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代Lifestyle作家欧阳应霁十八年典藏重现江湖
密叶猴耳环(我们不应对任何人失望~)

大概十八年前我还是个在山东读书的大学生,被一本城市生活类杂志迷住了。那本杂志来自广州,带着浓郁的热带气息。除开每期的封面专题,我最喜欢看的就是专栏。后来杂志式微,吸引我读下去的动力是其中的专栏,我尤为喜欢的是欧阳应霁。
欧阳应霁的身份非常多。如现在流行的说法,他身上划满了斜杠,是不折不扣的斜杠青年。他的穿衣风格、饮食态度以及家居理念,都深深地影响了我们一批80后。
没想到的是十八年后的今天,某天有位95后年轻人对我说:我们要装修房子,我要去买欧阳应霁的《两个人住》和《回家真好》。始料未及,他们居然知道欧阳应霁!
十八春。是一个人最好的时光。岁月没有饶过我们,七零、八零、九零和零零一代纷纷长大、熟成,有了新的阅读趣味和关注话题,亦有了自己的后天亲人与独立自主的生活、丰富多元的风格,当年烙在身体里的关于Lifestyle的标志却是欧阳应霁。

从欧阳应霁最初写专栏到后来陆续出版的生活方式书系列,我和我的八零后同伴们陆陆续续收集起来。这么多年青春散场,兵荒马乱,更换城市、频繁搬家,像吉普赛人般追逐事业或爱情水草而居,应霁的书始终会有几本散落在身边随时翻阅。
就像写时装的鼻祖黎坚惠,写世情鼻祖亦舒,写生活方式当然是欧阳应霁。这些年他的影响力从珠三角一直蔓延至北方,他既是该领域的鼻祖又是顶尖好手,风头无两。七零后到零零后在现在快速的碎片化网络内容之下,懂得对好的内容保持尊重。
而在2019年之初,欧阳应霁终于将他散落多年的生活书系重新修订再版为精装典藏版。蓝色,一直是欧阳应霁热爱的色调。这套精装典藏书就被蓝色包裹着。拉开套装,是《半饱》、《天真本色》、《快煮慢活》,充满个人记忆和城市文化以及美食主推的《香港味道1、2》、《味道上海》,也依然有关于家居美学风格的图文并茂的《两个人住》、《回家真好》,还有关于设计领域和城市主题的《放大意大利》。

每本书中,都透漏着欧阳应霁藏在后面的不羁和调皮。读起来那些图片和文字都像一个有阅历的人在对你讲述和分享。
我对《香港味道》的印象颇为深刻,作者应霁竟然邀请城中好友,选择一个餐厅,讲出选择的原因,然后一起去体验。有故事,有回忆,有个人体验,有香港,有美食。
这么多年,我身边的朋友们都有了各自的家——不论是两个人住,三口甜蜜,还是以一个人独居,我送给他们最多的礼物就是《回家真好》以及《两个人住》。封底上有一对年轻的情侣,互相偎依,倚窗眺望。“一切从家徒四壁开始”—— 家徒四壁,了无牵挂,享受真金白银宝贵空间之外,可以随时革命,我们都暗暗兴奋,未来日子将会新鲜刺激。
这种暗搓搓的兴奋,真是当时对家庭生活的向往的来源。这画面、文字让我想起我曾经搬过那么多城市,换过很多个房间,流浪过不同的床,其实是带着期待,期待有一种停靠的踏实感觉。我曾经以为独居是一种美好风格,却不曾料到生活峰回路转,告诉我两个人住也真好。

这么多年,欧阳应霁始终在践行自己的慢生活。他就像一只忘了时间的钟,从速度层面来说反而是“慢”的反面,他节奏飞快,每周总有好几天是在不同城市的路上。他曾说过慢生活,是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耕,专注地钻研下去。
他如此说,也如是践行着。这么多年来,写报刊专栏,录制节目,出席品牌活动,写写画画之余,他在香港开设了味道图书馆,在北京开出了半饱厨房,2017年底半饱半醉小酒馆在深圳开业,2018年他在景德镇画了一批大叔头盘,在西安举办了一场名为《头盘》的展览;2019年,西安,应霁的面馆在此开门迎客。
像一个顽童般的欧阳应霁一头白发,精力旺盛,创作勤奋,让我们这代人都汗颜。他说花三辈子在食物上都值得。他不是那种光说不做的评论者,而是一直在践行并分析、分享的创作者。
这些在过去积累沉淀在这一套典藏书中,相信你翻开的时候,能有所收获和感悟。而更多有趣的事情,未完待续。
对欧阳应霁来说,Home系列是一个纪念,同时也是他郑重地“要把好东西跟好朋友们”分享的一次实践。这套书沉甸甸的,精装挺刮,充满质感,同时也是时间的分量。
对曾经在欧阳应霁陪伴下的读者而言,这套书也是一种对青春的纪念、曾经生活的念想,也是对欧阳应霁的感谢。
他像一只忘了时间的钟,勤奋勤勉让更多好东西浮现。
现在这套书籍已面世,限量版500套,值得收藏流传。随书赠送欧阳应霁手绘原作精印签名纪念卡片一张。咨询与订购请联系美兰女士,微信号:meilanmillie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真俊 (反噬)
- 如果一定要工作,能不能有趣和特别一点? (密叶猴耳环)
-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密叶猴耳环)
- 天天前传:斜杠青年的孩子早当家 (密叶猴耳环)
- 天天的《道德经》 (密叶猴耳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