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的“双冲突模型”(原创)
吻别OCD
“双冲突模型”只是目前一种尝试,还处于探索阶段。此模型认为,包括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在内的强迫症状都是在两个互相关联着的环路中产生的,分别名为强迫思维环路和强迫行为环路。 1 双冲突模型对强迫思维的假设 强迫症的双冲突模型认为强迫症患者的强迫思维产生于心理创伤后充满冲突的信息整合过程。某个刺激(例如一件被污染的外套,或一个伤害他人的冲动)来自于内、外在世界,个体对其意义进行评估。如果被评为对预设信念(世界是安全的、我是善良的等等)具有威胁性,就会诱发焦虑情绪,并且新信息(例如这个世界是危险的,或者自己是道德败坏的)将从情绪记忆中被提取出来,这些新信息会冲击个体的基本预设信念,信息冲突由此产生。尖锐的信息冲突使得新信息与预设信念的整合进入一个振荡的状态。在此状态中,整合不能顺利完成,不能形成足够的信念灵活性,刺激对预设信念的威胁没有消除。完成倾向使刺激不时地以闯入性思维的形式进入意识,并且继续被评估。最终,闯入性思维在这个恶性循环(强迫思维环路)中变成强迫思维。 2 双冲突模型对强迫行为的假设 该模型认为,强迫行为产生于安全防卫行为的选择与实施过程中的动机冲突。如图1所示,当刺激被评估为对威胁的警示时,激发的焦虑会为安全防卫行为做准备,就如恐惧情绪会为战斗/逃跑反应做准备一样。然而强迫症患者同时有强烈的社会动机,例如按照社会所接受的行为模式去行动的需要。这时有些安全防卫行为虽然有效,但是如果太激进,以至于与社会动机相冲突,即形成了动机冲突,那么它们将被抑制。例如,为防止感染病菌,直接丢弃一件认为被污染过的新外套是有效的措施,但是太激进。我们很少听到有“强迫丢弃”症状一说,可见强迫症患者很少这样做。张等认为安全防卫行为的选择(种类)和实施(持续的时间)会受动机冲突的影响,最后形成折中的安全防卫行为。例如,选择清洗而不是丢弃那件外套,并且每次清洗的用时及停止标准,也是应具体遇到的动机冲突情况而变的。折中的安全防卫行为在消除潜在威胁上效果较差,不能产生足够的安全信号,这使得对刺激评估后,焦虑依然存在。最终,折中的安全防卫行为在这个恶性循环(强迫行为环路)中演变为强迫行为。 这是本人一篇文章中的重要一段,这篇文章被医学类的核心杂志《Medical Hypotheses》(医学假说)接受。当然还有不足,欢迎有兴趣的朋友来找我聊聊:QQ625040397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建了一个女性强迫症互助微信群(非营利) (momo)
- 有没有强迫症害怕自己的肢体动作不正确 害怕自己无意中伤害了... (momo)
- 有吃劳拉西拌的吗 (流浪猫🐱🐈)
- 强迫症到最后会不会发疯或自杀? (难言的弟弟)
- 陪伴患强迫症的哥哥三年了,绝望了 (难言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