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现代歌剧的困境
来自:目击者啊
2019-02-22 04:24:12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group/topic/133464517&dt_dapp=1
半夜看到这位小伙伴的帖子,写得很好,也产生了很多感想,写在这里,大家也可以讨论讨论,无关贾凡的未来,单纯讨论当代新歌剧遇到的困境,关于土壤,关于创作者,关于观众……
西方的歌剧发展的确现在是分两条线,一条是经典歌剧的不断上演,一条是新创作的当代歌剧,两者的受众不太一样。后者因为缺少时间的检验,很多老年受众将其拒之门外,而前者又是年轻人的催眠药。其实相比于翻演经典,我还是很佩服愿意去投身当代歌剧创作的人。但从市场的角度,新歌剧原创者要在自己所处的年代获得认可还是挺艰难的,因为观众往往比创作者要保守的多,也因为缺乏传统歌剧所拥有的稳定票仓,尤其当观众在观看前预设了“新潮的不如经典的”这条线时,就已经很难公平地去思考和品味了。
我承认经典有历久弥新的力量,有巨大的时间穿透力可以辐射现代人的心灵,但是当代剧目才能最直接戳到当代人的痛点、当代人的迷惘。毕竟,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问题与议题,这些焦点只有活在当下的人才能最直接点到。比如采珠人里因爱情而被处死的剧情,放在当下是难以引起共鸣的,虽然能够引起我们的感动,但不是最直接的痛点。
但矛盾的是当代人往往不愿意面对当代戏剧,更愿意投入于数百年前古董的怀抱。是现在的创作者不够好还是观众已经习惯了习惯本身?如果是前者,也许这预示着某种艺术形式的必将终结,如果是后者,观众的口味究竟是可以引导的,还是需要迁就的?如贾凡所说,古典歌剧在当时的社会也是流行乐,反映彼时的社会现实,这才是戏剧本身应有的现实对照性啊。
以《沙滩上的爱因斯坦》这部现象级先锋歌剧为例,在七十年代首演的时候收获了非常两极化的评价,褒贬不一,因为它颠覆了传统歌剧的线性思维方式、音乐性、舞台布景等等,不被传统爱好者接受。但是时隔四十年,这部歌剧依然在不断被最专业的剧评人提起、评价、甚至平反,足以说明它潜在力量之大。《沙滩上的爱因斯坦》可以说对于西方先锋派歌剧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影响了很多当代歌剧、音乐剧创作者的思维方式:舞台上的时间与空间可以是非线性的;布景不必像传统歌剧那样华丽与富有戏剧性,而是干净简洁;不再是传统的说故事,而是将更多的思考带给观众;让观众的感受参与到创作中,带来更强的个人体验……但是在首演的时候,这些闪光点是不被接受的,所以一部好的当代剧目,也需要时间才能发酵其口碑与影响力,但是粉丝可以经得起时间吗,很大程度是不能的
当代歌剧没有固定的模式,一直并将持续地处于探索中。但在市场前景这方面,最重要的是观众不能预设偏见,当预设了偏见时,就已经很难收获公正的评价了,更不要说普及与推广。西方的新歌剧已经这样举步维艰,更不要说在原创环境恶劣的国内会有多难。
当代新歌剧要找出路的话,能做些什么呢?
我在想,有无可能,歌剧会发展到网络付费直播的阶段?比如连续演10场,开放其中的一场做付费直播,引起好奇者的兴趣。当然歌剧的现场性是无可替代的,录像画面不能承载其十分之一的魅力,但毕竟付费直播也是一种收入模式。而当观众在网上产生兴趣愿意去买票感受现场时,这对于当代歌剧也是一种成功的推广模式了。当然实际操作会很困难。
【补充:看到楼里有小伙伴提到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影院直播,觉得很有趣,查到了这段资料:“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总经理、59岁的彼得·盖尔布引导歌剧院进入数字时代,把一种长期跟贵族特权相连的艺术形式变得更加平民。歌剧院现在有一个24小时的广播频道、有iPad应用、在150多个学校有教育项目,有补贴票和免费的带妆彩排。歌剧院的高清直播上一季吸引了54个国家的254.7243万名观众。虽然有许多人对这些变化感到高兴,但还有许多人感叹网络的疯狂。乔·皮尔士说,如今歌手接受的训练不是用声音去表演,而是用他们的身体表演。”原来高清直播在纽约早已开始尝试了!】
另外的推广方式就是明星效应,国内的话剧、音乐剧但凡有明星加盟就会热销,但歌剧是有演唱门槛的,一般的明星没有加入的可能,所以才要推出“美声明星”,这也是声入人心的一个客观贡献了。但还是那句话,要发展当代歌剧,作品才是最最重要的记忆点。歌剧明星再亮眼,但没有合适的好作品,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所以在国内,如何从歌剧新星进化为有作品的歌剧演员,是一条难行的路。因为技术可以磨练,但好作品,对于表演者来说只能被动等待。尤其在国内美声届的最好出路一直是电视台晚会、高校任职而非歌剧演员的情况下,这块当代歌剧的土壤有多少优秀的人才愿意去耕耘?我指的是导演、编剧、作曲家的持续耕耘。
节目带来了一点点环境的改变,会最终因连锁效应为行业带来新气象吗?热门选手会吸引到资本对于当代歌剧的投资,从而成为新歌剧的先行者吗?还是大家最终都敌不过环境,泯然于娱乐世界之中?这些都是未知的。我们对贾凡有这样的期待,因为他还未定型,还拥有各种可塑性,但很多时候,环境的阻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所以我接受所有的曲线救国。只要内心的坚持不变,人气、娱乐活动都只是一种走向目标的方式。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希望行业内的每一点改变都可以为整个环境的改变添砖加瓦吧。
-
DolceV 2019-02-22 05:52:38
我曾经像阿姨那样担心过贾凡迷失在流量明星世界里,毕竟为LYD 扼腕痛惜。但冷静下来想,即便他自己的确当娱乐明星更多过埋头苦练当艺术家,毕竟他把肖邦和古典带近了普罗大众身边。更何况贾凡,我越来越get 到他的聪明和理性的部分。所以,我也接受他曲线救国的选择。
依稀记得之前网上看过一部俄国歌剧,比较现代的背景和衣着,故事也是现代的代入。。又想到一个电影,里面的全部是披头士的歌。是不是国内的歌剧市场也可以有类似的尝试,用经典歌曲来演绎一个现代的故事?也许可以吸引老年观众听古典歌曲,也引导青年观众追星的同时慢慢把古典音乐融入感知里?
