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探索频道纪录片和欧洲纪录片的传播学比较
大雄(http://www.douban.com/host/scu)
闵杰 (2006-03-22 17:30:05.0) 论文摘要:纪录片与其他大众传媒方式一样必须解决何时传播,在什么合适的地点传播,如何有效的传播,如何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如何建立并通过优化的传播渠道进行传播。本文引入传播学的分析方法,分析美国探索频道纪录片和欧洲纪录片在运作模式、制作方式和核心传播理念上的差异。 关键词:传播、运作模式、制作方式、核心传播理念 传统的纪录片研究在一般层次上注重的是关于纪录片内部的系统研究。其中包括纪录片语言研究,镜头研究,美学研究乃至于纪录片史的研究。但是理论界却往往把纪录片和传播切割开来。纪录片更多的被归为艺术领域进行泛文化的研究与精读,而分裂了作为传播媒介个体的属性和特点,作为传播工具的作用与方法,作为传播模式的影响和受众的接受与反馈。 “电影和纪录片首先是一门传播,其次才是一门艺术。电影和纪录片首先是一门传播的艺术,其次才是一门艺术的传播。”[1] 电影和纪录片的本体是为了解决何时传播,在什么合适的地点传播,如何有效的传播,如何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如何建立并通过优化的传播渠道。纪录片也应和其他的大众传媒(报纸,电视)一样,在5个W 中间寻找自己最有用的,最优化的传播方式和策划。 在美国,电影的生产和流通,首先是作为一种经济行为来运作的,这几乎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美国的好莱坞更是把电影作为产业来经营的世界性代表。作为在同样的商业环境浸润中诞生的美国探索频道纪录片,在商业化运作方面几乎将好莱坞模式照搬过来,打造出纪录片领域的“美国大片”,并将传播的触角伸向世界每一个角落。 对比之下,欧洲纪录片生产和发行带有更多的政府背景和个人色彩,商品和市场的概念并没有在纪录片创作上产生过多影响,从纪录片创作的资金来源、运作模式、传播方式上都和美国探索频道纪录片有显著区别。 (一) 运作模式:商业运作和社会运作 1.探索频道:利益驱动的商业运作模式 今天,好莱坞已经将电影商业化运营方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不仅拥有电影营销的系统模式,电影发行的院线制和分账制,还拥有经典的叙事系统,种类丰富的电影类型。在商业运作上,探索频道和好莱坞模式异曲同工。 探索频道1985年才正式开播,可以说是比较年轻的电视频道。作为私营商业性公司的探索频道,从创建之初就开宗明义地把“赢利”作为自己的首要目的。探索频道探索亚洲制作总监Vikram Channa曾说过,他们称观众为“消费者”,因为观众是“付费观众”,所以节目从定位、选题、制作等各个环节,都须紧紧围绕观众的需求来进行。“既然产品属性为商品,探索频道的竞争性思维一开始强调的就是遵循商业规则的价值性思维――即全力关注‘消费者’(观众),注意力集中在为‘消费者’(观众)提供的价值需求上,从而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忠诚的、不断扩延的‘客户平台’。”[2] 和任何一家以赢利为目标的商家一样,探索频道经营者、从业者都以争雄国际市场和追求直接利益为最大目标。唯一不同的就是,制作生产纪录片成为他们赢利的内容和途径。 商业利益驱动对纪录片创作产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能否赢利成为判断是否制作纪录片的唯一准则,制作的纪录片必须符合市场需要和能够带来商业利润。为了保证每部片子同样高质量的制作水准,Discovery不辞劳苦、大花血本。作为全球最大的纪实片制作商及买家,Discovery总会选择最优秀的制片人、最优秀的导演、主持人和翻译介入节目的制作;其每部制作实播片长和实拍片长的比例平均在1:15左右,最高甚至能达到1:75,其中所耗资金和所耗时间由此可想而知。