重视远处的特点,要不怎么说墙里开花墙外香呢,笑~~~ 王凯可以算是在正午的剧里一步步成熟起来的,作为正午的主要导演,他相对更容易注意到初次合作的演员的特点和长处,而对熟悉的演员忽视,也算人之常情。还有我一直觉得,自从15年底两部剧爆红之后,正午从上到下都开始向云端打飘,老侯孔导皆不例外,这种飘持续到欢乐颂1的高收视高热度而至顶端。相比之下,我还真觉得只有最年轻的王凯没怎么飘,一直很清楚自己是谁,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至于正午,恐怕是直到后续几部剧未达预期,特别是欢乐颂2的口碑大滑坡,才开始慢慢沉静下来,多少又回复了以前踏实做剧的风格。这只是我的侧面观察,不代表事实哈。 说回大江大河这部剧和小雷家这条线的失衡,我其实对正午剧特别是孔导作品里大量的导演出演很有微词。一句话,术业有专攻。更主要的是,人都有私心,希望自己出演的部分戏份重分量足,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这样的私心又势必会影响全剧的走势。所以我的喜好就是,看书不喜欢第一人称,看剧不喜欢编导演集于一身的方式。从根本上不给个人的私心被考验的机会,这原本就是现代社会经营管理的要旨。由此可见,正午总被形容为家族式小作坊,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虽然我们不知道小雷家这条线如此突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或许是花重资盖了村子不多用可惜的小农意识,或许是自己的导演出演主要角色当然要照顾的亲疏心理,或许是亲近农村的舒适区,或许还有别的什么,我只是希望正午能够正视这一部里大家热议的这些问题,在下一部做得更好。 再说孔导。不了解他的为人处事,但只是从他做出这么多优秀作品,还有带出正午整个导演团队,我就愿意继续尊重并期待他的下一部。不过大江这部剧,原本期待他能做出经典甚至因此封神的,但现在来看,他的上限或许到此为止了。多少为他惋惜。 ... 云舒008不喜欢看第一人称小说握个爪,除非作者有非常深厚的功力,否则第一人称小说很容易出现视角狭小又难自圆其说的问题。导演可能真的年纪大了有点固步自封,我现在很期待第二部正片,希望黄伟导演能多学学他师父的长处,节奏轻重缓急把握好点
-
可以吃肉吗 2019-01-10 09:48:56
对了,再补充几句。其实孔导一直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很“中庸”的导演,这个词非褒非贬哈,纯中性 对了,再补充几句。其实孔导一直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很“中庸”的导演,这个词非褒非贬哈,纯中性。他的作品确实总是给我一种不紧不慢不徐不疾的感觉,这种感觉对于有的题材简直是绝配,比如父母爱情这样的生活剧。但对于或沉郁厚重或大气恢宏的作品比如北平无战事生死线还有这次的大江大河,他的把握总让人觉得有点如鲠在喉的感觉。就是说不好绝对是不公平的,但要是夸又总觉得无从下口,因为经常在你提着一口气追剧情被感动的时候,这口气不知不觉就泄掉了。所以经常看到有人说跟249最绝配的还是康洪雷,而跟刘和平最搭的还是张黎。但换句话说,能跟这两个风格迥异的优秀编剧同时合作的,好像还真的只能是孔笙,或许这就是他中庸的原因,哈哈。凡事都是有利就有弊的~~~ ... 云舒008但是张黎胡玫能把刘和平90分的剧本拍出100的效果,但对不合适的本子只能拍出70分的效果,ks无论是70还90得本子都是80分的效果。每个人取舍不同,这种中庸对90分的本子我觉得是有点遗憾的,北平慕名去看就让我看的很不舒服
-
tp23 2019-01-10 09:55:35
