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第四单元 和解剂
一叶知秋(最近心情处于低谷期)
细目一 概述 要点一 和解剂的适用范围 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调和表里。 要点二 和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以祛邪为主,纯虚者不宜用,以防其伤正。
细目二 和解少阳 要点一 小柴胡汤《伤寒论》 【组成】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炙)三两 半夏半升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用法】去滓再煎,温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 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热入血室证。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组方原理】 【常用加减】 若胸中烦而不呕,为热聚于胸,去半夏、人参,加瓜蒌清热理气宽胸; 渴者,是热伤津液,去半夏,加天花粉生津止渴; 腹中痛,是肝气乘脾,宜去黄芩,加芍药柔肝缓急止痛; 胁下痞硬,是气滞痰凝,去大枣,加牡蛎软坚散结。 心下悸,小便不利,是水气凌心,宜去黄芩,加茯苓利水宁心; 不渴,外有微热,是表邪仍在,宜去人参,加桂枝以解表; 咳者,是素有肺寒留饮,宜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温肺止咳。
要点二 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组成】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 生姜五两 枳实四枚 大枣十二枚 大黄二两 【用法】水煎二次,去滓,再煎。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 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组方原理】 小柴胡汤合小承气汤加减 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 【鉴别】 大柴胡汤:系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仍以少阳为主之证;亦是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合成,为和解为主与泻下并用之方剂。因兼阳明腑实,故去补益脾胃之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以治疗阳明热结。 小柴胡汤:则为治伤寒少阳病的主方,以柴胡、黄芩配人参、大枣、炙甘草,和解中兼有益气扶正之功,宜于邪踞少阳,胆胃不和者。
要点三 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青蒿脑钱半至二钱 淡竹茹三钱 仙半夏钱半 赤茯苓三钱 青子芩钱半至三钱 生枳壳钱半 陈广皮钱半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三钱(包)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少阳湿热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黏,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疼,小便黄少,舌红苔白腻,间现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
【组方原理】 君:青蒿——嫩芽既清透少阳邪热,又辟秽化湿; 黄芩——善清胆热,并能燥湿。 臣:竹茹——善清胆胃之热,化痰止呕; 赤茯苓——清热利湿,健脾和胃。 佐:枳壳——行气宽中,除痰消痞; 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陈皮——理气化痰,宽胸畅膈。 佐使:碧玉散——清热利湿,导邪从小便而去。
细目三 调和肝脾 要点一 四逆散《伤寒论》 【组成】甘草(炙) 枳实 柴胡 芍药各十分 【用法】水煎服。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 1.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外邪入里,气机郁滞,阳气内郁,阴阳气不相顺接所致。 2.肝脾不和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 【组方原理】 柴胡: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君 白芍:敛阴养血柔肝——臣 白芍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不伤阴血。 枳实:理气解郁,泻热破结。——佐 与柴胡相伍,一升一降,调畅气机,升清降浊; 与白芍相配,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 甘草:调和药性,和中健脾——使 与白芍相伍,酸甘化阴,缓急止痛。
【常用加减】 若咳者,加五味子、干姜以温肺散寒止咳; 悸者,加桂枝以温心阳;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以利小便; 腹中痛者,加炮附子以散里寒; 泄利下重者,加薤白以通阳散结; 气郁甚者,加香附、郁金以理气解郁; 有热者,加栀子以清内热。
要点二 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甘草(炙)半两 当归 白茯苓 白芍药 白术 柴胡各一两 【用法】加薄荷少许、烧生姜一块,水煎冲服。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组方原理】 使 柴胡——为肝经引经药,又兼使药之用 甘草——调和诸药
【附方】 加味逍遥散,本方加丹皮、栀子,丹皮以清血中之伏火,炒山栀善清肝热,并导热下行。用治肝郁血虚有热之月经不调,以及经期吐衄等。 黑逍遥散,本方加熟地黄以滋补精血,治逍遥散证而血虚较甚者。 【鉴别】 逍遥散与四逆散均具疏肝理气之功。 四逆散 专于疏泄肝郁,主治阳郁厥逆或肝脾不和之证。 逍遥散 除疏肝解郁外,又有养血健脾之功,主治肝郁血虚脾弱之证。
要点三 痛泻要方《丹溪心法》 【组成】白术三两 白芍药二两 陈皮一两五钱 防风一两 【用法】水煎服。 【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者。 “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 【组方原理】 君——白术 健脾、燥湿 臣——白芍 酸寒,柔肝缓急止痛,与白术相配,于土中泻木 佐——陈皮 理气燥湿,醒脾和胃 佐使——防风 辛香能疏肝,且有燥湿以助止泻之功,又为脾引经药 【鉴别】 逍遥散与痛泻要方均可治肝郁脾虚之证。 痛泻要方以治脾为主,兼事柔肝,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 逍遥散疏肝与健脾之力相当,又有养血之功,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三方比较鉴别:
细目四 调和肠胃 要点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组成】半夏半升 黄芩 干姜 人参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甘草(炙)三两 【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外邪乘虚入内,中虚失运,升降失常,寒热互结于心下所致。 【组方原理】 配伍特点: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体现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的特点。 【附方】 生姜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二两,加生姜四两而成,意在和胃而降逆,宣散水气而消痞满,配合辛开苦降、补益脾胃之品,适于水热互结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常之痞证。 甘草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用量,重在调中补虚,适于胃气虚弱,寒热错杂之痞证。
逍遥散所主证候的病机要点是 A.肝血不足,疏泄失常 B.肝郁血虚,脾失健运 C.肝气郁滞,耗伤阴血 D.营血虚滞,肝失疏泄 E.阴虚肝郁,横犯脾胃
『正确答案』B
A.四逆散 B.柴胡疏肝散 C.逍遥散 D.一贯煎 E.痛泻要方 1.两胁作痛,头痛目眩,月经不调,乳房作胀,神疲食少,脉弦而虚者,治宜选用 2.胁肋胀闷,脘腹疼痛,手足不温,脉弦者,治宜选用
『正确答案』C、A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为教育机构搭建自己的网络教学平台——继续医学教育 (虾仙书糖)
-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一叶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