Discovrey探索亚洲有限公司中国副总裁罗百鸿曾经说“能够运作好这样的大制作和高投入关键是要了解完整的市场体系。Discovery要投入一个节目,一般在概念构思过程里就已经跟每一个播出地区的前线工作人员或者广告的销售人员去研究这一类节目是否有市场,是否有广告,甚至细致到各个推广地区是否会买节目版权。所以,我们的产品必须是能为Discovery主流市场接受的节目,这样投资才会有保证。” [3] 2.欧洲纪录片:多样化的社会运作模式 欧洲国家众多,各国在广播电视节目的管理和运作的微观层面方面也存在很多复杂的差异。但总体来看,表现出一种和美国商业化模式不同的脉络,基本实行广播电视的公共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特征就是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以公共视听费,或以社会资助为主,国家财政补贴为辅,以此消除商业营利的驱动力,“在非商业主义、民主政治和中立自主的基础上,建立服务于公共利益和对社会负责的广播电视体制,从而促进言论的自由传播、文化的多元发展、信息的可选择性、教育的繁荣和高质量节目的制作。”[4] 在欧洲,不论是机构还是个人制作纪录片,基本都不以赢利为目的。法国FIPA国际电视节秘书长让.米歇尔在接受访问时说“如果说在纪录片或者其它片子的成功中有窍门的话,如果谁知道成功的窍门这一秘密的话,所有的制作人就都成亿万富翁了,都发家致富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制作人还并不富有,甚至是很穷,在欧洲甚至会穷死,从来不可能靠这种职业发大财。虽然他们也想赚钱,但实际上是不会有所谓的秘诀的。这是不可能存在的。现在唯一的秘诀就是,为了不赔钱。”[5] 这种情况在欧洲非常普遍,纪录片市场处于一种低靡的状态,很少能够有胶片电影一样的院线去播放。像《微观世界》、《帝企鹅》和《迁徙的鸟》那样的胶片之作是很少有的。投资少就意味着不可能使用胶片,而不使用胶片拍摄的结果就意味着很难进入院线播映,这样一来纪录片的市场便失去了最大的一块蛋糕,只能靠着电视台的版权和播出权分一杯羹吃。 在缺乏商业利润回报的情况下,欧洲很多纪录片制作的动力和经费都来自于政府和机构的资助。政府的扶持与引导最为重要和关键,许多国家如法国、波兰,其政府都设有纪录片制作基金,覆盖部分制作成本。 (二)制作方式:标准化批量生产和个性化制作 1.探索频道:标准化批量生产纪录片 在电影行业中,最早采用这一方法之一的是美国人,独立制片人兼导演托马斯•哈伯•英斯,他确立了制片人作为唯一的一个卷入从挑选故事到最后剪辑完成的整个生产程序的人。而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准备阶段由编剧负责,拍摄由导演负责,后期制作由剪辑师负责。这种生产模式在好莱坞迅速推广开来,并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好莱坞影片生产的标准化,包括了影片生产的每一个阶段:从叙事的构思到拍摄制作、最后影片投放市场,以及放映后观众的反应等。标准化操作是为一个确立的市场系统化生产影片的需要,确立这一市场意味着产生迎合观众的影片。同时,通过影片的放映,既能为制片者提供稳定的资金,还能够使制片商能够连续评估观众对技巧、表演者、故事等的反应。 与好莱坞的标准化商业运作一样,探索节目的制作流程也有类似标准的生产线。据入围2002年探索中国‘新锐导演计划’的中国导演介绍,探索公司在拍摄前就要求他们列出详细的拍摄提纲和计划。在拍摄正式开始之后,探索公司要求每天填写进度报告,如果没有完成,必须解释原因,完全是按照一种商品化的产品生产来要求。 “在这种模式下,制片人和策划人是最关键的,他们掌握着节目的风格、质量,导演只是这个生产流水线上的一个剪辑工人而已,没有什么个性可言。所以全球都在看探索的节目,却从来没有人能够说出探索最知名的导演的名字。”[6] 2.欧洲纪录片:纪录片的个性化制作 纪录片在欧洲被视为高品位的艺术形式,具有公共服务性质,同时也是创作者们表达自我观点的舞台和工具。因此,在欧洲,纪录片都被视为导演的作品,而不是商品。 