看大家讨论孔导,再聊几句我的感觉。怎么说呢,我还是可以理解他对王凯的低估的。人大多都有容易 看大家讨论孔导,再聊几句我的感觉。怎么说呢,我还是可以理解他对王凯的低估的。人大多都有容易忽视近处而重视远处的特点,要不怎么说墙里开花墙外香呢,笑~~~ 王凯可以算是在正午的剧里一步步成熟起来的,作为正午的主要导演,他相对更容易注意到初次合作的演员的特点和长处,而对熟悉的演员忽视,也算人之常情。还有我一直觉得,自从15年底两部剧爆红之后,正午从上到下都开始向云端打飘,老侯孔导皆不例外,这种飘持续到欢乐颂1的高收视高热度而至顶端。相比之下,我还真觉得只有最年轻的王凯没怎么飘,一直很清楚自己是谁,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至于正午,恐怕是直到后续几部剧未达预期,特别是欢乐颂2的口碑大滑坡,才开始慢慢沉静下来,多少又回复了以前踏实做剧的风格。这只是我的侧面观察,不代表事实哈。 说回大江大河这部剧和小雷家这条线的失衡,我其实对正午剧特别是孔导作品里大量的导演出演很有微词。一句话,术业有专攻。更主要的是,人都有私心,希望自己出演的部分戏份重分量足,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这样的私心又势必会影响全剧的走势。所以我的喜好就是,看书不喜欢第一人称,看剧不喜欢编导演集于一身的方式。从根本上不给个人的私心被考验的机会,这原本就是现代社会经营管理的要旨。由此可见,正午总被形容为家族式小作坊,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虽然我们不知道小雷家这条线如此突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或许是花重资盖了村子不多用可惜的小农意识,或许是自己的导演出演主要角色当然要照顾的亲疏心理,或许是亲近农村的舒适区,或许还有别的什么,我只是希望正午能够正视这一部里大家热议的这些问题,在下一部做得更好。 再说孔导。不了解他的为人处事,但只是从他做出这么多优秀作品,还有带出正午整个导演团队,我就愿意继续尊重并期待他的下一部。不过大江这部剧,原本期待他能做出经典甚至因此封神的,但现在来看,他的上限或许到此为止了。多少为他惋惜。 ... 云舒008同感,我也觉得15年之后正午飘了,那两年他们的状态一度让我认为回不到地面上了,到了17年欢2,高层忽然清醒了,我也是有点吃惊,能够认识自己的错误不是件容易的事,要知道大多数人都是雷东宝,尤其是老板
-
淡语-一朵淡雅的 2019-01-10 10:51:07
看大家讨论孔导,再聊几句我的感觉。怎么说呢,我还是可以理解他对王凯的低估的。人大多都有容易 看大家讨论孔导,再聊几句我的感觉。怎么说呢,我还是可以理解他对王凯的低估的。人大多都有容易忽视近处而重视远处的特点,要不怎么说墙里开花墙外香呢,笑~~~ 王凯可以算是在正午的剧里一步步成熟起来的,作为正午的主要导演,他相对更容易注意到初次合作的演员的特点和长处,而对熟悉的演员忽视,也算人之常情。还有我一直觉得,自从15年底两部剧爆红之后,正午从上到下都开始向云端打飘,老侯孔导皆不例外,这种飘持续到欢乐颂1的高收视高热度而至顶端。相比之下,我还真觉得只有最年轻的王凯没怎么飘,一直很清楚自己是谁,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至于正午,恐怕是直到后续几部剧未达预期,特别是欢乐颂2的口碑大滑坡,才开始慢慢沉静下来,多少又回复了以前踏实做剧的风格。这只是我的侧面观察,不代表事实哈。 说回大江大河这部剧和小雷家这条线的失衡,我其实对正午剧特别是孔导作品里大量的导演出演很有微词。一句话,术业有专攻。更主要的是,人都有私心,希望自己出演的部分戏份重分量足,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这样的私心又势必会影响全剧的走势。所以我的喜好就是,看书不喜欢第一人称,看剧不喜欢编导演集于一身的方式。从根本上不给个人的私心被考验的机会,这原本就是现代社会经营管理的要旨。由此可见,正午总被形容为家族式小作坊,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虽然我们不知道小雷家这条线如此突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或许是花重资盖了村子不多用可惜的小农意识,或许是自己的导演出演主要角色当然要照顾的亲疏心理,或许是亲近农村的舒适区,或许还有别的什么,我只是希望正午能够正视这一部里大家热议的这些问题,在下一部做得更好。 再说孔导。不了解他的为人处事,但只是从他做出这么多优秀作品,还有带出正午整个导演团队,我就愿意继续尊重并期待他的下一部。不过大江这部剧,原本期待他能做出经典甚至因此封神的,但现在来看,他的上限或许到此为止了。多少为他惋惜。 ... 云舒008太赞同你的观点,基本和我的感受是一样的
-
昭 2019-01-10 11:24:50
