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命转帖
来自:无梦快乐酣睡者(喵喵喵喵?)
王教授的书法老实说写得还是不错的。问题是这个自我介绍的解说词是他本尊自己撰写的。 -------------------------------------------------------------- 这是怎样一种声音 王者之气 强国之象 大国文化之精神 行走在全球化时代的东西方文化前沿 这是怎样的一幅画卷 起起伏伏的山山岳岳 川流不息的江河湖海 将中国千年的书法精神 带到大洋彼岸 引来海内外瞩目。 ——这就是王岳川 一 中西交流的文化使者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山峰。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化山峰,是中国儒道经典、佛教的大乘智慧、西方哲学精神。王岳川,长期跋涉在“三座高山”那冲突与和谐的历史文化脉络之中,为中华文化的世界化而奔走四海。 这位著作等身的学者,丰满宽阔的前额下一双深邃如潭、闪亮如星的双眼,藏而不露又掩饰不住睿智和自信的锋芒。他在长达20年研究西学之后,潜心于东方文化思想的研究,在中国书法文化悠久、绚丽的风景线,以千年玄奘精神行走着中国文化长征,苛求自己的灵魂会师“三座文化山峰”,愿自己的思想的翅膀飘洋过海播撒中国思想;他还梦想铸造一个新思想的太阳,让文化中国思想演化为人类的思想。 作为学者书法家,王岳川教授坚持深入中国传统,在全球化时代探索发现东方的文化意义,自觉担当东方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以开放的人类情怀展望世界文化的发展,不遗余力地进行东方文化世界化的生命践行。 王岳川不仅学贯中西,出入儒道,濡染佛禅,具备广博深厚的文化根基和学识涵养,而且精通琴棋书画,具备敏锐的审美感觉和艺术悟性。学术与艺术彼此启示、文化与书法相互渗透,学者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家的才情交融,使王岳川深得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博采众长,“万法归一”,创造出众体兼备而又自成一体的“文化书法”。 十几年来,王岳川每年要到外地演讲100多场,差不多三四天飞一次,他的朋友、弟子遍天下。 1998——2000年,他在日本金泽大学教文学与书法课程; 2001年,他参加“中美书法教育观摩展”; 2002年,岳川先生忙碌且快乐着;3月,他在中国美术馆参加《北京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展》;9月,由澳门基金会支持、澳门科教文中心主办了《王岳川书法展》,并在澳门出版《王岳川书法集》; 2003年11月8日,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成立,王岳川任书法研究所领导主持召开书法学术讨论会。 2004年,他到日本大东大学举办“国际书法展和大学书法教学交流”; 2005年,他到韩国汉城参加“国际书法家协会成立大会和作品展大会”,并当选为国际书协副主席: 2006年,到英国的访问和讲演,以及非洲的考察,对他文化战略的思想形成殊为重要; 22次的国内外文化交流与演讲,是他的足迹快速延伸。 2007年,他举办“中日韩三国书法展”; 2008年7月,他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举办“国际书法展”;11月到韩国举办“中韩名家书法展”; 2009年,26次的学术活动、演讲等文化交流活动,使得中国高校、地方政府、国学班总裁们都熟悉了王岳川。 2010年—2011年,“王岳川”的关键词与“中国文化世界化”链接。行走在文化交流、书法活动、学术著作立交桥上,又一次提速。4月,应海外几十所大学邀请邀请,赴美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中国文化和艺术精神”学术讲演,“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书法”、“王岳川”等关键词被美国华盛顿、纽约、哥伦比亚、亚特兰大、圣路易斯、卡拉妈祖、明尼苏达、芝加哥、丹佛、旧金山等美国十几所大学所赏阅,引起了美国各大学的文化关注和热烈反响,美国媒体跟踪多篇报道。 书法不能囊括王岳川,他的学术著作、他的授课讲堂、他巡讲东西方的文化讲坛、他在电视与报刊的声音、他行走千山万水的足迹,无不有时世纪风云的迹象涌动,无不散发出中国精神与西方文化融合的大文化气派。 二 文化书法的推进者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群星灿烂。然而,两千多年中国书法经典承续之后,进入二十世纪,中国书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民族虚无主义和西化中心主义。