-
目击者啊 楼主 2019-02-22 06:10:10
我曾经像阿姨那样担心过贾凡迷失在流量明星世界里,毕竟为LYD 扼腕痛惜。但冷静下来想,即便他自 我曾经像阿姨那样担心过贾凡迷失在流量明星世界里,毕竟为LYD 扼腕痛惜。但冷静下来想,即便他自己的确当娱乐明星更多过埋头苦练当艺术家,毕竟他把肖邦和古典带近了普罗大众身边。更何况贾凡,我越来越get 到他的聪明和理性的部分。所以,我也接受他曲线救国的选择。 依稀记得之前网上看过一部俄国歌剧,比较现代的背景和衣着,故事也是现代的代入。。又想到一个电影,里面的全部是披头士的歌。是不是国内的歌剧市场也可以有类似的尝试,用经典歌曲来演绎一个现代的故事?也许可以吸引老年观众听古典歌曲,也引导青年观众追星的同时慢慢把古典音乐融入感知里? ... DolceV是的,lyd的路线让很多专业人士扼腕叹息,但他又的的确确把肖邦带入了普罗大众身边,所以真的很难评述是对谁错。包括理查德克莱德曼,有人对其嗤之以鼻,认为他把古典音乐的演奏通俗化、流行化,但他的风靡却对古典乐在东亚的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多少父母是因为听了他的cd而让孩子去学钢琴?
所以很多事情都是两面的,曲线救国未尝不可,尽管我们都会抱有最美好的愿望,希望完美无瑕。以上两位其实已足够让人敬佩了,要达到这样的高度,在流行古典中占据一席之地,没有扎实的基础和坚定的信念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
目击者啊 楼主 2019-02-22 07:09:27
昨天看了很多关于凡的新考古,其实最打动我的还是贾凡父亲的专访,他让我感受到不要埋怨环境,因为个人的坚持与努力是可以超越环境,改变很多事情的。
他与现在的贾凡相比,没有关注度,没有资源,没有名校背景,没有父母的人脉,被迫转了行,还承担着养家育儿的重任,比贾凡的情形要困难太多太多了。但是一直在坚持自己的热爱,坚持练声,坚持钻研专业书籍,没有放弃,才终于在00年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机,回到了最爱的声乐专业。
这件事情的难度在我看来,可以用奇迹去形容了,是真正的赤手打天下。所以真心用心去坚持和付出的人,是有机会可以冲破环境的阻力的。
不过现今的社会又比二十年前要复杂了太多太多,资源更多,但人的力量却更渺小了,现代人的人生规划总是伴随着迷惘,因此贾凡又面临着很多父亲当初不曾遇到的问题。所以前人的经验也只能是借鉴,办法还是要自己去找,路还是要自己去走。
祝福他能找到并实现自己的价值
-
柠檬在成长 (尊重生物多样性) 2019-02-22 07:33:57
昨天看了很多关于凡的新考古,其实最打动我的还是贾凡父亲的专访,他让我感受到不要埋怨环境,因 昨天看了很多关于凡的新考古,其实最打动我的还是贾凡父亲的专访,他让我感受到不要埋怨环境,因为个人的坚持与努力是可以超越环境,改变很多事情的。 他与现在的贾凡相比,没有关注度,没有资源,没有名校背景,没有父母的人脉,被迫转了行,还承担着养家育儿的重任,比贾凡的情形要困难太多太多了。但是一直在坚持自己的热爱,坚持练声,坚持钻研专业书籍,没有放弃,才终于在00年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机,回到了最爱的声乐专业。 这件事情的难度在我看来,可以用奇迹去形容了,是真正的赤手打天下。所以真心用心去坚持和付出的人,是有机会可以冲破环境的阻力的。 不过现今的社会又比二十年前要复杂了太多太多,资源更多,但人的力量却更渺小了,现代人的人生规划总是伴随着迷惘,因此贾凡又面临着很多父亲当初不曾遇到的问题。所以前人的经验也只能是借鉴,办法还是要自己去找,路还是要自己去走。 祝福他能找到并实现自己的价值 ... 目击者啊对,他爸太不容易了。。。。也给下一代创造了一个温暖的家。。。。
-
love yourself 2019-02-22 07:35:56
之前完全没接触过歌剧,所以至少贾凡等人为我们打开了一个了接歌剧的大门。昨天看见几个京剧的片段,深有感触,很多京剧艺术家都在致力于京剧的推广,比如瑜老板,不少人觉得她混迹于各种综艺不务正业但她确实推广了京剧让很多人开始听戏,也有不少人觉得戏歌根本不配叫戏,但有不少年轻人喜欢并开始慢慢接受戏曲,包括相声zyl我本人并不觉得他锁麟囊唱的有多好,但也要承认他确实吸引了一大票粉丝因为他开始听些京戏。这其实和我因为贾凡开始了接歌剧极其相似,就像瑜老板曾经说过的,不管我做什么,目的只有推广京剧。我虽然不是她的票友戏迷但我很佩服她。古老的艺术形式通过创新以适应新的环境,在一些人眼中就会觉得变的不伦不类,不管是歌剧还是京剧都一样,但故步自封更不会有出路。从一个粉丝的角度,我希望他一切随心而为前程光明,从一个刚开始想要接触歌剧这门艺术的人的角度,我感谢他和他们带我认识了一个新的世界。
-
目击者啊 楼主 2019-02-22 08:29:15
楼上的小伙伴说到瑜老板,想到锵锵行天下有一期窦文涛请她做嘉宾,她提到经常被叫到中南海去给领导人唱戏听。怎么说呢,我当时的感受是,戏剧这个行业,不管是歌剧也好、戏曲也好,古今中外,都是被看作一种消遣娱乐的模式,所谓“看戏”。只是古代的剧迷、票友是贵族,现在的粉丝是平民,也有领导人,但消遣娱乐的本质没有改变。从这个角度说,歌剧演员并不比流行歌手更高贵。所以唱公司年会,唱中南海,唱各省迎新会,我觉得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在为不同的人群表演节目,以供消遣。
因此,如果能有更多观众不为消遣娱乐而看戏,而是为了获得思考而看戏,是这个行业艺术家们的永恒目标吧,毕竟真正艺术家追求的是知音,而不只是捧场,但是有人愿意捧场又是从事本行业的一大物质前提。古代捧场的是社会名流、皇亲贵族,现代的捧场者是狂热的女粉丝,但是消遣娱乐的本质是不变的。这是表演行业与生俱来的特质,不用去回避,也回避不了。