借楼主地盘唠一下雷东宝。 我觉得观众没法共情还有一个原因是剧里对他的美化方向有误。 就拿战长 借楼主地盘唠一下雷东宝。 我觉得观众没法共情还有一个原因是剧里对他的美化方向有误。 就拿战长沙的姐夫来说,也是个有缺点的大老粗,可是最后大家都很喜欢他,除了演员的细腻表演外,还有一点是这个人物是小节有缺,不失大义的。 小节有缺就体现在各种以权谋私,对姐姐巧取豪夺。但是从文夕大火起,这个人物就洗白了。他说我收了百姓的钱就要护他们安全,最后上战场打鬼子,这些行为都是那个年代的大义。跟这个大义比起来,他前面赤裸裸的缺点也都能让人接受了。 说回雷东宝,他的缺点是眼界有限,行事冲动,没有守住自己的承诺(只娶萍萍一个),但是大义就是领导着小雷家的人发家致富了,有一种强烈的集体责任感。但是剧的后半段,着重洗白他的小节,却在大义上描绘不多,自相矛盾。 电线场和养猪场无论出发目的是什么,最终的结果都是给小雷家还来了实惠的,可是剧里只描绘了雷东宝得劳模得先进,却没有强化这些举动对小雷家村民生活质量的改变。这种描绘的缺失让雷最宝贵的大义也黯然失色了很多。 对于环境污染所造成的问题,才是比第二春更值得洗白的重点。他对此毫无悔意,顺着韦春红的思路把污染这一客观事实归纳为有刁民要害小雷家村,给人的观感很差。一个人自私到无视别人的性命安全,还谈何好感。还不如洗白成他的眼界和知识造成了他最初认为污染无足轻重,造成人命之后被震憾内疚有悔意,在宋运辉的帮助下造沼气池解决了问题,这样的行为逻辑还能给人物拉点好感。他只是考虑事情不周全,但不是冷血。 还有最后归纳萍萍死后这五年他所做的努力都是“破事”造成的大义崩塌,大家已经说得够多了。 假如在大义方面塑造好了,然后人物的悲伤层面有个过渡,从最初丧妻的悲痛,到打起精神来建设小雷家,只是偶尔的伤神,到遇到韦春红走出来,这样循序渐进,观众未必不能接受第二春,比这样扭扭捏捏强行洗白好得多。 还有韦春红为了帮雷东宝,在完全没有调查的情况下无脑用雷东宝家的猪肉,感觉非常毁三观。这是用别人的命来服务自己的爱啊!哪怕你演演韦春红调查之后发现猪肉没问题,才决定用的,也好得多啊。 ... 知柔你这个说得对
-
一米阳光 2019-01-10 11:44:50
看大家讨论孔导,再聊几句我的感觉。怎么说呢,我还是可以理解他对王凯的低估的。人大多都有容易 看大家讨论孔导,再聊几句我的感觉。怎么说呢,我还是可以理解他对王凯的低估的。人大多都有容易忽视近处而重视远处的特点,要不怎么说墙里开花墙外香呢,笑~~~ 王凯可以算是在正午的剧里一步步成熟起来的,作为正午的主要导演,他相对更容易注意到初次合作的演员的特点和长处,而对熟悉的演员忽视,也算人之常情。还有我一直觉得,自从15年底两部剧爆红之后,正午从上到下都开始向云端打飘,老侯孔导皆不例外,这种飘持续到欢乐颂1的高收视高热度而至顶端。相比之下,我还真觉得只有最年轻的王凯没怎么飘,一直很清楚自己是谁,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至于正午,恐怕是直到后续几部剧未达预期,特别是欢乐颂2的口碑大滑坡,才开始慢慢沉静下来,多少又回复了以前踏实做剧的风格。这只是我的侧面观察,不代表事实哈。 说回大江大河这部剧和小雷家这条线的失衡,我其实对正午剧特别是孔导作品里大量的导演出演很有微词。一句话,术业有专攻。更主要的是,人都有私心,希望自己出演的部分戏份重分量足,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这样的私心又势必会影响全剧的走势。所以我的喜好就是,看书不喜欢第一人称,看剧不喜欢编导演集于一身的方式。从根本上不给个人的私心被考验的机会,这原本就是现代社会经营管理的要旨。由此可见,正午总被形容为家族式小作坊,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虽然我们不知道小雷家这条线如此突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或许是花重资盖了村子不多用可惜的小农意识,或许是自己的导演出演主要角色当然要照顾的亲疏心理,或许是亲近农村的舒适区,或许还有别的什么,我只是希望正午能够正视这一部里大家热议的这些问题,在下一部做得更好。 再说孔导。不了解他的为人处事,但只是从他做出这么多优秀作品,还有带出正午整个导演团队,我就愿意继续尊重并期待他的下一部。不过大江这部剧,原本期待他能做出经典甚至因此封神的,但现在来看,他的上限或许到此为止了。多少为他惋惜。 ... 云舒008说得太赞了
