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声入人心》蔡程昱?转知乎上的一篇文章
dinglinglily
匿名用户:看完歌手突围赛再来更新一下。
终于,在歌手舞台上有一首能让他亮嗓的歌了。前几期听得人憋屈。明明那么好的声音却要努力收着,每次刚放开一点便又闷了回去,听起来犹如隔靴挠痒,让人说不出的难受。
《总有一天》,他那把好嗓子终于不藏了。在鞠红川和阿云嘎的情绪铺垫后,他一开嗓,便像歌词里所说的那样,“拨开晨雾和泥土”,扫去历史的混浊不清,天青日出,光明从云间抖落。他的声音质感太美,自带恢宏与壮阔,一下子让整首歌的容积好像变大了一倍,时间和空间都在各自的坐标轴上大大向前延伸。最难得的是他的高音不尖锐,不刺耳,不是那种轻轻薄薄飘在天上的无根浮华,而是被稳稳托住的穿云裂石之音,带来让人每一个毛孔都张开的酣畅淋漓。如果一定要用三个字评价这样的声音:殿堂感。
这期最后的成绩也证明,解放他的声音是个明智的决定。他能进入自己舒服的音域,发挥他的专长,就犹如关羽有了青龙刀,是个真正的大杀器。
天生王者,就别甘当什么绿叶了,暴殄天物。
——————————————
说到蔡程昱,很多答案都会提到一个词:天分。
没办法,音色是真的好,又高又亮,高音上去得并不费力,一群人里第一个听到的常常就是他的声音,而且只要他愿意,基本能达到一鸟入林百鸟压音的效果。最令人嫉妒的是,他才21岁,而且并非音乐世家出身,只算得上个半路出家。妥妥老天赏饭吃。
情感表达有欠缺,这个和年纪有关,历练多了眼界开了情感自然会丰富起来。看过他的一些花絮,完全是个没心没肺的傻小孩儿,这种纯真的快乐是装不出来的。其实我很喜欢这种少年感,甚至希望他是个长不大的彼得潘,歌声里永远有阳光的气息。但从职业角度来说,他需要被抛进现实的洪流里摸爬滚打,快快长大,到时他的歌声可能会多一些东西。
至于节奏音准等技巧上的问题,以他的努力和那股在专业上不服输的劲儿,假以时日不难解决。
最后说一句,声入人心里我最喜欢他,因为在艺术的世界里,比起努力,我更欣赏天赋。
这不是一种傲慢。我是做体育的,体育和艺术在某些方面有共通之处。看足球的人都知道巴塞罗那俱乐部,知道著名的拉玛西亚。我曾经和拉玛西亚的青训总监深入聊过。我问:你们认为一个球员身上最重要的是什么。他想也没想说:天赋。
艺术领域也是一样,能站在最高处的人一定是有天赋的人,但有天赋的人不一定能站在最高处。天赋只是敲门砖。最后是成金字塔塔尖的角儿还是成为塔底的芸芸众生,路怎么走,看他自己。
希望有一天看到他站在国际的舞台上。
————————————————
对了,想起来补充一下。为什么说他有天赋?不是因为那些出品人口中唬人的专业名词。是因为在听那首《真爱乐章》时,我忽然被其中一句实实在在电了一下,就好像自己曾在旅途中见过的一切美好风景都在那瞬间被唤起了。对,就是那句“Ma limpido è il mattino”。他的歌这一秒有了画面,有了灵魂,这应该是音乐人最想追求的境界了,而从他的其他作品来看,我相信这个效果不是他刻意用任何技巧营造出来的,是一种或许连他自己也不自知的高级感。
声入人心里有很多歌者懂得以声传情,一些偏音乐剧的歌者还会借助形体和表情来加强这种情感,但有些时候一不小心用力过猛了,就会流于匠气。某些时候我甚至会反感一些感情的过度表达,比如某位小朋友唱的《空桌椅》,那个从始至终的哭腔真是让我全身不舒服(没有黑他的意思)。这么说吧,你看过哪本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的书是像一些所谓文笔好的网络小说一样堆砌辞藻大量制造戏剧冲突的?有时候越简单的东西越有力量。蔡程昱身上就有这种天然去雕饰的东西,虽然我只感受到了那一秒,但足够了。这好过一切用技巧营造出来的情境,是真正的声入人心。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蝙蝠》1130repo (🚬)
- 《唐璜》全舞台版repo (🚬)
- 发新歌了,新风格新味道 (拉拉)
- 研究生毕业啦 (Bolero)
- 请问这是哪的图 (sari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