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别吵可好?人物"崩"没"崩",全看你的底线和标准
看个剧换个头像
写在前面:我一向不习惯用“崩”这个词,毕竟“崩”代表着粉碎毁灭,就目前来看,剧不脑残诚意也是有的,看得出人物塑造是用了心,说“崩”严重了些,我更愿意把这种哪里怪怪的感觉表达成:比预期差,让观众对人物的喜爱减分。本文的主旨就是在说明:剧播到现在,把你心中对角色的爱有没有减,减了多少,全看你自己的底线在哪儿,标准是什么。不谈标准不说底线直接“崩了”“没崩”的互怼,太简单粗暴了。
现实世界里,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衡量是非好恶的尺子,看剧的时候也是一样。在这把尺子的规范下,有的人标准是不行恶,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有的人要求人物要言行统一,不出尔反尔;有的人不希望看到角色严于待人宽于律己简称“双标”。这些不同的标准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标准不一样,所以大家对“崩没崩”的结论不可能统一,互相举例论证永远不能让对方信服,有些浪费精力了。
看剧到现在,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出了问题其实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不要说我觉得很正常就是没问题,大家能争论到现在就是说明出现了大矛盾。那么这个矛盾可不可以内化调和,有没有激烈到整个人物形象彻底崩塌,用你的标准说话。
我喜爱书里的明兰,所以这里我只拿明兰说。这个人物不管书也好剧也好,内核都是真善美,聪慧通透,担得起一个“明”字。
那么目前为止,如果以上文说的第一种标准来评判,她善良温和,为朋友两肋插刀,对亲人真诚谋划,离你心中的“崩”就自然远得很。
如果是第二种标准呢,如果你的底线是言行要统一,那么恕我直言,剧里的明兰确实已经不太讨喜了。前面跟小公爷的第一次密会说的很清楚,一粒米对穷人和富人的意义那番言论加的很好,但是在后面一次次“必不负他”“豁出去”的言行把自己的话推翻的彻彻底底。再说对淑兰合离的见解:已入穷巷要及时回头,难道看不出绝食也改变不了事实的你们已经入了穷巷?又说品兰的婚事会被淑兰影响,难道看不出你们两个的事闹得永昌伯府都知道了,再闹得大些周围人看着不会赞叹你们情比金坚,只会说盛家女儿红颜祸水,以后谁还敢要你的姐妹?可话又说回来,假如这些并没触及到观众的底线,这种矛盾是可以用“道理我都懂但是情到深处臣妾做不到啊”来内化的,倒也不至于铁口直言“崩了”。
再说第三种,也就是我的底线,就是不能双重标准。看到这儿如果要我简单表态“说这么多没用你就说崩没崩吧”,我想说:不至于减分太大,但我确实很担心。我在担心什么呢?就是后面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表现。事已至此,主动也好被动也罢会了好几次小公爷的明兰,再不能理直气壮地指责墨兰私会外男不顾家族利益了;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连累了不为和那个不知名的小丫鬟的明兰,再也不能毫无负担地劝如兰别再说一人做事一人当小喜鹊的惨剧你要看清楚了;情意绵绵对着齐衡宽容无比地说出不娶我也没事我记得你今天的样子的明兰,再也不能斩钉截铁的对小红说出不成侍妾丫鬟统统不成了。如果任何一个情节剧里没有处理好,真的能让明兰做出来而不给我们合理的解释,那剧里的明兰在我心里的形象和喜爱度,实实在在要大大的减分了。
其实这个剧大家有各种各样的不满,我并不认为是吹毛求疵。毕竟大家都是带着很高的期待来的,自然希望它能做好做红。既然剧当初的宣传说要还原古代生活,那大家把价值观道德观调到古代,认为剧里有各种不符合那个社会背景的情节和人物塑造,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吧。总不会有人特意去认认真真批判宫.流星花园.锁心玉有多么难以忍受,对吧?
最后说点题外话,其实组里的气氛没那么恐怖,没有捂嘴也没人身攻击,抱怨是多了点,说句可能有人不爱听的话,有的人的愤怒是真的不能接受,而有的人其实是被一种群体情绪感染了,本来没当回事看大家都在吐槽也忍不住义愤填膺起来。当然这种煽动情绪不是什么故意的,特别不好的东西,而是一个论坛自带的某种属性。书里的明兰吐槽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嘛,有风平浪静就也有血雨腥风,多大点事,看开点儿~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杂谈|明兰与祖母:亲情就是无论血缘 我们都是彼此最坚定的选择 (小余什么都爱看)
- 发帖之前真的没想到这么多人吐槽知否 (豆友sgDmhsDH20)
- 有些评论感觉三观问题很大 (豆友_nPpZsPKck)
- 知否没拿最佳编剧是最可惜的事 (豆瓣小警察)
- 有没有和我一样最爱看知否里祖母被下毒,明兰回家为祖母找回... (豆友R8GVWIK4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