-
乱码1/2 2019-01-10 11:53:40
看大家讨论孔导,再聊几句我的感觉。怎么说呢,我还是可以理解他对王凯的低估的。人大多都有容易 看大家讨论孔导,再聊几句我的感觉。怎么说呢,我还是可以理解他对王凯的低估的。人大多都有容易忽视近处而重视远处的特点,要不怎么说墙里开花墙外香呢,笑~~~ 王凯可以算是在正午的剧里一步步成熟起来的,作为正午的主要导演,他相对更容易注意到初次合作的演员的特点和长处,而对熟悉的演员忽视,也算人之常情。还有我一直觉得,自从15年底两部剧爆红之后,正午从上到下都开始向云端打飘,老侯孔导皆不例外,这种飘持续到欢乐颂1的高收视高热度而至顶端。相比之下,我还真觉得只有最年轻的王凯没怎么飘,一直很清楚自己是谁,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至于正午,恐怕是直到后续几部剧未达预期,特别是欢乐颂2的口碑大滑坡,才开始慢慢沉静下来,多少又回复了以前踏实做剧的风格。这只是我的侧面观察,不代表事实哈。 说回大江大河这部剧和小雷家这条线的失衡,我其实对正午剧特别是孔导作品里大量的导演出演很有微词。一句话,术业有专攻。更主要的是,人都有私心,希望自己出演的部分戏份重分量足,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这样的私心又势必会影响全剧的走势。所以我的喜好就是,看书不喜欢第一人称,看剧不喜欢编导演集于一身的方式。从根本上不给个人的私心被考验的机会,这原本就是现代社会经营管理的要旨。由此可见,正午总被形容为家族式小作坊,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虽然我们不知道小雷家这条线如此突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或许是花重资盖了村子不多用可惜的小农意识,或许是自己的导演出演主要角色当然要照顾的亲疏心理,或许是亲近农村的舒适区,或许还有别的什么,我只是希望正午能够正视这一部里大家热议的这些问题,在下一部做得更好。 再说孔导。不了解他的为人处事,但只是从他做出这么多优秀作品,还有带出正午整个导演团队,我就愿意继续尊重并期待他的下一部。不过大江这部剧,原本期待他能做出经典甚至因此封神的,但现在来看,他的上限或许到此为止了。多少为他惋惜。 ... 云舒008同感!孔笙似乎是想用知名大导一样的行事作风安排作品里的角色戏份。拍电影,大家都默默认可大导的“任性”,强烈的个人风格往往是创造经典的重要因素。但对于正午阳光的电视剧,我觉得导演们似乎还需要好好评价一下自己在各方面的表现……
-
万里晴空 2019-01-10 12:05:48
看大家讨论孔导,再聊几句我的感觉。怎么说呢,我还是可以理解他对王凯的低估的。人大多都有容易 看大家讨论孔导,再聊几句我的感觉。怎么说呢,我还是可以理解他对王凯的低估的。人大多都有容易忽视近处而重视远处的特点,要不怎么说墙里开花墙外香呢,笑~~~ 王凯可以算是在正午的剧里一步步成熟起来的,作为正午的主要导演,他相对更容易注意到初次合作的演员的特点和长处,而对熟悉的演员忽视,也算人之常情。还有我一直觉得,自从15年底两部剧爆红之后,正午从上到下都开始向云端打飘,老侯孔导皆不例外,这种飘持续到欢乐颂1的高收视高热度而至顶端。相比之下,我还真觉得只有最年轻的王凯没怎么飘,一直很清楚自己是谁,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至于正午,恐怕是直到后续几部剧未达预期,特别是欢乐颂2的口碑大滑坡,才开始慢慢沉静下来,多少又回复了以前踏实做剧的风格。这只是我的侧面观察,不代表事实哈。 说回大江大河这部剧和小雷家这条线的失衡,我其实对正午剧特别是孔导作品里大量的导演出演很有微词。一句话,术业有专攻。更主要的是,人都有私心,希望自己出演的部分戏份重分量足,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这样的私心又势必会影响全剧的走势。所以我的喜好就是,看书不喜欢第一人称,看剧不喜欢编导演集于一身的方式。从根本上不给个人的私心被考验的机会,这原本就是现代社会经营管理的要旨。