所以我佩服那些从事当代歌剧创作的先锋者,提到《沙滩上的爱因斯坦》,因为总有那么些人,导演、编剧、设计师,他们愿意让自己成为当代的思考者、开拓者,而非娱乐家。但我也理解并接受所有不同的选择,包括娱乐化,包括反复重演经典,因为让观众买账是表演行业的根本属性。如果做多一点期待的话,其实是针对很多已经成名的业内大咖,他们一遍遍的重排经典歌剧、唱大歌不是不好,但我觉得他们在现有的名气下可以更有资本和勇气去做些别的(国内尤甚),因为不断地重演经典去满足老观众的口味,也是一种吃老本的商业娱乐行为,和很多流行歌手一样。不变化,越来越保守,当然会越来越衰落。但是这些期待是对于业内大咖的。对于贾凡这样的新星,还是打下自己事业的基石是最重要的,毕竟有资本才会有空间
所以我敬佩瑜老板这样有勇气去打破、而不是吃老本的人
-
love yourself 2019-02-22 08:55:09
楼上的小伙伴说到瑜老板,想到锵锵行天下有一期窦文涛请她做嘉宾,她提到经常被叫到中南海去给领 楼上的小伙伴说到瑜老板,想到锵锵行天下有一期窦文涛请她做嘉宾,她提到经常被叫到中南海去给领导人唱戏听。怎么说呢,我当时的感受是,戏剧这个行业,不管是歌剧也好、戏曲也好,古今中外,都是被看作一种消遣娱乐的模式,所谓“看戏”。只是古代的剧迷、票友是贵族,现在的粉丝是平民,也有领导人,但消遣娱乐的本质没有改变。从这个角度说,歌剧演员并不比流行歌手更高贵。所以唱公司年会,唱中南海,唱各省迎新会,我觉得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在为不同的人群表演节目,以供消遣。 因此,如果能有更多观众不为消遣娱乐而看戏,而是为了获得思考而看戏,是这个行业艺术家们的永恒目标吧,毕竟真正艺术家追求的是知音,而不只是捧场,但是有人愿意捧场又是从事本行业的一大物质前提。古代捧场的是社会名流、皇亲贵族,现代的捧场者是狂热的女粉丝,但是消遣娱乐的本质是不变的。这是表演行业与生俱来的特质,不用去回避,也回避不了。 所以我佩服那些从事当代歌剧创作的先锋者,提到《沙滩上的爱因斯坦》,因为总有那么些人,导演、编剧、设计师,他们愿意让自己成为当代的思考者、开拓者,而非娱乐家。但我也理解并接受所有不同的选择,包括娱乐化,包括反复重演经典,因为让观众买账是表演行业的根本属性。如果做多一点期待的话,其实是针对很多已经成名的业内大咖,他们一遍遍的重排经典歌剧、唱大歌不是不好,但我觉得他们在现有的名气下可以更有资本和勇气去做些别的(国内尤甚),因为不断地重演经典去满足老观众的口味,也是一种吃老本的商业娱乐行为,和很多流行歌手一样。不变化,越来越保守,当然会越来越衰落。但是这些期待是对于业内大咖的。对于贾凡这样的新星,还是打下自己事业的基石是最重要的,毕竟有资本才会有空间 所以我敬佩瑜老板这样有勇气去打破、而不是吃老本的人 ... 目击者啊并不是说对贾凡有什么期许,就是看到你写的恰好昨天半夜看了几段戏所以有感而发。
-
大头家的新娘 2019-02-22 09:07:41
我曾经像阿姨那样担心过贾凡迷失在流量明星世界里,毕竟为LYD 扼腕痛惜。但冷静下来想,即便他自 我曾经像阿姨那样担心过贾凡迷失在流量明星世界里,毕竟为LYD 扼腕痛惜。但冷静下来想,即便他自己的确当娱乐明星更多过埋头苦练当艺术家,毕竟他把肖邦和古典带近了普罗大众身边。更何况贾凡,我越来越get 到他的聪明和理性的部分。所以,我也接受他曲线救国的选择。 依稀记得之前网上看过一部俄国歌剧,比较现代的背景和衣着,故事也是现代的代入。。又想到一个电影,里面的全部是披头士的歌。是不是国内的歌剧市场也可以有类似的尝试,用经典歌曲来演绎一个现代的故事?也许可以吸引老年观众听古典歌曲,也引导青年观众追星的同时慢慢把古典音乐融入感知里? ... DolceV国内整个音乐市场现在都挺谜的,更别说歌剧市场了,悲观的话不想多说,只能说还有很长很艰难的路要走。
-
黄葛树 2019-02-22 09:14:11
组里的姐妹都太优秀了,对艺术对人生对生活都有深刻的思考和透彻的分析,让我惴惴于自己的浅陋孤寡,不敢说话了! 我没有半点艺术细胞,工作和经历也与艺术八竿子打不着,平时喜欢看综艺节目和个别专题。我是因为srrx才知道原来音乐剧和歌剧不同,才开始搜索美声常识,补一年级的课。但是贾凡等让我看到了美声音乐的美好,看到了一些歌剧演员的坚守与求索,让我愿意为了他而尝试了解歌剧,走进剧场(仅限于有他参演的),因此也很感慨,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对人的影响力。贾凡在舞台上追光(无论是歌剧还是其他),那我的目光就追寻他。 其实希望有更多贾凡蔡蔡这样的人,用声音用灵魂去感染人温暖人,这比广告宣传和政府行为能更可靠更有效地影响人。
-
大头家的新娘 2019-02-22 09:15:00
楼上的小伙伴说到瑜老板,想到锵锵行天下有一期窦文涛请她做嘉宾,她提到经常被叫到中南海去给领 楼上的小伙伴说到瑜老板,想到锵锵行天下有一期窦文涛请她做嘉宾,她提到经常被叫到中南海去给领导人唱戏听。怎么说呢,我当时的感受是,戏剧这个行业,不管是歌剧也好、戏曲也好,古今中外,都是被看作一种消遣娱乐的模式,所谓“看戏”。只是古代的剧迷、票友是贵族,现在的粉丝是平民,也有领导人,但消遣娱乐的本质没有改变。从这个角度说,歌剧演员并不比流行歌手更高贵。所以唱公司年会,唱中南海,唱各省迎新会,我觉得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在为不同的人群表演节目,以供消遣。 因此,如果能有更多观众不为消遣娱乐而看戏,而是为了获得思考而看戏,是这个行业艺术家们的永恒目标吧,毕竟真正艺术家追求的是知音,而不只是捧场,但是有人愿意捧场又是从事本行业的一大物质前提。古代捧场的是社会名流、皇亲贵族,现代的捧场者是狂热的女粉丝,但是消遣娱乐的本质是不变的。