欧洲各国政府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为纪录片导演进行个性化创作提供了宽松的环境。文化的多样性是欧洲的主要特征之一,在面积不算很大的欧洲,存在着几十种以至上百种各具特性的文化。“欧洲文化的多样性在民族性格和思维方式方面也表现得十分明显:法国人浪漫,英国人严肃,德国人严谨,意大利人奔放,瑞士人精细,这些判断似乎已成为世人心目中牢固的模式。”[7] 在这个问题上,法国FIPA国际电视节秘书长让.米歇尔认为“中央政府就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保护,这是法国文化创作的源泉。这种状况一直延续至今,也就是政府当局对于文化创作采取支持和保护的政策。这是法国的传统……政府的资助和支持,指的是政府不审查题材,比如你这部电影要拍什么,他不关心,他支持的是创意和想法,从不越俎代庖在艺术上做取舍。”[8] 纪录片个性化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导演对选题的自主选择。欧洲纪录片的选题一般都是创作者自己思考的,很少会考虑观众的要求和喜好,以及拍摄以后的市场需求。选题的社会意义和导演个人的兴趣是决定选题的重要因素。 独立制片是欧洲普遍存在的一种纪录片制作方式。这种情况下,往往不会有一个详细的本子。其拍摄步骤基本是:首先确定一个拍摄主体,然后拍摄者就在那里呆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一边观察一边拍摄,最后返回到剪辑室里进行剪辑。“这些纪录片制作者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整个拍摄的过程就象一个不断有新事物发生的旅程。对这些创作者而言,如果预先想好了影片的主题,那将是非常乏味的。”[9] 由于没有播出的压力和要求,欧洲纪录片的长度一般都比较自由,完全是根据作者自己的表达意愿来决定的。 (三) 核心传播理念的差异:纪实娱乐和文化传承 任何艺术活动都因为独特之处而区别于他者,对于传播行为来说也是如此。要想取得独特的传播效果,必须具备独特的传播特色。而隐藏在这些特色之下的,是独特的传播理念。正如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副教授所说:“一切操作性的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为理念的问题。”[10] 核心传播理念形成核心传播特色,核心理念也制约着传播活动的进行。 对于美国探索频道生态类纪录片和欧洲生态类纪录片来说,正是由于核心传播理念的不同,从而形成各自鲜明的纪录片特色。美国探索频道秉承“纪实娱乐”的核心宗旨,制作生产的生态类纪录片也被视为“大众纪实娱乐产品”。而欧洲纪录片作者通过生态纪录片展现对自然的思考和生命的追问,用文化传承的视角来制作纪录片。 1.探索频道:将“娱乐”进行到底 将娱乐性的内容赋予纪实类节目是美国探索频道的一大突破,“寓知识于娱乐,鼓励家庭观众活到老学到老”,其节目被誉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纪实娱乐节目。 探索频道节目的娱乐功能视为核心理念。Discovrey探索亚洲有限公司中国副总裁罗百鸿先生对这种理念做了最好的阐述:“大家看电视,大部分时间是为了娱乐。所以节目里娱乐成分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尽管你是教育科技节目,你也必须做到教育娱乐并重,你才会有观众。没有观众,你做得再深刻、再好也没有用。很多节目不是做得不好,是因为做得太沉闷,根本提不起观众的兴趣。”[11] 为了达到娱乐目的,探索频道大胆进行各种娱乐化元素的尝试:故事化的讲述方式、利用悬念调动观众、堪于故事片媲美的再现场景、神奇的电脑特效、让人目眩神迷的视听冲击...... 2.欧洲纪录片:捍卫文化 “电影是一种文化识别的手段。当认为最优秀的个人电影总是深深植根于特殊文化特性的观点在欧洲取得共识的同时,认为欧洲电影业,就整体而言,对于电影功用和目的的理解太过于宽泛的观点也并非空穴来风。”[12] 在欧洲,有不少电影仍然保持着精神贵族的品质。