由此可见,正午总被形容为家族式小作坊,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虽然我们不知道小雷家这条线如此突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或许是花重资盖了村子不多用可惜的小农意识,或许是自己的导演出演主要角色当然要照顾的亲疏心理,或许是亲近农村的舒适区,或许还有别的什么,我只是希望正午能够正视这一部里大家热议的这些问题,在下一部做得更好。 再说孔导。不了解他的为人处事,但只是从他做出这么多优秀作品,还有带出正午整个导演团队,我就愿意继续尊重并期待他的下一部。不过大江这部剧,原本期待他能做出经典甚至因此封神的,但现在来看,他的上限或许到此为止了。多少为他惋惜。 ... 云舒008确实有可能拍了几部好剧被大众抬得太高就轻飘飘,自以为是了。王凯确实一直特清醒,而且一直特感恩,挺不容易的。
-
晴天乌云 2019-01-10 13:43:24
ks这次是捡起芝麻丢了西瓜, 花大钱建起小雷家顺拍边拍边建让观众看到小雷家慢慢发展起来可是ks没看到雷东宝和小雷家光棍团十年如一日的状态, 如果演员演技撑不起来十年的变化就尽量靠服装和化妆来补助,可是ks没有再装化上给小雷家线的演员们太大的变化和帮助,ks和观众关注点不在一条线上。
观众不会注意那些小雷家建筑上小小的变化而是关注小雷家那些人成长
-
木羽十 2019-01-10 14:19:03
你说到点上了,他们真的细节真的做得很好很细,很敬业,但是看剧的观众第一眼看的是演员是角色是剧情,背景和细节都是辅助。没有演员和剧情的带动,很难让观众通过背景里的砖瓦墙院家具摆设看出来时间在前进。
不过话说回来,有几集小雷家剧情很无聊的时候,我倒是真的和家里一起看剧的长辈讨论起了背景里的桌椅和围墙之类的有了变化,也不知道这是幸是悲。
-
千千暗影 2019-01-14 22:48:50
拍的时候他精力都放在道具上了,小雷家村的建设就用了太大心思,可是观众不会太过注意这些,看的还是人物,他忽略了小雷家主演群演的精神状态不变,所以后悔也没用了
-
硅胶馒头吴姆零 (逆反) 2019-01-15 08:43:40
演员找了一条省力的路演,导演找了一条省力的路导。就是。痴情种。 普罗电视剧观众最简单。 小时候看大时代,丁孝蟹一开始追方婷追的死去活来,中了枪也不去医院而是要按约定去见方婷。 但是方婷怎么死的?被丁孝蟹亲自命令手下从楼顶丢下去摔死的。然后丁孝蟹留了一滴眼泪。有观众就说,好喜欢丁孝蟹啊,丁孝蟹真的好帅。 能被丢下天台,方婷得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并没有,只不过是方家姐弟指控恶贯满盈的丁蟹,让他坐了牢,丁孝蟹就残忍的看着方婷从楼顶摔下去,方展博命大拣回一条命,五口之家,他的姐姐和两个妹妹都被丁家杀了,继母因为目睹女儿们被从楼顶丢下的全程,疯了。方家几乎被灭门。 这个叫“孝婷恋”的坏爱情,在当时受到相当数量人的追捧,被经久不衰的讨论,也有人用这段恋情作为大时代的标志。观众对俩位演员后续再合作的呼声也很高,有兴趣的可以百度看看。 当年年幼的我对此感到费解,到底是什么人想嫁给丁孝蟹啊?还好我现在长大了,知道每个人的逻辑,才学和修养千差万别,咱得容许差异。
-
咚咚锵 (走着看) 2019-01-15 12:48:24
这个人物的出现和前期发展其实应该是很出彩的,从莽莽撞撞的从出现在宋家姐弟生命里开始,虽然节 这个人物的出现和前期发展其实应该是很出彩的,从莽莽撞撞的从出现在宋家姐弟生命里开始,虽然节奏慢条斯理,但大家依然看得津津有味,但后期从姐姐的离开到小雷家发展的各种问题,在剧情发展的合理性和节奏上颇多诟病,编剧导演和后期剪接得背一部分锅,但主要的是演员将雷演绎的有些问题了,演员将雷的痛苦无限扩大化,却忽视了他作为一个村支书改革创新领路人的成长,人物性格的塑造有些跑偏,演员说他读过多次原著,所以我觉得他可能将原著与剧本有些混淆,他知道雷的结局,而他又想将人物塑造得更完美一点,所以他自己先给雷设定了一个痴情的人设,雷后期的错误可不是因为死了老婆所造成的,完全是由于自身发展不足刚愎自用所带来的结果,但演员与导演似乎都认同了这个痴情的人设,一劲儿的往上靠往上努,这就使观众有了些被胁迫看痴情戏份感觉……在各种访谈中编剧和导演都明确表态喜欢小雷家的戏份,可能是这种喜欢让他们难以正视雷后期发展的短板与性格上的不足~就像整体架构本来是个立方体,导演和演员偏要把这段精细制作磨成了个水晶球体,最后还非要将这个球塞进正方体的框子中,撑着了不说还可能影响了旁边立方体的结构……希望第二部不会再这样了吧! ... 萨美爾第二部不是说是黄独立拍,第一部金州线就是黄拍的,二应该会好很多吧!吧?
