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爽-体验蚂蚁社区
来自:蓝心
由于这阵子在关注麦田的博客,自然也就必须关注蚂蚁社区。用了半个多月,想写点自己使用的体验,不管对于蚂蚁改进是否有用,至少对得起自己用了许多上班时间在里面闲逛,呵呵。 动笔了,想确认一下自己到底蚁龄多少了,来到“个人中心”,嘿嘿,居然找不到我是哪天注册的,我可是很关心自己在这个社区住了多久的哦。 唉,闲话少说,还得说说我对蚂蚁首页的感觉。说实话,虽然麦田用心良苦,但我第一次来还是望门生畏啊,“搜索经验”搜索什么啊?我没那么强的目的性(呵,有目的性我就去google搜索啦),就是想随便体会一下这个社区的氛围适合我长期居住不,当然也是可以“浏览蚂蚁”的啦,但是感觉上就象去造访某个小区,遇到门卫挡路,我必须先告诉他我的来访目的,蚂蚁比较友好即使随便逛逛也是可以进的啦,但始终心里不爽。再看看“推荐经验”吧,那显然不是推荐给我看的啦,就5条没一条我感兴趣的。“推荐专家”呢,谁是谁啊?哪方面专家?对我有什么意义? 算啦算啦,还是找个目的吧,否则没啥可看的。家有幼子,早教方面我比较关心,遂输入“早教”,搜索结果令人失望,全然与早教无关,当然当然,蚂蚁还小,积累到一定程度应该不至于这样。 没有找到经验,注册一个吧,非得填手机型号,我这人比较晕,只知道自己手机的品牌,还真不记得型号是什么,唉无伤大雅,随便写一个吧。 无比兴奋地进入我的生活,这是我的生活吗?新人嘛,个性化的信息积累不够,慢慢来吧。遂在各个专题上点来点去,订阅了“社区研究”,忽然发现“导航区”从来都不动,唉唉,我很珍惜我的屏幕,从来不变的东西干嘛占这么显眼的位置这么大的空间?还是在我的生活里?再看看“公共区”吧,扫扫标题,与我生活无关的东西我当然不会点,可惜大部分推荐的文章的确与我生活无关。看看“个人区”吧,想想注册的过程,蚂蚁当然只知道我是女的,家住北京,拿诺基亚的手机,凭这些信息蚂蚁给我推荐什么呢?“有缘蚂蚁”凭什么跟我有缘呢?同城?不是。同性?不是。同一款手机?不是。同一时刻登录?不是。慢慢用起来才发现,可能是因为订阅了同一专题(不知道对不对),唉,这样不如改成“这些用户与您订阅了相同的专题”,名字下面标出相同的订阅,排序呢,至少相同的越多的排在前面吧。 再看“我参与的热门讨论”,说实话,根据以前的经验,在蚂蚁给我足够的安全感和信心之前,我很珍惜自己的笔墨(嘿嘿,不好意思,深知泡一个社区将花费巨大精力。)于是,随手挑几个帖子随便回复一下。改天再来看,真不知道我关心的讨论哪个有了新的回复,人老人比较迟钝,记不住后面的数字,蚂蚁可不可以把最后回复的人和时间显示一下啊? 看看我的生活最关键的东西吧,“专题”能不能告诉我自我上次访问后又增加了多少新的帖子啊?我的“标签”怎么还是0呢?打我注册以后,我又用一些关键字试着搜索了一下,为什么这些关键字不能成为我的“标签”呢?试着在一个专题里随便发表了一篇帖子,也没有可以填写标签的地方。至今我的“标签”还是0,不该啊,按说半个多月了,蚂蚁多少对我关注的东西应该有所了解吧。 好吧,可能还是我体验得不够,我在sohu有自己的博客,先把博客导进来吧,“博客聚合”可是蚂蚁的招牌功能啊。咦,导入博客还要选择专题,我的博客有生活也有工作的内容啊,选择“情感/家庭”吧,下面更没有适合的专题,于是退出来。罢了,先创建一个专题吧,名字取的跟我的博客一样,叫“温暖的伙伴”,专门放我的博客的内容。怎么?还要审核?好吧,等等吧,审核得倒挺快,只是审回来名字变成了“伙伴”,这两个名字差很多啊,而且,蚂蚁就不能理解一下“温暖的伙伴”其实在我的心中必定是另有意义的。也罢,也罢,先导进来再说吧。但是心里不爽,于是,在“伙伴”里提出了疑问。 导博客要时间,闲着也是闲着,就想再创建一个专题“四十情怀”吧,心里盘算着可以把自己在西陆社区的同名版块下写的文章陆续贴进来,而且,西陆的环境是越来越糟糕了,谁也不排除将来那拨人有移民的可能呢,嘻嘻,我先在蚂蚁圈一块地方吧。 “四十情怀”批下来了,同时看到麦田对我的疑问有了回复(谢谢麦田啦,百忙之中来回答我这么琐碎一个问题。)但是,说实话,一看之下,更不爽!蚂蚁把我的博客导到“四十情怀”里面了!!晕倒!立刻对经营这两个专题失去了兴趣,蚂蚁擅自就已经把它们在我心中的位置搞错啦。(姑且还不论根本就没导全,这比豆瓣的博客聚合给人的感受差远了。) 好了,我的蚂蚁生活至此受到极大的打击,姑且不论界面编排的美观,功能设计的细微之处等等不伤大局的细致活,我的总的体验就是蚂蚁对于社区个体的关注还差很远很远。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产品经理的移动端UI外挂已上线!」 ——有需求的产品经理可... (翁先森_)
- 股市暴涨,这泼天富贵不接了吗? (钓月樵云共白头)
- 寻上海有创业想法朋友,本周日下午普陀区桃浦见~ (一剑斩破九重天)
- 有偿访谈||产品经理创意劳动研究,救救研三的孩子 (张同学想做产品)
- 有谁做过用户画像啊 (能否被翻牌?)