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重建:一场不失败的战争
莫逢(爱恨渺渺,悲欢都轻。)
当地时间8月31日晚,奥巴马宣布美国在伊拉克作战任务正式结束。自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以来,围绕这一政治决定有无数讨论。其实,绕开所有关于道义的讨论,美国人“打掉”萨达姆后到底在伊拉克干了什么、伊拉克在美国人参与其中的重建中到底有什么变化,更值得我们关注。 【安全局势与社会治安】 美军介入后暴力事件锐减90%,但暗杀依然几乎每天发生 为伊拉克带来和平,是美军入侵伊拉克之时打的旗号。但除掉萨达姆,美国人只完成了第一个目标。各种让安保形势更复杂的反派力量逐渐被释放出来,让美军几乎无力保证一个永久的和平。官方统计数字显示,暴力事件自2007年来减少了90%,但与基地组织有联系的恐怖组织逐渐对伊拉克发起进攻,几乎每天都有警察或官员被暗杀。就在今年7月,死于暴力事件的人数突然增加到500。 据美国国防部公告,自在2009年6月驻伊美军作战部队前从伊拉克城镇全部撤出,大规模袭击减少了50%,在伊拉克自己的安保力量监护下,今年3月的全国选举实现了高达62%的投票率,伊拉克安保力量(军方加警方)达66万人之多。五角大楼称,伊拉克应对国内安保状况完全没问题,但私底下,美军却也认同他们的任务离完成还很远。 70%伊拉克人对本国安保有信心,但伊军方或“未准备好独自战斗” 奥巴马宣布撤兵后,仍会有5万驻伊美军留在伊拉克“协助和建议”伊拉克开展安保工作,但他们将不再充当伊拉克警察队伍的“训练官”。曾经,伊拉克大小城镇布满了美军军事基地,这些基地在过去5、6年间一直充当着打击民族冲突、地区恐怖主义和其他暴行的桥头堡。但随着2009年6月作战部队的撤离,情况逐渐发生变化。 最新民意调查显示,70%伊拉克人对本国的安保力量有信心。美军撤离的消息出来后,却有伊拉克人开始感到担忧。一名年轻伊拉克军官Wesam表示,“我们还没准备好独自战斗呢”。他非常担心美军走后会再有一场宗派战争。伊拉克军队的一名参谋长也曾对英国媒体表示,“希望美军留到2020年”:伊拉克的情报工作和空军几乎从零起步、有的军方部门依然是“政治指挥枪”、虐囚事件依然时有发生。 【经济与市场发展】 7年内GDP增长由负转正,人均收入3年涨3倍 2001年,经过两伊战争和入侵科威特两场战争,伊拉克的人均收入从1980年的3600美元暴跌到770-1020美元。据美国公布的数据,这个数字在美国入侵之前一度还降到2003年的500美元。3年重建,虽然伊拉克人的生活水平依然很低,失业率依然高企,但人均收入账面上比2003年翻了3倍(1500美元)。 从整体上看,7年来伊拉克的整体经济状况逐渐好转。据英国《卫报》公布的数据,伊拉克实际GDP从2002年的负增长(增速-7.8%),逐年攀升至2008年7%的增速。实际上,受战争影响而停滞的伊拉克的商业和农业,实际上仅用2年多就恢复到美国入侵伊拉克前的水平。 美国为创业者提供1-5千美元启动金,从伊国内贷款几乎不可能 重建伊拉克,美国希望为这个国家建立起市场。很多人批评,战后美国公司趁机从中渔利,但鲜有人知道,美国人同时也给伊拉克人创业的启动基金。美国政府人道主义机构USAID在2006年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在短短6个月里伊拉克新增了3万个新注册企业,速度增长惊人。 在伊拉克,希望自己开店的修理店、杂货店和餐厅的人都会找美国人、而不是国有银行贷款。通过美军审核后,这些创业者就可获得1到5千美元不等的小额“创业启动金”。对于从伊拉克本国银行或政府处贷款,一名创业者al-Dulaimi就表示“在伊拉克,基本上不可能”。2008年,伊拉克政府通过卖石油获得了790亿美元的盈余,但在伊拉克官员眼中,重要的事情还很多。伊拉克银行的小额贷款利息高达20%,有时候甚至要求300%的担保。 2003年后手机用户翻125倍,互联网从无到有 在2003年萨达姆被美军铲除之前,伊拉克根本没有移动电话市场。如今,据《经济学人》披露的数据,伊拉克的移动电话用户已从8万上升至2千万。有趣的是,移动市场的发展,“得益于”伊拉克除首都以外几乎没有固网设施的事实,而战争,又进一步地破坏了这些措施。 相比之下,互联网在伊拉克的发展更为惊人。2003年至今,伊拉克互联网连接数量从4500飙升至1600万。而萨达姆时期,网络是严格控制的,只有非常少一部分的居民被允许上网。美军入侵伊拉克的最初两年,只有军方能使用网络。自2006年更多公司开始进入伊拉克后,如今伊拉克甚至已形成4家运营商竞争的格局。 【生活便利程度】 发电能力比2003年高出50%,但城市日均仅供电5小时 “独裁者其实更仁慈。”