-
咚咚锵 (走着看) 2019-01-15 12:49:10
这个人物的出现和前期发展其实应该是很出彩的,从莽莽撞撞的从出现在宋家姐弟生命里开始,虽然节 这个人物的出现和前期发展其实应该是很出彩的,从莽莽撞撞的从出现在宋家姐弟生命里开始,虽然节奏慢条斯理,但大家依然看得津津有味,但后期从姐姐的离开到小雷家发展的各种问题,在剧情发展的合理性和节奏上颇多诟病,编剧导演和后期剪接得背一部分锅,但主要的是演员将雷演绎的有些问题了,演员将雷的痛苦无限扩大化,却忽视了他作为一个村支书改革创新领路人的成长,人物性格的塑造有些跑偏,演员说他读过多次原著,所以我觉得他可能将原著与剧本有些混淆,他知道雷的结局,而他又想将人物塑造得更完美一点,所以他自己先给雷设定了一个痴情的人设,雷后期的错误可不是因为死了老婆所造成的,完全是由于自身发展不足刚愎自用所带来的结果,但演员与导演似乎都认同了这个痴情的人设,一劲儿的往上靠往上努,这就使观众有了些被胁迫看痴情戏份感觉……在各种访谈中编剧和导演都明确表态喜欢小雷家的戏份,可能是这种喜欢让他们难以正视雷后期发展的短板与性格上的不足~就像整体架构本来是个立方体,导演和演员偏要把这段精细制作磨成了个水晶球体,最后还非要将这个球塞进正方体的框子中,撑着了不说还可能影响了旁边立方体的结构……希望第二部不会再这样了吧! ... 萨美爾二是金州线的黄独立拍,应该会好一些吧!吧?
-
咚咚锵 (走着看) 2019-01-15 12:58:53
我也认同这个观点,这个偏斜的人物根子最大的可能还是在导演那里。只不过演员永远是站在最前面承 我也认同这个观点,这个偏斜的人物根子最大的可能还是在导演那里。只不过演员永远是站在最前面承受一切的,既有光环,自然也有责难。不想写在主楼,悄悄在这里唠叨两句。我其实觉得孔导或许是一直闭门拍剧的缘故,他跟观众有脱节,而且有点越来越大的趋势。开拍前他告诫王凯可能会脱粉,就是很明显的完全不了解不同明星的粉丝构成根本不同,不是所有粉群都是只认颜值完美人设的偶像剧追星族,最起码近几年跟他合作很多的一众实力派演员的粉丝们都是更看重演技实力做人人品的,但他完全不了解。从雷东宝这个角色的走向上看,也让我觉得他在自以为是地揣度观众的喜好,觉得主角不能过于表现缺陷,铁汉一定要有柔情,而且还要痴情到底才能拉住观众。杨烁的演技一来手法单一,二来过于粗糙,表现不精准,常常要么用力过度要么欠点火候,所以最终这个角色是由表及里地走偏了,实在可惜。 ... 云舒008大江大河不是两个导演拍的?小雷村主要是孔,金州是黄,孔舍不得剪自己的孩子?哈哈哈
-
萨美爾 2019-01-15 13:45:09
对了,再补充几句。其实孔导一直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很“中庸”的导演,这个词非褒非贬哈,纯中性 对了,再补充几句。其实孔导一直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很“中庸”的导演,这个词非褒非贬哈,纯中性。他的作品确实总是给我一种不紧不慢不徐不疾的感觉,这种感觉对于有的题材简直是绝配,比如父母爱情这样的生活剧。但对于或沉郁厚重或大气恢宏的作品比如北平无战事生死线还有这次的大江大河,他的把握总让人觉得有点如鲠在喉的感觉。就是说不好绝对是不公平的,但要是夸又总觉得无从下口,因为经常在你提着一口气追剧情被感动的时候,这口气不知不觉就泄掉了。