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冲】“松屋式手冲”是什么鬼?
Geisha(他朝两忘烟水里 何惜白驹俱往驰)
文章部分转自 咖啡工坊
松屋式手冲
相传,“松屋式”手冲方法是松下和义于 1962 年所发明的。他自行研发了不会妨碍粉层膨胀的滤纸和与此相应的金属架,用来维持滤纸的角度。这个手冲法的特别之处,在于使用粗研磨的咖啡粉,通过长时间的焖蒸。在冲煮时,先在咖啡粉中挖一个大坑,然后在滤杯上方,从高向下开始注出细水柱,直到咖啡液开始滴落,再跟画圈一样,往外画圈注水把咖啡粉淋湿,盖上盖子闷蒸 3 分钟。待 3 分钟后,开始均匀不间断的注水,当咖啡液到咖啡壶的一半时,就要停止注水,最后再加入热水稀释便可。

松屋式手冲是日本最早期系统化教学的手法,是日本流传以久,广受店家喜好的手冲流派。
松屋式手冲具有五大特色:
一、 放久不变味—让咖啡稳定保有刚出壶的品质。
二、 减少萃取偏差,提升萃取稳定度。
三、 清爽又干净的风味展现。
四、 易学不难精,无需手冲经验也可轻松上手。
五、 容易调整喜好浓度,轻松模拟咖啡风味最佳化的粉水配置

见过松屋式手冲的朋友会觉得,松屋式手法迥异于其他手冲流派,其真实目的,并不只是要避免刚烘焙好燥味和二氧化碳干扰,更完整的说法其实是:“要使进入萃取阶段时的咖啡粉状态一致”。
直白一点。我们手冲时候的闷蒸,其实也是一样的目的,只是大家应该也都有这样的经验,随著时间的推移,豆子闷蒸的过程会越来越不膨(看起来越来越不赏心悦目),所以今天的闷蒸30秒,跟后天的闷蒸30秒,其实预备萃取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而除非日积月累的使用科学仪器计算,否则我们也没有办法知道今天的30秒是后天几秒的效果。
终于,松屋派前辈们就爆发啦——
他们决定,既然抓不准排气的状态,那我就干脆把气通通排光!
这样不管刚烘好一天还是两个月,冲煮前咖啡粉的状态就都会一样啦!
可是,气都排光了,在冲煮的过程中不是很容易淹水导致萃取过度?——所以,松屋的前辈为了改进这点,将咖啡粉磨的很粗,连带的提高水温。
然后发现还是不行,温度太高还是会带出咖啡粉表层的杂涩物质,但降低水温的问题是,在当时,并没可能家家户户都配有温度计这东西,这样一样会导致萃取差异。
所以,决定维持原定的高水温,也就是水一煮开就倒入壶中,这样在手冲壶中的温度大约是95℃,但是把水柱拉——的很高(30cm)来同时解决水温过高和萃取力道不足这两个问题。

然后由于咖啡粉长时间的排气吸水,风味物质已经很容易释出,所以原本应该是1:10(1:15)的粉水比,变成只需要1:5就可以把大量风味物质融入咖啡了,再多下去咖啡粉就开始释出杂味了,但由于这样冲煮出来的咖啡液很浓,还需要加水稀释回1:10(1:15)的粉水比浓度。
所以,整套技术下来,发展完成的结果就是:
1.折滤纸。
2.将咖啡粉(一人份10——12克)放入滤纸,研磨刻度hen粗。
3.使用汤匙在中间挖出一个大洞,将咖啡粉拨开均匀贴于滤器壁。
4.使用95度的热水,从离滤器约30厘迈克尔的地方以极小水柱注水,先从中央开始注水,有水进入下壶后开始绕圈将全部粉打湿。
5.滤器上盖上盖子,闷蒸时间以三分钟为基准。
6.排气完成后,使用95度的热水,从离滤器约15厘米的地方以极小水柱注水,直到下壶至1:5的粉水比咖啡液。
7.加热水稀释至适合的粉水比。
豆友交流、查找往期文章,欢迎关注豆瓣id
个人VX ~562483240 (新鲜烘焙,服务小众)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怎么还心悸了呢 (珍妮料理)
- 建一个咖啡交流爱好者团购群 (静静)
- 武汉咖啡厅寻找合伙人! (Bonjour)
- 咖啡灌肠有副作用,严重的会造成肠穿孔 (FisherCoffee)
- 送豆测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