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听了也想打人,你们对我误解太深
来自:问君
伴随着媒体广告的大力宣传和影视作品的深情渲染,葡萄酒越来越活跃在人们的视野里,餐桌上乃至储藏柜里也逐渐多出了葡萄酒瓶高挑的身影。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对葡萄酒了解甚少,甚至充满了误解。不瞒您说,小编在没接触葡萄酒之前也是对其有着深深的误解,一直认为它就是类似于橙汁一样的果汁饮料,估计它要是听到了这番话打我的心思都有。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有没有误解它呢?

当然了,没有接触,或者接触较少产生误解是肯定的。不过葡萄酒既然能步履稳健地活跃在潮流里,那一定有它的“过人之处”的。因此我们就算喜爱不起来,也不能对其误解太深,否则啊,是会闹笑话的。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葡萄酒的常见误区吧。 常见误区之一:葡萄酒太贵,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奢侈品,市场上的便宜酒都是假酒,是不良商家勾兑的。想要买酒大家肯定会关心价格,实际上葡萄酒并不是都贵的要命,多数葡萄酒价格都在百元以内,四五十块的红酒也能很好喝。市场上调制的假酒、国内灌装的葡萄酒现在都已经难以流通了。只要通过正规的渠道买到的葡萄酒,都很难是假货。

常见误区之二:葡萄酒一定是进口的才好,国产的都是垃圾。其实有的国产酒也很不错,像长城、张裕、王朝Dynasty等等。也许中国葡萄酒品牌响亮度远不如进口品牌,但是“品质”是绝对不会差的。我们以张裕为例,早在1892年,眼光独到的张弼士就投资了300万两白银,建立起张裕酿酒公司,这也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公司。1915年,张裕就凭借可雅白兰地、红玫瑰葡萄酒、琼瑶浆、雷司令白葡萄酒一举荣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四枚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且在历届全国乃至全世界名酒评比中,张裕产品一直榜上有名,这从其先后获得16枚国际金银奖和20项国家金银奖中也可以看得出来。所以我们不能盲目推崇国外的,毕竟现在提倡文化自信嘛。

常见误区之三:红酒越大牌越好喝。其实不然,盲目追求大牌,不仅会增加喝到假酒的风险,而且其本身也并不一定适应你的口味,甚至还会增加经济负担。相反,我们可以多考虑一下一些小厂牌和精品酒庄的酒款,不仅能给你带来意外收获,还能大大提升逼格。

常见误区之四:葡萄酒一定要醒酒,开瓶就要一次喝完。关于醒酒,即使在全球最顶尖的葡萄酒大师之间,也会有争议。关于醒酒的时间长短,就像甜咸豆腐脑一样,永远存在分歧。尽管葡萄酒开瓶以后味道会损失较快,但并不代表就有损害健康的风险,只是风味会变差罢了。如果你打开的葡萄酒没有一次喝完,那么把塞子塞回去(其他条件密封也行),然后放进冰箱,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味道损失了。这就好像你烧了一盘美味的红烧肉,但是一顿没能吃完,封上保鲜膜放进冰箱,尽管下次再吃味道没有那么好吃了,可毕竟还是红烧肉啊!

常见误区之五:葡萄酒一定要放在专业的酒窖/酒柜里保存,葡萄酒会越陈越香。首先,短期的保存只要避免高温就行了,因为高温会更快让酒损失风味。想要长期保存的话,冰箱也是不错的选择,当然如果您有实力,酒窖酒柜是最好的选择。不同于我们的白酒,大部分葡萄酒倒是越新鲜越好喝,只有价格稍贵的精品酒庄或名庄酒才适宜放一些年后饮用,以便拥有更佳的风味。即便是我们久闻其名的大拉菲,也不是越陈越香,虽然不同年份的大拉菲可能具有二三十年甚至五十年以上的陈年能力,但是超过了这个时间,酒的味道也会慢慢下降,最后变得寡淡无味,甚至无法饮用。所以平时买葡萄酒,不要刻意追求年份悠久,你在追求年份的同时可能只是在为无良酒商清理高价尾货库存而已。

常见误区之六:有挂杯的葡萄酒才好,挂杯的葡萄酒就是好酒被很多人奉为选酒信条。挂杯不该成为判断酒品质好坏的标准,这么久以来,挂杯一直都被神话了。葡萄酒挂杯只是因为酒精度高,现在市售的几乎所有葡萄酒,都有显著的挂杯。我们喝葡萄酒,要的就是一种享受,而不能只看挂杯。

看完了这些你是不是对葡萄酒有了新的认识了,至少不会有那么多误解了。在此也希望你能够喝到买到心仪的美味葡萄酒。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葡萄酒听了也想打人,你们对我误解太深 (问君)
- 葡萄酒入门指南,带你了解常见的10种白葡萄品种 (问君)
- 208块我竟然买到了拉菲,所以我又被骗了。拉菲传奇是拉菲吗? (加钱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