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黑白的一些经验
来自:1达
怎么开始好呢?黑白片离不开黑白胶片,于是就从她们开始吧。 我用过的片子和正在开始使用的片子就是那么几种:公元,乐凯,AGFA的APX系列,Kodak Tmax,Tri-X,英国的Ilford HP5,还有日本FUJI的Neopan 400。可以说还是非常少,这里有经验的原因,但很重要的是经济的原因。不过我在这么几种胶片里面已经找到可以满足我日常使用绝大部分要求的胶片了。 1, 国产公元 我可以说是公元的铁杆支持者,从一开始冲洗的第一个卷开始,公元就没有离开过我的摄影包。在进口胶卷的冲击下,公元依然在爱好里面赢得了很好的口碑,非常不简单。我是强烈推荐这种国产胶片的,可以说,这个是国货里面的精品。有传言公元早被美国Kodak收购,但未经证实。当然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公元的质量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这对于一种国产胶片来说是很不容易的。公元没有生产过彩色胶片,所以全部的研发力量都用在了黑白片子上。公元现在生产的民用黑白摄影胶片只有一种,就是PAN100全色片,而且是135规格,但是听闻可以通过订购买到4X5格式的胶片。对于一切的黑白初学者,公元绝对是一个正确的选择。D76冲洗出来的公元胶片灰度优秀,颗粒细腻,高光不容易跑掉。值得一提的是,公元胶片虽然只有ISO100一种速度,但是她由于细腻,所以在需要高速的情况下她也很适合迫冲。在极端情况下我曾经冲到400度,影像和颗粒依然令人相当满意,值得表扬。经验丰富的Ch4chen师兄曾经将之迫至ISO1600,依然得到相当满意的影像,佩服。更令人满意的是她的价格,才5元一个,轻易就可以买几包随便用,不心疼,不用她还用谁啊? 2,国产乐凯 身边很多朋友都说乐凯很难冲好,高光容易飞走,或者抱怨乐凯的质量控制有问题。我只用过不多的几次,不敢随便发表太多评论。虽然我在以前使用乐凯C41工艺胶片的时候也遇到过刮片等问题,不过是我在后来使用D76冲洗乐凯银盐胶片就还没有任何事情发生。可以说她也是一种很不错的胶片,但由于我一直在使用公元,所以乐凯没有用得太多。记得我第一次冲洗SHD100的时候已经冲得不错,片子显得很厚实,很讨人喜欢。虽然那卷片的的暗部有点不足,但那是我那台Mju II本身暴光略有不足造成的。后来根据师兄的建议我将冲洗时间延长一分钟,并减少摇晃以对应高光容易跑掉的情况,效果比第一卷还要好。当然,我还没敢像公元那样用得那么多,和乐凯比较,我还是喜欢公元更多。显然,就迫冲这一性能,公元在国产片里面还是无出其右。 3,AGFA APX APX我使用的有100和400两种,相比之下我用ISO400的居多,因为我经常需要在低光的情况下手持抓拍,而且她也是进口的ISO400高速卷里面比较便宜和容易买到的一种,效果也相当漂亮。另外还有一种没有用过的,是ISO25的,看过照片,相当的棒,可是听说已经停产了,而且我用不了这么慢的胶片,所以也不可惜。APX在黑白摄影的圈子里面一直拥有很不错的评价,但有点无奈的是我对这种胶片最近才算有点弄懂了她的冲洗时间。出于APX有新旧版本的原因,之前在网络上查的时间参差不齐,令我好几卷APX冲得一塌糊涂,心痛不已,幸好后来有高手指点才开始慢慢掌握。单从质量来讲,APX充分体现了德国人做事严谨的态度。光外面的片盒就已经做得非常非常漂亮和细致,比美国Kodak和日本的FUJI都好,一丝不苟。使用D76冲洗的APX效果非常优秀,有种金属的质感,高光非常漂亮,颗粒细腻。不知道将之减感拍摄会有什么样的效果,朋友说有人这么做过,出来的照片让人惊讶,但以现今我的技术和经济能力我显然不敢这么做。传说APX使用AGFA原装出产的Rodinal药水冲洗会有惊人效果,但因为自己的技术还没有能够达到可以严格配制该药的地步,而且原装Rodinal在国内很难买,有也是高价,所以我一直没有机会尝试,都在使用D76。