这是表演行业与生俱来的特质,不用去回避,也回避不了。 所以我佩服那些从事当代歌剧创作的先锋者,提到《沙滩上的爱因斯坦》,因为总有那么些人,导演、编剧、设计师,他们愿意让自己成为当代的思考者、开拓者,而非娱乐家。但我也理解并接受所有不同的选择,包括娱乐化,包括反复重演经典,因为让观众买账是表演行业的根本属性。如果做多一点期待的话,其实是针对很多已经成名的业内大咖,他们一遍遍的重排经典歌剧、唱大歌不是不好,但我觉得他们在现有的名气下可以更有资本和勇气去做些别的(国内尤甚),因为不断地重演经典去满足老观众的口味,也是一种吃老本的商业娱乐行为,和很多流行歌手一样。不变化,越来越保守,当然会越来越衰落。但是这些期待是对于业内大咖的。对于贾凡这样的新星,还是打下自己事业的基石是最重要的,毕竟有资本才会有空间 所以我敬佩瑜老板这样有勇气去打破、而不是吃老本的人 ... 目击者啊特别赞同。任何行业都需要有一些行业内的大拿、中坚力量担下责任,背负使命,为行业的发展敢于创新、乐于奉献,带领整个行业在时代的洪流里逆流而上。
-
love yourself 2019-02-22 09:51:26
说起这个我想起了一件有趣的事,前两年出版的青春版红楼梦,找歌手唱了主题曲,找明星推广,还搞了各种花头,我没买书不知道内容到底有没有做改动,单就从形式上说,感觉和搞青春版牡丹亭很相似,当然效果怎样就另当别论了。作为红楼迷我当时真的是嗤之以鼻,不过后来想想,一切自有时间来辩驳,说不定真的有人就因为这个去读了。
-
目击者啊 楼主 2019-02-22 09:56:58
其实是希望有不同的形式同时存在,然后各自有各自的受众,欧洲很多当代歌剧的先锋性真的超出我们的想象。我觉得他们现在越来越趋向于打破歌剧和音乐剧的界限,毕竟都是舞台剧。歌剧并非只是全副武装去唱名著经典,比如现代音乐剧也可以在其中的某些段落使用歌剧的唱腔去演出,那么到底算音乐剧还是歌剧呢?其实可尝试的形式还挺多的。再比如我在另一个关于魔笛的帖子里提到的一位意大利导演把魔笛的舞台设计以教室的形式去呈现,这也是一种当代化改编。
-
目击者啊 楼主 2019-02-22 10:10:59
哎,音乐方面我不是内行,不过看得出这就是完全的更新换代了,只能奢望不能期望啊,我觉得能装新瓶已经是重要的一步,毕竟一个时代能出几个流传青史的人物
其实西方的哲学发展真的是艺术进化的原动力,每一次哲学观念的进化都伴随文学、艺术的更新换代。就像近代精神分析与心理学直接伴随着文学界的意识流,然后又进一步诞生了后面的新浪潮电影风格,和当代先锋戏剧,这些领域互相是一体的,一脉相承。所以哲学是原动力,当然进化的背景还是时代与经济的发展。
我觉得能有新东西百花齐放就很好了,具体能否成为经典,就留给后人验证吧😁
-
[已注销] 2019-02-22 10:30:49
哎,音乐方面我不是内行,不过看得出这就是完全的更新换代了,只能奢望不能期望啊,我觉得能装新 哎,音乐方面我不是内行,不过看得出这就是完全的更新换代了,只能奢望不能期望啊,我觉得能装新瓶已经是重要的一步,毕竟一个时代能出几个流传青史的人物 其实西方的哲学发展真的是艺术进化的原动力,每一次哲学观念的进化都伴随文学、艺术的更新换代。就像近代精神分析与心理学直接伴随着文学界的意识流,然后又进一步诞生了后面的新浪潮电影风格,和当代先锋戏剧,这些领域互相是一体的,一脉相承。所以哲学是原动力,当然进化的背景还是时代与经济的发展。 我觉得能有新东西百花齐放就很好了,具体能否成为经典,就留给后人验证吧😁 ... 目击者啊[内容不可见]
-
卓卓 2019-02-22 10:31:45
昨天看了很多关于凡的新考古,其实最打动我的还是贾凡父亲的专访,他让我感受到不要埋怨环境,因 昨天看了很多关于凡的新考古,其实最打动我的还是贾凡父亲的专访,他让我感受到不要埋怨环境,因为个人的坚持与努力是可以超越环境,改变很多事情的。 他与现在的贾凡相比,没有关注度,没有资源,没有名校背景,没有父母的人脉,被迫转了行,还承担着养家育儿的重任,比贾凡的情形要困难太多太多了。但是一直在坚持自己的热爱,坚持练声,坚持钻研专业书籍,没有放弃,才终于在00年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机,回到了最爱的声乐专业。 这件事情的难度在我看来,可以用奇迹去形容了,是真正的赤手打天下。所以真心用心去坚持和付出的人,是有机会可以冲破环境的阻力的。 不过现今的社会又比二十年前要复杂了太多太多,资源更多,但人的力量却更渺小了,现代人的人生规划总是伴随着迷惘,因此贾凡又面临着很多父亲当初不曾遇到的问题。所以前人的经验也只能是借鉴,办法还是要自己去找,路还是要自己去走。 祝福他能找到并实现自己的价值 ... 目击者啊请问这个专访在哪里可以看到呀,在组里和b站好像都没搜到,求指路,感恩qwq
-
呼啦烫 管理员 2019-02-22 11:47:42
作为一个喜欢流行文化的普通观众,我内心非常赞同曲线救国的推广方式。我以前只听过一些耳熟能详的歌剧选段,单纯就是觉得旋律好听,或者符合当时的心境,从没想过要走进剧院去观赏一出完整的歌剧。所以能有贾凡这样的歌剧演员来拉客,对我来说是个推开大门走进歌剧世界的契机。所以有时候放下身段,利用现代丰富的传播方式去推广自己的事业,无可厚非。如楼上姐妹所说,瑜老板让更多人关注京剧。我看到早年间的《百家讲坛》掀起了论语热三国热,《奇葩说》吸引了更多人去关注华语辩论。《中华诗词大会》让更多人开始重新背诵唐诗宋词元曲。黄磊、赖声川用《似水年华》《暗恋桃花源》开创了乌镇戏剧节。BBC一再翻拍名著,虽然有可能是因为缺乏优秀的原创剧本,但的确也让更多人想去捧起名著。甚至年初《知否知否》大火的时候,我都趁机跟周围人推荐去看看《红楼梦》,那才是种田文的鼻祖。
所以打开大门走出去,既是给歌剧一个机会,也是给普通观众一个了解歌剧欣赏歌剧的机会。星星之火不见得必定燎原,但一点点微光碰撞之后,说不定能汇聚成星光,让前进的道路不那么难走呢?
