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是心灵的觉醒,而非照搬
来自:Less is more.
极简更像是一次觉醒。

最初接触极简,看了很多图片,那些家装风格大都明快简约。充满阳光的屋子,整洁又温馨,虽然同为极简,却各有风格。



家,首先是要满足家庭成员的日常所需,在装修上除了要满足我们基本的生活需要,还要照顾个人爱好,以及自身性格特点的体现。
过于整齐划一的爱好与风格,容易让人感到丧失自我的个性。人们在群体中更容易去个性化。

其实我们选择黑白灰,高级灰做生活用品配色,大都是因为这些颜色好融合,跟任何环境都能完美衔接。而一些大胆的色彩搭配,撞色则被视为“危险”,其实有色彩也可以很极简。

在我以前的家里,房屋面积不大,陈设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我从以前比较喜欢整理,却总感觉整理不完,不一会儿就又恢复原貌。却找不到改善的办法,总觉得整理就是这样日复一日的机械重复。(那时还没开窍)
后来开始收纳(那时候还没接触极简)。喜欢屋子里阳光照入的温暖,除去一些多余的物品,骑着自行车去家附近的花市买些干花,摆上一些,放在洗干净的垫布上。
有一次朋友来我家做客,进屋后发出这样的感慨“你家真整洁,看起来很温馨。”我再次环视四周,当时就有种幸福的感觉涌上心头。
幸福其实好简单,很多与物质无关,而与你有关。
有一次我爸在家练毛笔字,一滴墨水滴在桌沿,他很开心的叫我过去看,“你看它的形状像不像一个写意的狐狸?”我走进一看,“真的哎,像是一只有长尾吧的小狐狸。”我们俩就笑开了。
当时客厅承载了多重功能,我爸练字的地方,书架,电视,沙发,以及我练琴的地方。感觉满满的,却也很温馨。


在当时,它满足了我们心理的需要,因而就成了必须品。
物品的新旧没关系,关键是它们有故事,有味道,有你的欣喜。
其实我觉得极简不需要买很多收纳物品,极简原本就是一种更环保轻便的生活,适当的做减法,不至于减掉你的快乐,也不会泯灭你的个性,足矣。
如果你有很多想尝试的新事物,但是少不了必要的装备,买吗?
我的答案是,首先看看使用频率,如果可以借用也是好的体验。比如我前几年犹豫许久要不要买烤箱,做烘焙。


因为自己不喜欢吃甜食,外面的蛋糕房味道总是不符合胃口,而且高油高糖,就想着何不靠自己。索性买了下来。现在过生日或者日常想吃蛋糕就会自己动手,经过试验,糖和油的比例降到了最低。滴入柠檬汁后口感比较清爽。
其实我认为极简的核心不是做减法。极简应该是一种理念,让人们专注于体验生命,过滤过多的信息,让感官和心更好的去感受,更加用心的创造生活。


即使你的物品仍然不少,但你没有浪费,只是没在囤积了,更加理性了,那就很好。非要房子空空白白,幸福感感觉并不一定会提升,有时候反而有种缺失感。
以上纯属个人见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过一生,就是最成功的生活了。(照搬日食记的格言)
成功的生活只有一种,那就是过你想过的生活。
这个世界你有好好来过👣

最后分享一个看似与极简完全相反的纪录片《拾穗者》,看完会对“丢弃”有新的感悟,会发现不同的生存哲学。
-END-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经验分享区|审视我与物的关系 (不学习变笨蛋)
- 求助区|碎掉的粉饼能用来干什么 (时秋)
- 开蔚来汽车,带劳力士过极简生活矛盾吗? (anaphora)
- 求助区|怎么消耗香皂 (momo)
- 经验分享区|怪不得大部分男性天生极简 (狗不理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