有相当的观众,愿意看到多元化的电影,不愿意成为好莱坞单向式电影的简单消费者。也有相当的制作者,他们或者有自己小众的艺术追求,或者有沉重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宁愿在自己的小作坊里雕刻着自己的电影时光。在这些人眼中,电影是一种双向式的交流艺术,是一场精神和思想上的交流,甚至是一场与电影创作者共同创作的经验。对于欧洲电影的这种文化传承特征,法国FIPA国际电视节秘书长让.米歇尔认为“在法国有这样一种观点,文化是人类的组成部分,如同食物一样,文化对于人类起源和发展也同样不可或缺,人们可以据此得知自己从哪里来,自己到底是谁,这对于每个人来说,这都是存在的基础。文化是人类得以生存的最基本的东西。没有文化,人类将不复存在。没有文化的国家终会灭亡。 “纪录片是高品位的影视形态。正如首次在英语世界使用‘纪录片’一词的格里尔逊所说,虽然‘我们把一切摄自自然素材的影片都归入纪录片的范畴’,但是‘纪录片’这个称谓只应‘留给高层次的影片使用’”[13] 在格里尔逊看来,纪录电影是用来教育和宣传目的的,而不是其他。他将电影视为“打造自然的锤子”,而不是“观照自然的镜子”。欧洲的很多纪录片大师所追求的都是:如何通过摄像机去反映真实的世界。制作纪录片的目的是为了宣传或者为了客观的纪录现实社会,也或者是通过隐秘的形式含蓄地表达自己对世界或某些问题的看法。在这些纪录片创作者眼中,纪录片不是用来娱乐的艺术形式。怀斯曼曾经说过“我拍纪录片是因为我非常喜欢拍纪录片”。 注释: [1] 李立 《当电影遇上传播》,http://www.zijin.net/get/lecture/2005_08_04_507.shtml [2] 仇海鸳 《娱乐•趣味•知识与严肃•责任•教化――美国探索频道节目与中国纪录片节目比较探析》 [3] 《Discovery给中国电视带来什么?》,《北京青年报》,2001年9月26日 [4] 金冠军 郑涵 《当代西方公共广播电视体制的基本类型》,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cademic_xsqk_view.jsp?id=3201 [5] 冷凇 《纪录片是一种思考的方式--法国FIPA国际电视节秘书长让.米歇尔访谈录》http://www.cnjlp.tv/4-wz.asp?id=2249 [6] 王谦 《美国探索频道节目与欧洲纪录片节目比较研究》,中国传媒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马胜利 《欧洲一体化的重要任务——文化欧洲建设》,《德国研究》1997年,第三期,第12卷 [8] 冷凇 《纪录片是一种思考的方式--法国FIPA国际电视节秘书长让.米歇尔访谈录》http://www.cnjlp.tv/4-wz.asp?id=2249 [9] 王谦 《美国探索频道节目与欧洲纪录片节目比较研究》,中国传媒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传播理念》,《电视批判》栏目专稿,http://news.xinhuanet.com/newsmedia/2003-05/28/content_890567.htm [11] 《Discovery给中国电视带来什么?》,《北京青年报》,2001年9月26日 [12] 英国D.普特南 〈美欧电影分歧的焦点——文化属性和商业属性间的冲突〉 [13] 单万里 《纪录电影文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5月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电影纪录片和电视纪录片 (新社)
- 无线互联网的营销2.0探索总结 (大雄)
- 全国SNG协作体——中国第一个电视频道联盟 (角美)
- 姜军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手册 (凤园)
- 在政策与市场之间:民营公司电视剧的路径选择 (凤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