2003年北大书法所的成立,提出“文化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力求清理误区辨明是非,排除西化干扰和妄自菲薄,去伪存真保存中华书法的真髓而殚精竭虑。 “回归经典、走近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这是王岳川先生为北大文化书法提出的重要大文化大美学观念。他还身体力行,坚持在中国传统与当今世界之间走“极高明而道中庸”之路,除了长期临习王羲之、王献之、王铎以外,对唐代孙过庭的《书谱》深有钻研。在《书谱》这部继往开来的书法美学著作中撷取了朵朵清芬,在气贯长虹的学术原创中,理解并融入自己新的思考。他每天临习不辍,在与古人笔墨魂灵的机智对话中,寻找书法的前身与今生,并发现通往明天的通道。 身为书法家与理论家于一身的王岳川,已将自身的个体单位放大到文化大界的时光流年。二十八载风雪雨霜的晨昏,只见他窗前不眠的灯光和新思维新著述不断面世。他一个人坚守着自己的诺言,每天从未在凌晨两点前入睡,每天定量的一砚池墨没写干不能休息,写完字的毛笔不洗得干净如初不能释怀。 书法之于王岳川先生,已融入生命,书法的轨迹如同日出东方不能更变。他在书法中完成与天地自然、与老庄孔孟、与东方西方古今的对话,他在那“墨海中立定精神,笔峰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的无比欣喜中沉醉忘归。在激情挥毫一气呵成的草书,最能诠释他生命的绽放。书桌已化为宇宙大界,魂灵与宇宙相溶——已为墨为纸,为线条的百将出征,为锋芒的千剑万刃,为星月清辉、为遗响白云、为海棠烟霞、为禅音渺、为道言真、为大美大爱,无言独化…… 三 走进经典的践行者 王岳川的家是一书桌最亲,财富是万卷书最重。走进他的家,环视气幽如兰的居室,俨然发现这是一幅动亦静、静亦动,以时代元素抒情古典东方的画:几尊慈喜的佛像,祥云生辉。壁垒森严的书柜,经典的、精装的书籍,如兵马俑列队整齐,仪表有威。而启功先生题赠的“云霞词彩圭璋度,川岳精神松桂身”的一幅书法,正如岳川先生的“精神白描”。 2009年出版的《王岳川书法集》,开篇是八年前季羡林先生题赠的“极高明而道中庸”。岳川先生以尊贤季老的期望和勉励为开路旗旌,而在书法集的收山之作“大势至”,道出书者对中国文化天时、地利、人和气象的祈愿,以及苦其心志、必修正果的正大圆满。 《王岳川书法集》共录作品70幅,除了一幅王勃《滕王阁序》小楷、一幅《好凤人如意 春山月有光》篆书、一幅《心无物趣 室有琴音》隶书以外,就是15幅行书、以及岳川先生的52幅草书。而他的每一篇书法,内容都与经史子集相关,可窥见心灵的寻求与境界的守望,可从书法以外的纸墨背后洞察求索其艰辛和精神的心电图。 草书李白的《将进酒》。书者情绪随笔墨起伏,节奏奔放跌宕,那磅礴气势真的如同黄河之水天上来;草书岳飞的《满江红》,在豪放壮阔中寄沉郁悲壮之气;草书苏东坡《赤壁赋》,看似纷纷凉月,却是片片丁香,诱人走进露华凉、淡清江的高境;草书朱熹《春日》则道出书者高洁、清远的心声,给人以春草意、高云心的唱和。 9月即将展出的“王岳川书法作品展”不同于《王岳川书法集》作品的主要特点是:贯穿了“大书法、大气象、大境界”三原则——几乎所有作品都呈现出书法家王岳川对大国崛起之“大文化崛起”的深刻洞见:一是作品尺度大,大部分都是高3米以上,有的甚至达到5米多高,而且多为四条屏、六条屏、八条屏,二是精神情怀大,所书之词皆为孔子、孟子、屈原、陶渊明、李白、苏东坡之语,三是美学境界大,昭显出书法家灵魂的高度和思想的翅膀,演奏“大文化崛起”的钟鼓齐鸣。明明是笔墨交锋、横折竖勾切割出的静止,但又似逶迤起势、飞白流星的黑白棋语。间或,好似有钢琴与二胡和鸣的声音隐隐传来。整个居室犹如浸润在“心无物趣,室有雅音”中的文化海绵。 不能单纯从形式与内容的完美来定义岳川先生的书法,惟有从中国历史的宝库、从民族文化的修炼、从时代精神与国家形象的高度,向这位擎举着中国传统文化旗帜,坚定、无畏地扛向世界的“文化大将”致以真诚谢意和吉祥祝福。 四 发现东方的倡导者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而正是在近代中国才遭遇到“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从而彻底改写了中国在全球化中的位置。精英文化艺术是自我人格、心灵自由和天地精神相结合的产物。王岳川先生在文艺本体论与文艺美学研究、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研究、文化研究与西方思潮研究、发现东方与中国文化输出等方面,深入致思,独成己见。 他的许多著述,思维跨度很大,兼有充分的思想深度。他提出的许多学术问题,例如“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的跨文化对话”、“发现东方与文化书法输出”、“21世纪中国文化创新与中国形象重建”等,都是当代学术的前沿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和他阐发的见解,在当代中国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新世纪世界学术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不是权力征服“东方”,而是如何重新“发现东方”。