所以经常看到有人说跟249最绝配的还是康洪雷,而跟刘和平最搭的还是张黎。但换句话说,能跟这两个风格迥异的优秀编剧同时合作的,好像还真的只能是孔笙,或许这就是他中庸的原因,哈哈。凡事都是有利就有弊的~~~ ... 云舒008同意楼主说的中庸二字,孔对生活剧的掌控表现似乎更强一些,他能够拍出生活中的小惊喜小温暖,通过点滴生活反映出他想要的东西,但对于大格局大立意剧本似乎总差了点意思,若再波诡云谲一些,貌似就暴露了短板,节奏控制,重点爆点似乎都有点找不准了~可能跟孔自身的发展与局限有关,有时会有点太本位了吧~其实大江这部片子在看导和编的前期采访时能明显感到他们对雷线的喜爱,也许是经历相近更好展现,毕竟国企改革是一个容易上升到国家层面的问题,不易写不好拍,但作为一部献礼剧,如果还是像父母爱情的那种平铺直叙就真的浪费了这个题材了!还有他对演员对宋的演绎出彩竟然觉得意外,就会让人们觉得他们导演间是不是真的对这部剧有一个整体的把控呢,还是各自为政?!我拍我的爱你拍你的爱?!因为这样的反馈就给观众在看剧的时候产生了割裂感~导演和编剧有喜好不意外,但编导演为了自己的喜好而塑造自己理解的人物却脱离了整剧的精神内核是不是就真的有点跑偏了呢?!反观金州线是思路清晰的带些客观与克制的~希望正午能够正视这些问题吧~大立意能拍出大气量吧~
-
豆友F60B4A9C51 2024-02-21 18:09:54 美国
同意楼主说的中庸二字,孔对生活剧的掌控表现似乎更强一些,他能够拍出生活中的小惊喜小温暖,通 同意楼主说的中庸二字,孔对生活剧的掌控表现似乎更强一些,他能够拍出生活中的小惊喜小温暖,通过点滴生活反映出他想要的东西,但对于大格局大立意剧本似乎总差了点意思,若再波诡云谲一些,貌似就暴露了短板,节奏控制,重点爆点似乎都有点找不准了~可能跟孔自身的发展与局限有关,有时会有点太本位了吧~其实大江这部片子在看导和编的前期采访时能明显感到他们对雷线的喜爱,也许是经历相近更好展现,毕竟国企改革是一个容易上升到国家层面的问题,不易写不好拍,但作为一部献礼剧,如果还是像父母爱情的那种平铺直叙就真的浪费了这个题材了!还有他对演员对宋的演绎出彩竟然觉得意外,就会让人们觉得他们导演间是不是真的对这部剧有一个整体的把控呢,还是各自为政?!我拍我的爱你拍你的爱?!因为这样的反馈就给观众在看剧的时候产生了割裂感~导演和编剧有喜好不意外,但编导演为了自己的喜好而塑造自己理解的人物却脱离了整剧的精神内核是不是就真的有点跑偏了呢?!反观金州线是思路清晰的带些客观与克制的~希望正午能够正视这些问题吧~大立意能拍出大气量吧~ ... 萨美爾无语了。导演期待雷线出彩,对播了以后爆点居然是宋线不理解,哈哈哈这是3年前的第二部的讨论。第三部还是这样。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S3E12|杨巡和梁家的冲突,本质是老钱与新钱的冲突 (长安梧桐)
- 有momo嬷宋运辉吗 (且敛风翼)
- 第2季|程开颜的本质是蠢 (你说什么)
- 第2季|梁思申就要上线了,现实生活中程开颜跟宋运辉真的走不... (非优即良)
- S2E12|好奇在那个年代6300元是什么概念? (饭碗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