-
姜饼要去看金虎 2019-02-22 16:33:14
作为一个喜欢流行文化的普通观众,我内心非常赞同曲线救国的推广方式。我以前只听过一些耳熟能详 作为一个喜欢流行文化的普通观众,我内心非常赞同曲线救国的推广方式。我以前只听过一些耳熟能详的歌剧选段,单纯就是觉得旋律好听,或者符合当时的心境,从没想过要走进剧院去观赏一出完整的歌剧。所以能有贾凡这样的歌剧演员来拉客,对我来说是个推开大门走进歌剧世界的契机。所以有时候放下身段,利用现代丰富的传播方式去推广自己的事业,无可厚非。如楼上姐妹所说,瑜老板让更多人关注京剧。我看到早年间的《百家讲坛》掀起了论语热三国热,《奇葩说》吸引了更多人去关注华语辩论。《中华诗词大会》让更多人开始重新背诵唐诗宋词元曲。黄磊、赖声川用《似水年华》《暗恋桃花源》开创了乌镇戏剧节。BBC一再翻拍名著,虽然有可能是因为缺乏优秀的原创剧本,但的确也让更多人想去捧起名著。甚至年初《知否知否》大火的时候,我都趁机跟周围人推荐去看看《红楼梦》,那才是种田文的鼻祖。 所以打开大门走出去,既是给歌剧一个机会,也是给普通观众一个了解歌剧欣赏歌剧的机会。星星之火不见得必定燎原,但一点点微光碰撞之后,说不定能汇聚成星光,让前进的道路不那么难走呢? ... 呼啦烫这论文也是杠杠的啊😄
-
柠檬在成长 (尊重生物多样性) 2019-02-22 21:19:54
是的,其实对干凡凡来说,他可以做的不多。。能吸引多一个人喜欢美声,己经很棒。。。也感谢楼里姐妹的科普,知道了歌剧这门艺术还有很多人在坚持,在创新。。。
-
目击者啊 楼主 2019-02-22 22:21:57
作为一个喜欢流行文化的普通观众,我内心非常赞同曲线救国的推广方式。我以前只听过一些耳熟能详 作为一个喜欢流行文化的普通观众,我内心非常赞同曲线救国的推广方式。我以前只听过一些耳熟能详的歌剧选段,单纯就是觉得旋律好听,或者符合当时的心境,从没想过要走进剧院去观赏一出完整的歌剧。所以能有贾凡这样的歌剧演员来拉客,对我来说是个推开大门走进歌剧世界的契机。所以有时候放下身段,利用现代丰富的传播方式去推广自己的事业,无可厚非。如楼上姐妹所说,瑜老板让更多人关注京剧。我看到早年间的《百家讲坛》掀起了论语热三国热,《奇葩说》吸引了更多人去关注华语辩论。《中华诗词大会》让更多人开始重新背诵唐诗宋词元曲。黄磊、赖声川用《似水年华》《暗恋桃花源》开创了乌镇戏剧节。BBC一再翻拍名著,虽然有可能是因为缺乏优秀的原创剧本,但的确也让更多人想去捧起名著。甚至年初《知否知否》大火的时候,我都趁机跟周围人推荐去看看《红楼梦》,那才是种田文的鼻祖。 所以打开大门走出去,既是给歌剧一个机会,也是给普通观众一个了解歌剧欣赏歌剧的机会。星星之火不见得必定燎原,但一点点微光碰撞之后,说不定能汇聚成星光,让前进的道路不那么难走呢? ... 呼啦烫谢谢你分享这么多,每一个了解陌生领域的契机都是缘分啊
-
目击者啊 楼主 2019-02-22 22:30:53
谢谢你,不过我是真的外行,只是一个愿意去了解的外行。很喜欢咱们组的气氛,大家在相互交流中学到很多东西,也都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不因为喜欢谁就让自己成为一个符号。
-
Ruby Ruby 2019-02-23 04:50:35
现代歌剧在我看来有点尴尬, 两边都不讨好. 尤其在中国的土壤上大概都是一类的, 希望贾凡到波兰能够接触到更多样的音乐形式走出一条新的道路.
我在美国, 定期会去附近的歌剧院看歌剧, 更喜欢的是在电影院看大都会直播(或重播)的歌剧, 不得不说, 再多的科普也不如直接看一场歌剧现场.大都会的舞台制作非常用心非常高质量, 我一个从没看过歌剧的朋友看蝴蝶夫人都看哭了. 而且每一季都选择最经典的剧目, 像下面马上要上映的军中女郎(9个High C) , 女武神和断头台上的修女(许蕾在大都会时曾经出演过). 有趣的是在直播时会有特邀嘉宾主持, 例如Renee Fleming, (我还曾经看过陈冲在电视转播主持过), 中场休息时主持人会带大家看后台的布景, 采访演员, 介绍故事情节, 等等.
不知道大都会转播的成本, 但是看到日本和韩国都有电影院在上映. 这是一个思路, 就是如何用多种媒体不同形式来普及歌剧和古典音乐. 恰空古乐队的曲目选择巴洛克早中期的作品, 其实大部分人比较熟悉的巴赫, Vivaldi 和亨德尔已经是巴洛克晚期了, 比起古典浪漫时期离我们更遥远, 所以他们的科普文章很用心, 也确实吸引了一些小众爱好者.
歌剧和古典音乐的欣赏门槛确实高, 我看蝴蝶夫人两遍都记不住晴朗的一天这个著名咏叹调的旋律, .需要看乐谱才可以, 中间的哼鸣合唱如果老师没有提过, 就直接忽略了.但是歌剧真的很美即使听不懂也可以感受到它的魅力, 所以相信还是有一些听众会愿意尝试接受, 这需要有人引导, 主要是宣传的方式要有趣. 如果要科普, 视听的效果和短文比长篇大论的文字对我有用. 蔡蔡在微博里介绍殿堂深处的背景就很简单明了有趣, 贾凡在采访中随口唱的几句歌剧也都很抓耳, 所以完全可以采用网上视频音频讲座和公众号一类成本相对低的方式来开始普及. 贾凡的独特气质和语言表达(话唠)足够吸引很多人入门的.