令我高兴的是莫斯科出售的原装Rodinal价格很便宜,日后一定尝试,到时候再补充一点体会吧。 4,Kodak Tmax 这种胶片我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一直听说很难冲,又一直听说很漂亮,可是我一直冲不好,也不是办法,所以现在一直没有使用。不知道是不是药的问题还是我的经验不足,我使用D76冲洗Tmax一直是一件比较难做好的事情,或许根据网上的经验使用Tmax药会比较好。这点经验还是以后再补充为好。 5,Kodak Tri-X Tri-X又叫3X,可能是我用过最好的黑白胶片了。该片生产了超过50年,即使是推出了新型的Tmax,Kodak仍然没有停止生产的意思,可见这种胶片在用家心中的地位。在数码相机和彩色照片占据新闻摄影领域之前,TRIX一直是新闻纪实摄影师们心目中的首选胶片(如我最崇拜的James Nachtwey,他到现在都在用),到现在还有很多职业摄影师和爱好者青眯着她。在众人的赞美声音中我也没有轻易放过,结果使用效果令我非常满意。照片的灰度层次质感非常优秀,而且让人吃惊的是她拥有极高的冲洗宽容度,这可能和她本身是厚乳剂胶片有关。9to5开玩笑说过,只要不是用纯净水,什么水都可以把这种胶片冲出来,可见Tri-X冲洗宽容度之高。冲洗宽容度高的另一好处是Tri-X用于增感效果极好,甚至可以迫到ISO3200使用。不过这种胶片国内太难买了,不得不从香港进货,而且价格很高,但是出于她的优秀性能,依然很多人愿意为之掏腰包。我承认,如果我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我会经常使用的。 6,Ilford HP5+ 以前是大名鼎鼎的HP5,现在是她的新版本Plus。拍HP5+的时候刚好我在使用朋友Jogo兄借给我的Leica M3,后来我也用Nikon F3拍过几个卷。M3拍的一个问题是很多片子都是估计暴光出来的,但是好在我有一定的经验,所以HP5的片子出来的效果令我满意。尤其是重返机场那一组,Fuzzy说很有Leica的味。虽然我到现在还不知道Leica到底是什么味,不过可以肯定的是HP5+给我一种很特别的感觉,和Tri-x是明显不同的,不算很浓,但很有味道。作为新闻纪实摄影师的用得最多的另一种胶片,HP5+自然有她的实力。拍黑白的人有谁不知道Ilford?只可惜她的胶片我只用过HP5+一种,PAN400即将列入大量使用的范围,她的经验日后再补充。 7,FUJI Neopan400 她我现在只拍了一个,还不好说什么。听Jogo兄说这种和APX400是在Tri-X后最好的ISO400高速卷了,所以我在香港看到她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买了一包。在网上查询得知,Neopan使用的是薄乳剂技术,就是说她是新型胶片。但同时又使用了RVP的技术,所以她在很锐利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迫冲性能,比较厉害。可见FUJI这公司的技术相当强大,不但彩色反转片厉害(拥有了宽容度,色彩饱和度和细颗粒的领先地位),连黑白片都可以做成这样,实在是变态。 说了这么几种胶片之后要说的是,胶片其实就是器材,器材不应该成为阻碍技术进步的因素,但它更不能成为我们技术停滞的理由。其实现在胶片技术在我那点不多的经验看来,已经可以满足我们所有要求了,连A·Adams都没有抱怨过什么,那么我们又抱怨什么呢?所以尽管根据需要和经验选择就是了。好,就先将胶片的好坏评价停一停,打个完场。 说完胶片就该说药了。 冲洗的显影药水,我只使用过三种,一种是全世界都知道的D76,另一种也是全世界都知道的Rodinal,而且后者是过期的,哈哈!还有一种是乐凯的HB17型。D76可以说是一种全能的通用的药水了,性能一直稳定优秀,所以我一直没有放弃过。在莫斯科冲洗胶片我到现在都是用D76,不过这里可以买到的都是Kodak的原装药,不算非常便宜,但非常非常稳定,绝不用担心质量问题。