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注疏集第二卷《不合时宜的沉思》出版
来自:linjun
尼采注疏集 (约四百五十余万字) "尼采注疏集"出版说明 尼采是我国相当广泛的读书人非常热爱的德语作家,惜乎我们迄今尚未有较为整全的汉译尼采著作集。如何填补我国学园中的这一空白,读书界早已翘首以待。 "全集"通常有两种含义。第一个含义指著作者写下的所有文字的汇集,包括作者并未打算发表的笔记、文稿和私信等等。从这一含义来看,两位意大利学者Giorgio Colli / Mazzino Montinari编订的十五卷本"考订版尼采文集"(Nietzsche S?mtliche Werke:Kritische Studienausgabe in 15 B?nden,缩写KSA,实为十三卷,后两卷为"导论"、各卷校勘注和尼采生平系年),虽享有盛名,却并非"全集",仅为尼采生前发表的著作和相关未刊笔记,不含书信。Giorgio Colli / Mazzino Montinari另编订有八卷本"考订版尼采书信集"(S?mtliche Briefe Kritische Studienausgabe in 8 B?nden)。 其实,未刊笔记部分,KSA版也不能称全,因为其中没有包含尼采在修习年代和教学初期的笔记──这段时期的文字(包括青年时期的诗作、授课提纲、笔记、书信),有数位学者历时数十年编辑而成的五卷本"尼采早期文稿"(Frühe Schriften: Werke und Brief 1854-1869;Joachim Mette编卷一、二;Karl Schlechta / Mette编卷三、四;Carl Koch / Schlechta编卷五)。 若把这些编本加在一起(除去KSA版中的两卷文献,共计26卷之多)全数翻译过来,我们是否就有了"尼采全集"呢? 没有!Giorgio Colli和Mazzino Montinari起初就立志要编辑真正的"尼采全集",可惜未能全工,Volker Gerhardt、Norbert Miller、Wolfgang Müller-Lauter和Karl Pestalozzi四位学者在柏林-布兰登堡学园(Berlin-Brandenburg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支持下接续主持编修(参与者为数不少),九十年代中期成就四十四卷本"考订版尼采全集"(Nietzsche Werke Kritische Gesamtausgabe,44 B?nde,Berlin / New York, Walter de Gruyter 1967-1995,共九大部分,附带相关历史文献)。我国学界倘若谁有能力和财力全数翻译,肯定会是莫大的贡献(最好还加上Supplementa Nietzscheana,迄今已出版7卷)。 "全集"的第二个含义,指著作者发表过和打算发表的全部文字,这类"全集"当称为"著作全集"(KSA版十五卷编本有一半多篇幅是尼采1869-1889的未刊笔记,尼采的著作仅占其中前六卷,未刊笔记显然不能称"著作")。尼采"著作全集"的编辑始于十九世纪末。最早的是号称Gro?oktavausgabe的十九卷本(1894年开始出版,其时病中的尼采还在世),前八卷为尼采自己出版过的著作,九卷以后为遗稿;然后有Richard Oehler等编的Musarion版二十三卷本(1920-1929)、Alfred B?umler编订的Kr?ner版12卷本(1930陆续出版,1965年重印)。这些版本卷佚过多,与当时的排印技术以及编辑的分卷观念相关,各具历史功绩。 1956年,Karl Schlechta编订出版了"三卷本尼采著作全集"(Werke in 3 B?nden,附索引一卷;袖珍开本,纸张薄、轻而柔韧,堪称精当、精美的"尼采著作全集")──尼采自己出版的著作精印为前两卷,卷三收尼采早期未刊文稿和讲稿以及"权力意志"遗稿。KSA版于问世后,Karl Schlechta本因卷佚精当仍印行不止--迄今已印行十余版(笔者所见最近的新版为1997年),引用率仍然很高。 Karl Schlechta本最受病诟的是采用了尼采胞妹编订的所谓"权力意志"遗稿(张念东、凌素心译本,北京:商务版1991版)──由于没有编号,这个笔记编本显得杂乱无章(共辑1067条),文本的可靠性早已广受质疑。KSA版编辑尼采笔记以年代为序,从1869年秋至1889年元月初,长达近二十年(七至十三卷,近五千页),其中大部分不属遗著构想,所谓"权力意志"的部分仅为十二和十三卷(十三卷有贺骥中译本,漓江出版社2000;选本的中译有:沃尔法特编,《尼采遗稿选》,虞龙发译,上海译文版2005) 有研究者认为,尼采并没有留下什么未完成的遗著,"权力意志"(或者"重估一切价值")的写作构想,其实已见于最后的几部著作(《偶像的黄昏》、《善恶的彼岸》、《道德的谱系》、《敌基督》)──尼采想要说的已经说完,因此才写了《瞧,这个人!》。按照这种看法,尼采的未刊笔记中并没有任何思想是其已刊著作中没有论及的。 研究尼采确乎当以尼采发表的著作为主──重要的是研读尼采或充满激情或深具匠心地写下并发表的文字。此外,尽管尼采的书好看,却实在不容易读(首先当然是不容易译),编译尼采著作,不仅当以尼采的著作为主,重要的是要同时关注注释和解读。 我们这个汉译"尼采注疏集"含三个部分:(前封勒口用这段文字,加下面的1-3=仅名称) 1,笺注本尼采著作全集--收尼采的全部著作,以KSA版为底本(其页码作为编码随文用方括号注出,便于研读者查考),并采用KSA版的校勘性注释和波恩大学德语古典文学教授Peter Pütz教授的"笺注本尼采著作全集"(共十卷)中的解释性注释(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采集法译本和英译本的注释--Gilles Deleuze/Maurice de Gandillac主编的Galimard版法译全集本主要依据KSA版;英文的权威本子为"剑桥版尼采著作全集"); 2,尼采未刊文稿--选编重要的早期文稿(含讲稿和放弃了的写作计划的残稿)、晚期遗稿和书信辑要; 3,阅读尼采--选译精当的文本解读专著或研究性论著/文集; 由此形成一套文本稳妥、篇幅适中、兼顾多面的"尼采笺注集",虽离真正的"汉译尼采全集"的目标还很遥远,毕竟可为我们研读尼采提供一个较为稳妥的基础。 "尼采注疏集"是我国学界研究尼采的哲学学者和德语文学学者通力合作的结果,各位译者都有很好的翻译经验--这并不意味着译本无懈可击,编译者的心愿是,为尼采著作的汉译提供一种尝试。 刘小枫 2006年5月於 中山大学比较宗教研究所 德语古典文化与宗教研究中心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刘小枫|美国行为的根源 (郭北山青)
- 热烈祝贺中国人民大学古典文明研究中心荣获表彰! (诚之)
- 刘小枫|海德格尔形而上学之问中的世界历史 (郭北山青)
- 刘小枫|略谈古籍与古典之别 (郭北山青)
- 《读书》新刊|刘小枫:从“荒原”到“大边疆” (郭北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