-
目击者啊 楼主 2019-02-23 07:19:57
现代歌剧在我看来有点尴尬, 两边都不讨好. 尤其在中国的土壤上大概都是一类的, 希望贾凡到波兰能 现代歌剧在我看来有点尴尬, 两边都不讨好. 尤其在中国的土壤上大概都是一类的, 希望贾凡到波兰能够接触到更多样的音乐形式走出一条新的道路. 我在美国, 定期会去附近的歌剧院看歌剧, 更喜欢的是在电影院看大都会直播(或重播)的歌剧, 不得不说, 再多的科普也不如直接看一场歌剧现场.大都会的舞台制作非常用心非常高质量, 我一个从没看过歌剧的朋友看蝴蝶夫人都看哭了. 而且每一季都选择最经典的剧目, 像下面马上要上映的军中女郎(9个High C) , 女武神和断头台上的修女(许蕾在大都会时曾经出演过). 有趣的是在直播时会有特邀嘉宾主持, 例如Renee Fleming, (我还曾经看过陈冲在电视转播主持过), 中场休息时主持人会带大家看后台的布景, 采访演员, 介绍故事情节, 等等. 不知道大都会转播的成本, 但是看到日本和韩国都有电影院在上映. 这是一个思路, 就是如何用多种媒体不同形式来普及歌剧和古典音乐. 恰空古乐队的曲目选择巴洛克早中期的作品, 其实大部分人比较熟悉的巴赫, Vivaldi 和亨德尔已经是巴洛克晚期了, 比起古典浪漫时期离我们更遥远, 所以他们的科普文章很用心, 也确实吸引了一些小众爱好者. 歌剧和古典音乐的欣赏门槛确实高, 我看蝴蝶夫人两遍都记不住晴朗的一天这个著名咏叹调的旋律, .需要看乐谱才可以, 中间的哼鸣合唱如果老师没有提过, 就直接忽略了.但是歌剧真的很美即使听不懂也可以感受到它的魅力, 所以相信还是有一些听众会愿意尝试接受, 这需要有人引导, 主要是宣传的方式要有趣. 如果要科普, 视听的效果和短文比长篇大论的文字对我有用. 蔡蔡在微博里介绍殿堂深处的背景就很简单明了有趣, 贾凡在采访中随口唱的几句歌剧也都很抓耳, 所以完全可以采用网上视频音频讲座和公众号一类成本相对低的方式来开始普及. 贾凡的独特气质和语言表达(话唠)足够吸引很多人入门的. ... Ruby Ruby你写的太棒了!谢谢你分享了很多自己的观看经历,感受到了在美国大都会观看现场的魅力
可惜这些国外的经典剧目在国内上演还是会有一个文化壁垒的问题。你提到的电影院转播是一个不错的思路,国内的艺术院线还未形成,一般的商业院线是否愿意播放要看观众买单程度了,期待能有这一天。影院的视听效果虽不如现场,但一定超过电子设备的视频播放,也是一种接触大都会剧目的方式
我很希望能有电视台愿意制作关于歌剧科普的节目,大概十集左右的长度,一集介绍一部,中外穿插,现在国内很多文化类节目的反响与收视率都不错。另一个帖子里也已经在讨论贾凡开公众号的可能性,包括短期的音频课程,现在的媒体手段丰富多样。
再次感谢你的分享❤️
-
Ruby Ruby 2019-02-23 09:08:46
只是一个普通音乐爱好者的感受, 我没有学过音乐, 只是从歌唱中培养了一点兴趣, 然后去补充一些相关知识. 比起内行懂得太少, 但是作为稍微接触歌剧的外行人更能理解大众的抵触心理, 几年前我曾经在歌剧浮士德中间提前退场, 因为时间太长(大约5个小时), 加上唱得比较无趣. 但是现在看歌剧多了就不会这样了, 甚至考虑挑战一下超长的瓦格纳的指环全套. 所以兴趣是可以慢慢培养提高的. 入门最好是时间不太长的喜剧(莫扎特,罗西尼)或者经典中的经典(蝴蝶夫人, 图兰朵), 我个人觉得卡门非常适合入门, 音乐好听又特别有激情.
另外明星效应确实可以提高票房, 希望贾凡有一天能做到. 作为普通的歌剧爱好者, 觉得歌剧演员的前程确实很渺茫, 回报恐怕还不如声入人心中其他准备走娱乐圈的年轻选手, 如果不是贾凡, 我根本不会关心歌剧的未来. 虽然市场越来越窄, 金字塔尖的演员总是有众多人追捧, 剧院就算在亏损, 观众也有想看的剧目, 问题是新人如贾凡会缺少登台的机会. 看得出他的音乐底蕴深厚, 可在国内能展示的作品和机会受大环境限制, 在国外要跨越种族的障碍, 我真心希望他能始终开心唱他想唱的歌, 做他想做的事. 个人认为走高校道路是比较务实的, 但是怀疑是不是他想要的.