虽然我现在总是在使用1:1的方式冲洗胶片,因为这样冲洗时间长些,好控制反差,而且颗粒更细,价格更便宜,但实际上D76无论在Stock还是在冲淡的情况下都能够得到满意效果。无忌里面学生俱乐部的小鱼同志曾经用过1:3的比例冲洗,冲出来那个乐凯的层次实在是……!!!在苏联摄影科学研究所1957年出版的摄影配方册子里面(我的独门秘方,呵呵)对D76作出了如下评价:“D76能够使胶片暗部和亮部同时保留有最好的层次,同时令胶片有最高的感光度。”牛吧?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现在D76是最多人使用的配方。另一个原因是她相对容易配制,虽然D23更容易配制,但是效果没有D76稳定。之所以说D76是全能通用药水,是因为很多胶片的冲洗是以D76作为标准的(除了极有个性的AGFA,她的APX没有给出来,就是自己的Rodinal也竟然没有给出标准感光度的冲洗时间!),有几种胶片官方甚至只给出了D76的时间,这里包括该死的国产片,其他药水?你们就自己去试吧!唉,懒之过,不是说我。 然后就到了令我们又爱又恨的Rodinal了。爱是因为她的好,恨是因为难得到。AGFA这种药水已经超过百年,她的具体配方好像一直没有公布(?),而且国内难买又比较贵。所以我很多朋友是根据网上的配方来配制的,听说也是摸索出来的。配制Rodinal的过程复杂而且有毒,所以我现在还没有配过,一直是蹭朋友的用,呵呵,还是过期的……过期归过期,不少人说Rodinal过期冲出来的味道也是很好的,我的经验是适当增加冲洗时间就是了。这种药水可以按1:25,1:50,1:100甚至1:300使用,但我用得最多还是1:50。这是一种很有个性的药,出来的片子颗粒感突出,影调特别而且丰富,很多人喜欢这种调子,在阳光下效果很好。我也用Rodinal冲洗过阴天拍摄的公元,结果同样很令我满意,朋友说看片子以后第一次感觉黑白照片也有彩色的味道。这种药用于冲洗AGFA自己的胶片APX,会有惊人的效果,冲洗Tri-x的评价也相当高。幸运的是在莫斯科有大量的原装Rodinal出售,而且价格比D76还要便宜,所以我决定用完手上两包D76之后开始用她。 最后是HB17,可以说HB17是国产药里面的精品,效果优秀,使用方便。由于她是用浓缩液的形式出售,所以根本不用配制或者用热水开粉末搅拌什么的,直接兑水稍稍搅拌就可以得到工作液。这种优点对于我这等懒人相当适合,所以我是推荐使用的。用HB17我就冲过公元,是使用1:19的比例冲洗的,10分钟,效果相当好,颗粒很细。这种药的影调有点特别,不一定每个人都喜欢,但就和有人说D76平庸一样,这些都是见仁见智的,喜好不同选择也就不同。喜欢玩放大的朋友跟我说HB17冲出来的片子适合放大,也许是比较锐利吧。值得表扬的一点是,乐凯出品的几种冲洗药水,包括显影和定影,质量都一直保持得很稳定。而且不同于D76和Rodinal,HB17是无(或者说是少?)污染的配方,所以对环境基本没有损害。 定影液的问题嘛,我没什么好说的,也说不出什么来。我只用过F5,HB19和Kodak的Tmax专业定影药,都很好,也没有从味道上闻出什么区别来(……),当然,效果区别也没有看出来,就不多说了。但要选择的话我会选后两者,因为是液体,方便多了,谁叫我懒? 再说一点杂七杂八的东西。 我一开始使用的冲洗罐是国产的荷花牌,那些国产芯真的差点要了我的命。我用那些冲芯装片是没有一次能够成功的,叠得厉害,令我损失了一些片子。所以我就去买了Konica的芯,放在荷花罐里面使用。Konica的芯质量很好,使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依然处于良好状态,很放心。而且这种芯是进口产品里面最便宜的,所以值得使用。另一种用得非常广泛的罐子和芯就是AP了,可以说AP是相当好用的东西,做得很人性化,很好上手。刚来俄罗斯的时候我没有打算冲洗胶片,后来看到这里的AP很便宜,我也就买下了,于是添置了几乎全套的AP设备,包括他们的双135冲罐,两个防氧化罐和他们的两种规格的量杯,相当好用。