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看展 | 【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
那个Z(看书 看展 看电影 喝酒)
从上野车站出来,一路即可见颜真卿《祭姪文稿》的道旗,进入上野公园步行不远,就是东京国立博物馆平成馆:【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已开展几日,越洋而来膜拜的同胞众多,但不必排队即可进馆,二楼两翼,一百七十余件国宝所在。







忘了从哪里看到一的句,说此展日方筹备了20年,若果真如此,我对于这个时间倒不吃惊,展品分散于中日二十多个馆院藏家之处,仅就可以一次性看到王羲之真迹摹本,看到唐代颜柳欧虞褚,看到苏黄米蔡,看到消失已久的李公麟《五马图》,即可知其规格之高,再聚首之日可以说是漫漫不可期,用颜真卿与王羲之两大巨匠为题自然有吸睛之需,其实叫做中国书法简史展亦无不可。
全展以时间为轴,书法流变与代表大家相映照,谱系清晰,作品极珍。我去之前刚看了真田但马和宇野雪村的《中国书法史》上下册,严丝合缝,我想策展方也一定参照了此书的大系。









展分六部,分别是:《第一章:字体的变迁:书体进化的秘密》,其间有殷甲骨文、西周史颂簋铭文、战国石鼓文等等,而开场的是唐写本《说文解字》残卷,还有罕见的的秦相李斯《泰山刻石》百六十五字本及王羲之摹帖、丁道护《启法寺碑》唐拓孤本;
《第二章:唐代书法 安史之乱以前:对王羲之书法的继承与楷书的完备》绝对已经是大气不敢出的重要章节,共有七十二件展品,其中有单独展陈的三件范式之作: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唐拓孤本、、褚遂良《孟法师碑》唐拓孤本、魏栖梧《善才寺碑》宋拓孤本,另有王羲之《妹至帖》《大报帖》《定武兰亭序》王献之《地黄汤帖》等摹本或拓本,馆内唯一可以拍照的巨幅唐玄宗《纪泰山铭》也在此部;

《第三章:唐代书法 颜真卿的活跃:王羲之书法的形式化及情感表露》自然是颜鲁公的主场,从他33岁的《王琳墓志》到72岁时的《自书告身帖》难得齐聚,《千福寺多宝塔碑》《祭伯文稿》《争座位稿》《麻姑仙坛记》…还有两件至宝:张旭《肚痛帖》和怀素《自叙帖》,皆自台北故宫借出。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单独一厅展出的天下第二行书《祭姪文稿》,我排了大概四十分钟的队,展厅上方将稿文24列用红纸悬挂出来,更增加了悲怆沉痛之感,涂涂改改笔走心伤,“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字字泣血。其背后的故事网上已经详之又详,不需我再赘述。排队过程中有制作精良的视频进一步加以讲解,等到移步到展柜前时,每个人也就只能给以秒计的时间,但是馆方允许可以在第二排再看一遍,我在朋友圈里云相遇的几位国内的朋友都是至少三刷此展。
《第四章:日本对唐代书法的接纳和吸收:三笔三迹》中有日本三大家最澄、空海、嵯峨天皇之笔;《第五章:宋代对颜真卿的评价:个性的崇尚与理想的追求》中除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作品外,我想最大的看点就是一直以为已经毁于战火的李公麟《五马图》的现身,北京故宫所藏也是黑白珂罗版,这次因为其后有黄庭坚与曾纡的跋文,故出现在了书法展中,全彩展卷,美到窒息,凤头骢、锦膊骢、好头赤、照夜白、满川花五骏穿越千年,终得一见。
《第六章:对后世的影响:王羲之神话的崩坏》中有赵孟頫、董其昌、傅山、何绍基、赵之谦等人的作品。整个展有英日中韩文说明,配有中文讲解器,汉字源流、颜家谱系、碑拓在中国的地理位置标示、祭姪文稿的放大版本等等细节都可好评。展品不可拍照,所以我买了展览专册背回来翻拍。
但我依然要引用东京国立博物馆学艺企划部部长富田淳先生的话:“关于书法到底有什么好处,生活在北京的启功先生给出了很好的解释。他说,印刷和拍照时失去的东西就是书法最宝贵的部分。”
📍东京国立博物馆 20190116-0224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央美毕业展 (客串)
- 山西访古之余看展(持续更新 (空调涤纶)
- 北京 | 遇见博物馆《永恒的风景——19世纪以来西方油画真迹展》 (Dua)
- 上海看展|世博会博物馆|如此漫长,如此浓郁 (喝拿铁的印象派)
- 杭州/肖峰艺术馆 (南较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