-
目击者啊 楼主 2019-02-23 10:54:22
只是一个普通音乐爱好者的感受, 我没有学过音乐, 只是从歌唱中培养了一点兴趣, 然后去补充一些相 只是一个普通音乐爱好者的感受, 我没有学过音乐, 只是从歌唱中培养了一点兴趣, 然后去补充一些相关知识. 比起内行懂得太少, 但是作为稍微接触歌剧的外行人更能理解大众的抵触心理, 几年前我曾经在歌剧浮士德中间提前退场, 因为时间太长(大约5个小时), 加上唱得比较无趣. 但是现在看歌剧多了就不会这样了, 甚至考虑挑战一下超长的瓦格纳的指环全套. 所以兴趣是可以慢慢培养提高的. 入门最好是时间不太长的喜剧(莫扎特,罗西尼)或者经典中的经典(蝴蝶夫人, 图兰朵), 我个人觉得卡门非常适合入门, 音乐好听又特别有激情. 另外明星效应确实可以提高票房, 希望贾凡有一天能做到. 作为普通的歌剧爱好者, 觉得歌剧演员的前程确实很渺茫, 回报恐怕还不如声入人心中其他准备走娱乐圈的年轻选手, 如果不是贾凡, 我根本不会关心歌剧的未来. 虽然市场越来越窄, 金字塔尖的演员总是有众多人追捧, 剧院就算在亏损, 观众也有想看的剧目, 问题是新人如贾凡会缺少登台的机会. 看得出他的音乐底蕴深厚, 可在国内能展示的作品和机会受大环境限制, 在国外要跨越种族的障碍, 我真心希望他能始终开心唱他想唱的歌, 做他想做的事. 个人认为走高校道路是比较务实的, 但是怀疑是不是他想要的. ... Ruby Ruby是,入门还是要从经典歌剧开始着手。贾凡的音色与声部在经典歌剧中可能比较难找到适合的主角形象,所以我才发散是否能在当代歌剧中有所突破,但是国内几乎没有这样的创作土壤。
像刚获得格莱美歌剧专辑奖的《The (R)evolution Of Steve Jobs》,用歌剧的形式去表现乔布斯的生平,融合了当代电子音乐风格,为了呈现他的事业,舞台背景也充满科技元素。这只是一个例子,说明经典歌剧以外还有挺多其他可能性,但是国内完全无土壤和耕耘者。至于波兰,那里的歌剧空间虽然广阔,形式多样,但语言关和种族关又是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不过另一方面,凡凡的声音和气质其实很古典,适合古典风格的演绎,我也非常喜欢看他唱古典。所以以上什么当代不当代的,就全当我乱点鸳鸯谱了,哈哈。希望他能在自己喜欢的音乐领域中驰骋,专心于艺术歌曲的演绎也是一条不错的道路。
-
Hypnos 2019-02-23 11:00:10
你写的太棒了!谢谢你分享了很多自己的观看经历,感受到了在美国大都会观看现场的魅力 可惜这些 你写的太棒了!谢谢你分享了很多自己的观看经历,感受到了在美国大都会观看现场的魅力 可惜这些国外的经典剧目在国内上演还是会有一个文化壁垒的问题。你提到的电影院转播是一个不错的思路,国内的艺术院线还未形成,一般的商业院线是否愿意播放要看观众买单程度了,期待能有这一天。影院的视听效果虽不如现场,但一定超过电子设备的视频播放,也是一种接触大都会剧目的方式 我很希望能有电视台愿意制作关于歌剧科普的节目,大概十集左右的长度,一集介绍一部,中外穿插,现在国内很多文化类节目的反响与收视率都不错。另一个帖子里也已经在讨论贾凡开公众号的可能性,包括短期的音频课程,现在的媒体手段丰富多样。 再次感谢你的分享❤️ ... 目击者啊现场性被剥夺了之后一个重要的美感就消失了 不过我们可以期待技术进步尽可能弥补这一点
-
目击者啊 楼主 2019-02-23 11:24:44
他的声音在外文古典中如鱼得水,润泽、摇曳、多情。廖老师和凡凡的感觉还是挺不一样的,更稳重,像一个画面的描摹者,带着自己的理性而不只是角色。而凡凡适合个人情绪的表达,婉转多情,听他唱莎士比亚就像在读私人日记一样,很喜欢这种感觉。
-
Ruby Ruby 2019-02-23 11:34:11
电影化确实丧失一些现场感, 包括声音的效果, 但是近距离的大镜头可以清楚看到演员的表情动作发声及呼吸状态等等细节, 还有舞台布景服装舞蹈等等视觉效果. 我如果在现场估计会买比较后排看不清舞台的位置, 所以个人还是很喜欢大都会的直播. 而且大都会的技术算比较先进了, 俄国Boishoi同样在电影院直播的芭蕾舞剧肉眼可见的模糊, 虽然跳得真美.
前提是电影院的屏幕够大, 放在电视上的歌剧就完全丧失现场感, 非常没有吸引力了.
-
双双7755 2019-02-23 11:50:05
昨天看了很多关于凡的新考古,其实最打动我的还是贾凡父亲的专访,他让我感受到不要埋怨环境,因 昨天看了很多关于凡的新考古,其实最打动我的还是贾凡父亲的专访,他让我感受到不要埋怨环境,因为个人的坚持与努力是可以超越环境,改变很多事情的。 他与现在的贾凡相比,没有关注度,没有资源,没有名校背景,没有父母的人脉,被迫转了行,还承担着养家育儿的重任,比贾凡的情形要困难太多太多了。但是一直在坚持自己的热爱,坚持练声,坚持钻研专业书籍,没有放弃,才终于在00年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机,回到了最爱的声乐专业。 这件事情的难度在我看来,可以用奇迹去形容了,是真正的赤手打天下。所以真心用心去坚持和付出的人,是有机会可以冲破环境的阻力的。 不过现今的社会又比二十年前要复杂了太多太多,资源更多,但人的力量却更渺小了,现代人的人生规划总是伴随着迷惘,因此贾凡又面临着很多父亲当初不曾遇到的问题。所以前人的经验也只能是借鉴,办法还是要自己去找,路还是要自己去走。 祝福他能找到并实现自己的价值 ... 目击者啊亲我也想看你说的这个考古。可以麻烦发一下链接吗。谢谢
-
kusicat (添加签名档) 2019-02-23 12:03:36
ROYAL OPERA HOUSE: LA TRAVIATA TBC Director: RICHARD EYRE MUSIC: GIUSEPPE VERDI Genre: Opera Year: 2019 Duration: 3hr 40min Language: Sung in Italian with English subtitles 我买票了!妈呀!听了那么多假酒歌终于可以听真酒歌了!!!!!!
在新加坡
-
Ruby Ruby 2019-02-23 12:09:11
ROYAL OPERA HOUSE: LA TRAVIATA TBC Director: RICHARD EYRE MUSIC: GIUSEPPE VERDI Genre: Ope ROYAL OPERA HOUSE: LA TRAVIATA TBC Director: RICHARD EYRE MUSIC: GIUSEPPE VERDI Genre: Opera Year: 2019 Duration: 3hr 40min Language: Sung in Italian with English subtitles 我买票了!妈呀!听了那么多假酒歌终于可以听真酒歌了!!!!!! 在新加坡 ... kusicat哈哈, 恭喜, 真酒歌呀. 茶花女很经典的, 你可以想象贾凡扮演的老父亲去拆散一对有情人的著名唱段.