于是我也打算将设备带回去替换我的荷花罐作为主力用途,那个国产罐漏液实在厉害,我可不想自己的手整天被D76摧残,呵呵。还有一种,是百得信冲罐,相信是很专业的设备了,我也只在老曾家里见过他的4联装,听说要1000多块。说完价格后他对我说:唉,你现在是学生,用荷花就行了。我们读书的时候还没这么好的东西呢,不也是一样过来? 在国内的时候我觉得暗袋是很有用的东西,也很便宜。出国前我的朋友晶晶刚从青海下乡回来,听她说他们在青海用睡袋来做暗袋从相机里面拆胶卷的时候还哈哈大笑。可是到了这里以后我却为了买个暗袋而发愁,国内一个简易的暗袋只要30元人民币左右,这里可找不到这么便宜的。我在莫斯科电影厂的专业摄影店里面用俄语解释了半天也没有解释出来,后来他们找了会英语的人,在听懂我的意思之后他给我看了他们这里唯一的一种暗箱。对,是箱,还是可以像小帐篷那样折叠的那种,很高级也很贵,要1000人民币,对此我当即就否决了,我就算很有钱也不会去买的,于是回家后我决定给自己做一个。后来做出来了原来不难:用两件厚的衣服套在一起,把下摆和领子叠起封住夹好,手往袖子里面一伸,就是一个暗袋了。实验过后发觉很安全,可以长期使用,于是我暗袋的问题也就此解决了。在紧急的情况下,推荐大家效仿。 在国内的温度控制我是全程水浴的,因为广州的气温总是不适合冲片,但到这里后我没有这样做过,我只是在开始之前控制好液体的温度而已。原因有二,一是AP的罐子不容易传导热量改变温度,第二就是我的屋里有暖气,温度就在20……哈哈哈哈! 停影也许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因为我从来没做过Stop Bath这一步。主要原因是我认为定影液本身就是酸性的,而且我每次显影完后都会马上往罐里换几次清水,所以已经有了停影的作用,就没有去多做一步了。 还有一个就是搅拌,基本上用D76冲洗搅拌都差不多。我一开始是连续搅动30秒,每两秒完成一次搅动,后来是每30秒搅动5秒,频率也是两秒完成一次。以前我是每分钟搅动10秒,看似差不多,但实际上每30秒搅动5秒比每分钟搅动10秒的效率高,药水流动也相对多,不容易引起沉淀,所以效果更稳定更好控制。D76的一个例外是乐凯,为了对应乐凯高光容易飞掉的问题,我是每分钟搅动5秒的。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的反差调整搅动的时间和频率,如冲洗Tri-X胶片,但不适宜一次改变太多,试验着来,会更保险。毕竟冲得反差小,调整起来会比反差大来得容易得多。 Rodinal的搅拌可能要更注意一些,我到现在还是冲公元冲得多,所以只敢说公元的经验。第一分钟是连续搅动30秒,和D76一样。但后面就不同了,只需要很少的摇晃,有朋友甚至不搅动。我的方法是在第3分钟,第8分钟,和第13分钟各搅拌一次,每次5秒。如果需要大点的反差和颗粒,可以适当在中间增加一次搅动,比如在第5或者第10分钟。但从朋友的经验和我自己的总结得出的一点是,间隔不要密,摇晃的力量不要大,否则反差会难以控制。 差不多说完了吧?还是得说明一点,专心用得好某一两种药水或者胶片就很好了,其他的东西试试,按需求选择就行,这样比起所有东西都想用但什么都用不好要强得多。 说了这么多东西,你可能会说我讲这些很多人都会。的确,在黑白冲洗里面我只是一个新手,嫩到不得了,很多东西还是需要学的,也一定有很多前辈冲洗得比我好,如我虽然不认识但又十分尊敬的高磊先生和我的师兄Ch4chen,还有论坛里的众多朋友。但我觉得,在适当的时候给自己总结经验,包括器材和拍摄冲洗等,对自己很重要。这不但是给自己以后的路打基础,也是给后面来的朋友一点经验,让他们少走点弯路,就和我的朋友给我的经验一样,就这么简单。这里要对我的朋友们说声多谢,包括老莫,Jogo兄,Ch4chen师兄,95兄和Wenson,Yoga和其他很多没有提到名字的朋友等,谢谢你们给予的支持。大家对我写的东西有任何疑问或者不同意的地方可以尽管提出来,如有错误的地方,敬请斧正,欢迎一起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