对于生活的不便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居民Hassan Shihab无奈地抱怨。伊拉克人期待稳定的电力供应,不亚于他们对民主的期待——可惜,美国大兵和伊拉克新政府,至今还都满足不了这一基本需求。 伊拉克日均供电量因地区而异非常明显,据《纽约时报》获得的数据,大部分城市日均供电时长只有约5小时。有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能享受到12小时/天以上供电量居民数比2008年多了整整一倍(50%)。面对战后用电需求的急剧(7年长了128%)攀升——越来越多人使用空调和电视机等消费品,发电能力的增长(约比战前水平高出50%)杯水车薪。但总体而言,即使加上进口的电能,伊拉克只能满足全国约62%的用电需求。 美国7年投资50亿美元用于供电,伊讨论2年仍买不了72台发电机 2003年美国的枪炮以及其后数年的国际禁运,让伊拉克的发电水平跌到萨达姆20年前入侵科威特时一半的水平(约4600兆瓦)。从重建开始至今,美国人在伊拉克电力项目上投资高达50亿美元,占重建经费总额(530亿美元)的10%,仅次于美国在安保经费上的投入。此外,美国人还帮助伊拉克将高压输电线从20条增加到34条。 有研究人员提出,在电力供应问题上,实在不能完全怪美国人,这其实是伊拉克的“痼疾”。一名22岁的巴格达居民称,自他出生之日起,他从来就没见过不断电。2008年,伊拉克总理马利基宣布将斥资50亿美元,用于从通用电气和西门子购买72台发电机,但却由于政治内斗迟迟达不成协议,这一承诺到两年后的今天依然没有兑现。伊拉克的低效率和腐败和新政府的无力主持大局,很可能在美国人离开后,继续让伊拉克人生活在黑暗制造的不便中。 【政治权利与社会关系】 伊拉克民众已从民选理解民主,但政客还没学会妥协 不少评论家认为,美国当年出兵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在伊拉克建立一个“样板政府”,同时建立在阿拉伯世界的支点。但这一目标显然离实现太远。今年3月份结束的大选,因伊拉克各派始终达不成妥协方案,至今未能组成新一届政府,没有胜负的僵局成为政治生活的常态。《经济学人》评论文章指出,选举的高投票率表明了这些阿拉伯居民“不但理解民主,也希望获得民主”,但目前的僵局却是因为现任官员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所致——不论他们的选民作出何种选择。 美军“只为伊拉克带去了民主的雏形” 无论美国是否承认,美国对伊拉克的影响力与其军事存在密不可分。在伊拉克,美国人一手一脚让民主至少在形式上已就位,但美国的军事存在又让这个国家的“主权地位”受到猛烈质疑。2006年,伊拉克总理马利基就曾对美国人“开炮”,表示伊拉克的国内事务不以美国中期选举为时间表。 “我们只是把选举民主的雏形带到伊拉克,而它在未来是否奏效则是未知之数。” 伊拉克重建项目一名美国官员布朗无奈地表示。不论美国人本意如何,他们力所能及的,只是带给伊拉克的只是一个尚未成形的躯壳──一个西方民主的框架。 居民可公开讨论批评政治,酒精饮料不再禁售 也许每个人对伊拉克的民主状况都有不一样的看法,但伊拉克的社会事实上在美军介入重建后变得更加开放(更准确的说,西化),确实难以否定的事实。例如,巴格达的居民现在可以在公开场合讨论政治,媒体原则上享有新闻自由,虽然依然受到党派和官僚色彩的影响,依然国会议员Safia Souhail定期为市民举办免费讲座,讲座容忍与执政者不一样的想法。现在,人们已经可以在伊拉克买到酒精饮料,这在伊斯兰极端主义盛行时期曾被禁止销售。 【结论】 讨论美国人给伊拉克留下了什么遗产,跟讨论美国当初是否该发动“倒萨”战争一样,几乎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毕竟,现在下任何结论都还太早。重建伊拉克就像是美国人的另一场“战争”,从现在看来,他们虽然没有完胜,却也没有完全失败。 来源:网易 另一面 链接:http://news.163.com/special/exitingiraq/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51茶馆 番茄 (小蕃茄)
- 合作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茶馆 (冬季)
- 一茶一世界|我心菩提 (喜乐)
- 一城一友 (BUFF)
- 寻茶友(坐标北京) (su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