-
目击者啊 楼主 2019-02-23 12:23:27
找到一段关于纽约大都会剧院高清直播的描述,感觉很棒,分享在下面:
【一个人和他的歌剧 】 《纽约时报杂志》2013.3.21
【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总经理、59岁的彼得·盖尔布一般每天早上4点到5点之间起床,然后下楼去厨房打开带手压活塞的咖啡机,这种机器让他感到,在歌剧院那些他控制不了的事情中,他至少能控制他喝的咖啡的质量。盖尔布没有什么突出的音乐天赋,但他能在睡这么少的情况下每年警觉地观看280多场歌剧,说明他也算得上一个鉴赏家。盖尔布引导歌剧院进入数字时代,把一种长期跟贵族特权相连的艺术形式变得更加平民。歌剧院现在有一个24小时的广播频道、有iPad应用、在150多个学校有教育项目,有补贴票和免费的带妆彩排。歌剧院的高清直播上一季吸引了54个国家的254.7243万名观众。虽然有许多人对这些变化感到高兴,但还有许多人感叹网络的疯狂。乔·皮尔士说,如今歌手接受的训练不是用声音去表演,而是用他们的身体表演。】
真的要感叹一下,纽约不愧在方方面面领跑全球。大都会24小时的广播频道、高清直播都好棒
-
Flavor 2019-02-23 12:30:34
电影的大屏幕,加上电影院的音响设备,还有强迫入戏的环境,确实是个很好的组合。刚才查了一下,我家附近10几分种车程里面,竟然有3家参与直播大都会的歌剧,以前都没有注意到,价格也便宜,才$20多。真是一个很有创意的推广,期待去体验一下。
-
Ruby Ruby 2019-02-23 12:36:17
找到一段关于纽约大都会剧院高清直播的描述,感觉很棒,分享在下面: 【一个人和他的歌剧 】 找到一段关于纽约大都会剧院高清直播的描述,感觉很棒,分享在下面: 【一个人和他的歌剧 】 《纽约时报杂志》2013.3.21 【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总经理、59岁的彼得·盖尔布一般每天早上4点到5点之间起床,然后下楼去厨房打开带手压活塞的咖啡机,这种机器让他感到,在歌剧院那些他控制不了的事情中,他至少能控制他喝的咖啡的质量。盖尔布没有什么突出的音乐天赋,但他能在睡这么少的情况下每年警觉地观看280多场歌剧,说明他也算得上一个鉴赏家。盖尔布引导歌剧院进入数字时代,把一种长期跟贵族特权相连的艺术形式变得更加平民。歌剧院现在有一个24小时的广播频道、有iPad应用、在150多个学校有教育项目,有补贴票和免费的带妆彩排。歌剧院的高清直播上一季吸引了54个国家的254.7243万名观众。虽然有许多人对这些变化感到高兴,但还有许多人感叹网络的疯狂。乔·皮尔士说,如今歌手接受的训练不是用声音去表演,而是用他们的身体表演。】 真的要感叹一下,纽约不愧在方方面面领跑全球。大都会24小时的广播频道、高清直播都好棒 ... 目击者啊是的, 大都会的直播做得很棒, 100多人民币的票价比起现场门票便宜太多了, 而且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而且愿意到纽约或者欧洲的歌剧院看现场, 所以数字化大大拉近了歌剧和观众的距离. 但对歌剧演员的形象要求更高了.
-
Ruby Ruby 2019-02-23 12:41:19
https://www.metopera.org/season/in-cinemas/ http://fathomevents.com/
网站上都有介绍, 下个季节的图兰朵和蝴蝶夫人都很棒. 今年剩下的三个里有蔡蔡唱过的9个HIGHC.
-
目击者啊 楼主 2019-02-23 15:32:55
看到一篇论文名为“文化产业价值链视角下高清直播歌剧的运营机制探析——以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为例”,作者是陈雅雅,详细介绍了大都会歌剧院的直播方式和对影院的设备要求:
【参与机构的播放形式可以自行选择,可以实时直播也可以规定时间数次复播。大都会要求参与机构的播放设置要统一、规范:播放设备必须为高清设备,不得低于1280X720的分辨率和16:9的屏幕横纵比(最佳为1920X×1080);图像缩放引擎要具备支持分辨1920X1080的能力;投影仪器需要具备处理大约2.5伽马要求;完美的白色屏幕区域亮点不少于16英尺。由此,可以说明大都会在开发此项目的严谨的标准化管理,以保真的质量,为其他加盟者与观众维利,同时也有利于项目的维持与高效。】
【至2006季开播以来,大都会年均制作10部高清直播歌剧(6部为新制作),票房收益年均达到2900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约为2个亿)。截至2015演出季,全球2000多家剧院与电影院(国内为700家左右)参与播放大都会出品的高清歌剧,高清歌剧的年均观影量达到200多万人次。以上院线的年均产值与观影量数据较为直观与客观地说明了大都会模式的高清直播歌剧的生产力与可行性。”】
-
Ruby Ruby 2019-02-23 16:26:45
看到一篇论文名为“文化产业价值链视角下高清直播歌剧的运营机制探析——以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为例 看到一篇论文名为“文化产业价值链视角下高清直播歌剧的运营机制探析——以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为例”,作者是陈雅雅,详细介绍了大都会歌剧院的直播方式和对影院的设备要求: 【参与机构的播放形式可以自行选择,可以实时直播也可以规定时间数次复播。大都会要求参与机构的播放设置要统一、规范:播放设备必须为高清设备,不得低于1280X720的分辨率和16:9的屏幕横纵比(最佳为1920X×1080);图像缩放引擎要具备支持分辨1920X1080的能力;投影仪器需要具备处理大约2.5伽马要求;完美的白色屏幕区域亮点不少于16英尺。由此,可以说明大都会在开发此项目的严谨的标准化管理,以保真的质量,为其他加盟者与观众维利,同时也有利于项目的维持与高效。】 【至2006季开播以来,大都会年均制作10部高清直播歌剧(6部为新制作),票房收益年均达到2900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约为2个亿)。截至2015演出季,全球2000多家剧院与电影院(国内为700家左右)参与播放大都会出品的高清歌剧,高清歌剧的年均观影量达到200多万人次。以上院线的年均产值与观影量数据较为直观与客观地说明了大都会模式的高清直播歌剧的生产力与可行性。”】 ... 目击者啊你太优秀了, 这么有学习精神.我查过中国的城市,国家大剧院在名单里,但是并没有真的上映.上海没有合作的影院,东京和首尔有, 一直觉得日本和韩国对古典音乐支持力度很大,国民接受程度也高一些.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2015.11.18 贾凡,普朗克1947年创作的歌剧提瑞西阿斯的乳房(... (风马牛)
- 贾凡的小花园专用聊天楼(⁎⁍̴̛ᴗ⁍̴̛... (FEELER)
- 召集组员!一起助力开启小组中秋家宴! (小组活动官)
- 开个贾凡而立音乐会直播楼吧 (🧡̆̈ ʟ̆̈ᴜ̆̈ᴄ̆̈ᴋ̆)
- 【元宵篇】贾若凡星乐元宵 (麦芽m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