在文化“拿来主义”之后,坚持自我民族的文化根基和内在精神的发扬光大,从而走向文化“输出主义”。 王教授欣慰地看到,国家已经意识到,中国文化需要升华正气,注重文化的精品意识,需要文化的排头兵,那些文化的懦夫、文化五音不全的,是很难站住文化舞台的。他坚持文化书法旨在纠正时尚书法的诸多弊端,强调回归到书法本身温润的人格内涵、恢弘的意义表达、美妙的诗意展现、广博的人类情怀。 这些对中国文化研究影响深厚的、新知灼见的著作,让人目不暇接,三十多年学术生涯中,他撰写的有关中国文化艺术研究的著作新见迭出——《发现东方》、《文化战略》、《中国镜像》、《后东方主义》、《目击道存》、《中国文艺美学研究》、《本体反思与文化批评》、《全球化与中国》、《大学中庸讲演录》、《文艺美学讲演录》、《发现东方:中国文化身份研究》、《文化输出:王岳川访谈录》、《后东方主义与中国文化复兴》、《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文化随笔丛书》(六十卷),《中国书法文化大观》、《中国书法文化大观》、《书法美学》、《书法文化精神》、《书法身份》、《中外名家书法演讲演录》、《书法文化十五讲》、《中国思想精神史论》(四卷本)。 他撰著的有关西方文论和美学研究著作发人深省——《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文艺现象学》、《艺术本体论》、《文艺学美学方法论》、《后殖民与新历史主义文论》、《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二十世纪西方哲性诗学》、《二十世纪西方文艺理论丛书》(九卷本)、《现代殖民主义在中国》、《王岳川文集》(四卷本)、《中国后现代话语》、《西方艺术精神》、《当代西方最新文论教程》。 五 守正创新的坚持者 山河自拉开帷幕的一瞬,必有灵光普照。王岳川先生对家和国,国家和世界有自己的文化见解,怎样报效国家,需要精神的高度和时间的长度。 “全球化”不是一个全球单一化的过程,而是一个逐渐地尊重差异性的过程。尽管差异性面临的处境很艰难,但是必须尊重它。我全球化是一个学会尊重差异性的多元化过程,是东方西方共同组成人类性的过程,也是西方中心主义习惯自己成为多元中的一元的过程。 “守正创新”是大国书法形象的塑造,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表征,这意味着,书法发展方向是“正大气象”和“正大书风”。守正创新和正大气象对当代书法家提出了很高的审美文化要求,因为当代中国崛起在世界文化语境中须有大气象大境界。中国书法新世纪复兴需要书法大家,需要具有经典型严谨性的书法大师。守正创新意味着只能取法乎上,转益多师,显示出书法国际对话的文化眼光。 世界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和模式有多种,不仅仅有西方现代化模式,而且有中国现代化模式。中国现代性不可能是西方现代性的翻版,中国现代性将证明,它在文化观、价值观、宗教观和体制性等方面都是根植于自己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国崛起正在改写人类历史,崛起的中国不再是一个边缘国家,而是一个正在参与改变世界的大国。 六 书法世界化的推进者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十年前 ,这如雷贯耳的声音让王岳川心潮澎湃。今天,当他执鞭任教课堂、当他巡讲东西文坛,他觉得肩膀更沉重。他谆谆教导年轻学子,要学会尊敬我们的国粹,学会尊敬文字,尊敬书法,尊敬自己的抒写,以及尊敬自己欣赏书法的好习惯。 王岳川认为,五体皆备,篆、隶、楷、行、草都要了然于心,然后在某个方向重点突破。经史子集满腹经纶,下笔才会千言不衰。书风必须合乎时代的大国气象,才不会被时代抛弃。他提倡学子“ 德高于业”、“业精于勤”,“心正,才能书正”。学习书法必须每日苦练,并在每日苦练中不断超越。要忠实于临帖,不能走捷径、走歪道,只有具备良好品格、持之以恒的信念,才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书法家。 王岳川坦然地说,中国文化书法之前景,在守正创新正大气象的坚持中。在西方文化中国化之后,中国文化中华书法必将世界化。这一天不是等来的,而是坚毅前行,“言必行,行必果”。我们可喜地看到,一个坚持践行中国文化美丽精神走向世界的王岳川……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奉命转帖 (无梦快乐酣睡者)
- 【曝光】“学术界的UFO大师”丁学良露底 (烝民)
- 【凿洞】“经济学大师”林毅夫照妖镜下现形一则 (烝民)
- 【展览】周其仁“大师”的芙蓉姐姐级表演 (烝民)
- 【呕像】“国学大师”钱钟书醉证搜集 (烝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